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分院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

從事醫學研究,除了個人興趣,無非是產業或學術的目的,一為專利產品(patent)與販售獲利(profit),另為論文發表(publication)與申請教職(professorship)。從創意發想到上市大賣是條漫漫長路,單打獨鬥,很難成事,風險也高,成功罕見。

Read more

漂亮數據背後的哀愁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每年花費八千多億元,先依部門(醫院、西醫診所、中醫、牙醫、其他)、再依地區(台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東區)分配總額。平日醫療服務係以點數計算,當季預算總額除以總點數為點值;整體服務量增加,點值相對下降。

Read more

為每個文明留下紀錄

身為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工作內容較為廣泛,研究領域五花八門,常跟不同專科合作,這次跨度很大。去年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呂菁菁教授探詢研究合作事宜。清大台語所成立於1997年,據稱是全球第一個致力於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的研究所,研究內容多彩多姿。

Read more

讓衛生所成醫師志業

近幾年,各縣市政府苦於衛生所醫師荒,主因係公費醫師斷層。二○一六年,公費制度重啟,最快也要四年後,公費醫師才開始下鄉服務,屆時能否讓衛生所運作長治久安,值得討論。一九一九年,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Politik als Beruf,以政治為志業,期待政治家具有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三種特質亦適用於各行各業,判斷力可改為專業能力。

Read more

令人驚豔的偏鄉婦女醫療

早上七點半就開始的醫院部科晨會,參加者很難精神抖擻,在偏鄉社區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更是如此。同仁很少在地人,清晨五點多就起床,通勤來到新竹縣竹東鎮,倦容難免;髮型凌亂者,則應是前夜值班,可能被護理站多次叫起,猶自惺忪。

Read more

重回行醫起點 不忘學醫初衷

近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的現象,係指醫學系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原因不外乎工作時間長、常熬夜值班、執業壓力大、易醫療糾紛,但薪資有限。在社會普遍追求生活品質的氛圍下,難以苛責年輕醫師。此外,在少子女化浪潮裡,婦產、小兒科連帶拖垮。

Read more

鄉村衛生所醫師人力規劃芻議:偏鄉教學醫院衛星計畫

衛生所招募不到醫師,主因應是:診療業績績效不佳。1980年時,我國執業西醫師僅11,743人,2020年已達51,237人,鄉村地區醫師人力普遍大幅改善。衛生所診療業績不佳,並非與開業診所的競爭激烈,以新竹縣北埔鄉為例,全鄉居民8,604人,僅有一間診所,一位資深醫師苦撐…..

Read more

寧默而生

照顧專業工作犬並不輕鬆,要先參加三個月保母訓練班。人類小孩會長大獨立,毛小孩則需每天陪伴打點。除了提供吃住、定期健檢,還要每週陪著游泳運動。上班時間,兩位護理師各有工作,需病房全體同仁一起照看Oba,大家都要學上幾個英文指令。還好狗兒非常溫馴,也不會隨地便溺,並不構成困擾。

Read more

心繫偏鄉 退而不休

出了高鐵台南站,沒趕上台鐵沙崙線班車,改搭高鐵免費接駁快捷公車,在延平郡王祠站下車,漫步三公里到會場。三月中旬,南台已似盛夏,會場充滿家庭醫師求知熱情。演講完,不少人發問,主持人陳孟侃主任提出最後一個問題:偏鄉醫院常要協助鄰近鄉鎮衛生所醫療業務,如何協調支援人力?

Read more

我想回家

九十多歲的陳伯伯,多重慢性疾病,多次進出病房,一次比一次虛弱,每次住院都怕撐不過去。對於末期病人,護理師總會試探心願,大家儘量幫忙完成。「我想回家」,微弱聲音從陳伯伯口中而出。這可難辦,故鄉在安徽省鄉下,這個年齡那個時代,很多人是志願或被動從軍,跟著軍隊,一路來到台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