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醫護人員的過勞與病人安全

每天有住院病人需要時時關切,醫學中心的門診往往超時,加上急診與照會病人耗時甚久,值班時還要應付各病房突發狀況與不熟悉的病人,帶領實習醫師進行教學,又是片刻不能鬆懈,更不用說自己處於學習與考取專科執照的階段,臨床技能尚待成熟需要加倍的努力….

Read more

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新冠疫情,人類的奇幻之旅,終結與再出發

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都將被口罩蓋上、被酒精浸潤。新冠疫情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本書是一個台灣的流行病學專家,用台灣這片土地的語言所寫。

Read more

疫情下的醫療場域

維持了三年的疫情,總算最近隨著疫情穩定、疫苗施打率普及,以及充足抗病毒藥物的投予,一些相關防疫政策漸漸地放寬,過去這三年為了防疫所帶來的不便終於可以放鬆一點。回顧過去這三年因著疫情影響,大家習慣多年的醫療現象也有了重大的改變。

Read more

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雲林改變臺大,臺大守護健康

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出現,讓雲林成為中台灣醫療重鎮之一。從許多民眾只願意北上尋求名醫的現象,到臺大雲林分院在雲林構築全方位醫療環境,讓雲林居民的健康不再有後顧之憂。

Read more

成為青少年憂鬱調適的「Google Map」

「整日看與疫情有關、重複報導的新聞內容,覺得好煩、覺得自己快得憂鬱症了。」這是今年初我們製拍一部提醒青少年如何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產生的壓力與情緒困擾的影片,其中一位受訪學生帶著笑容、脫口說出的分享。說出「憂鬱症」這三個字,對現在的青少年似乎不是難事….

Read more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流行病學×預防醫學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首本防疫圖文知識書

在19世紀小兒麻痺第一次出現大流行時,人們對這種疾病感到非常陌生。但是根據證據顯示,小兒麻痺的歷史非常古老,在許多古代的藝術品中就可以發現;像是古埃及十八王朝的石板上,就有刻著右腳萎縮、拄著拐杖的祭司;十九王朝西普塔法老王木乃伊的左腳,也顯示曾感染過小兒麻痺……

Read more

醫師與微生物的戰鬥

第一次進開刀房,看到一張標籤紙從無菌面飄下,便彎腰撿起順手扔掉,結果被護理師念:任何手術台的東西都不要徒手去碰!而就算我不主動犯蠢,在病房還是能與傳染病擦身而過。

Read more

戴著口罩唱歌

自從新冠疫情起,經常走在路上看到掉落的口罩。像從人臉上落下的一片葉子,還帶著主人的表情。那表情是擔憂,是驚懼,是警戒,是無助,是茫然不知所措。面對未來全面失控的麻木遲鈍。來不及回應。無從回應。走著走著,就覺得這世界變了。人心也跟著變。而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日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