「醫師病人化,病人醫師化」一直是賴春生奉行的圭臬。他認為一個良醫一定要有同理心,「醫師治病不能只看疾病本身,還要深入瞭解疾病背後的問題,包括病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及求醫動機等等。醫師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幫助他們遠離病痛,這就是醫師的『病人化』。」
整形外科
-
-
世界知名整形外科大師、醫學教育家、登山家。出身苗栗農家,因鄉下醫療資源不足而起行醫救人之心。在燒傷治療、肢體重建、糖尿病足等各大領域皆有重大貢獻,並在眼瞼下垂/痙攣術式上屢做突破,被收錄至整形外科教科書。20多年前即以人本概念進行醫學教育改革,培育英才無數,春風化雨,生生不息。
-
莊垂慶認為研究實驗的三大好處,第一是可以證明某個假說是否為真;第二是能驗證自己的想法;第三則是能探索一個新的領域。「學習自病人,證明於實驗。」他最後鼓勵大家,不論是為了科學研究、發表論文、職位升遷,或和他一樣純粹樂於發現科學的真相,只要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就能發現研究的好點子。
-
魏福全近年專注於推廣「手術前最抵近的術前討論」,開刀前15分鐘,他會將手術計畫、重建方案,以文獻回顧為佐證與團隊進行討論,分析每個步驟和方案選擇的好處及壞處,對病人安全、醫療品質,以及學生跟團隊的訓練皆大有助益。
-
-
阿玉帶著孩子住進林口長庚,卻發現開刀房前滿滿貼著的病患名牌上,寫的開刀醫師的名字都是羅慧夫,好像沒有很多人認識陳昱瑞。她忍不住擔心:「是不是沒有為小孩找到最好的醫師?」「可是等小孩開完刀推出來,我馬上就放心了,那些線縫得真細啊!說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我們真是找對好醫生了,他是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