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

是救命的醫院,也是潤漬眾生的道場

文/釋證嚴(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超過兩年了,全球疫情仍然擋不住。臺灣疫情在去年一度嚴峻,身為新冠肺炎急救責任醫院的臺北慈濟醫院,在院長趙有誠的帶領下,全院上下一心投入這場抗疫救命的行動,二○二一年五月到八月,臺北慈濟醫院收治九百零六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同時創下院內零感染的紀錄。

到了下半年,臺灣疫情趨緩;未想今年年中,疫情又起。最新變種病毒以超強的感染力,使得這一波疫情來得又猛又急,自五月以來,突破了每日數萬人確診的數字,令人怵目驚心。臺北慈濟醫院以醫者治病救人的責任感,再次站上這一波疫浪的高處,繼續守護臺灣,守護每一位病人。

疫情底下,沒有哪一個人是局外人,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鄉,世界已成了生命共同體,彼此生死相依,禍福與共。病毒無眼,因此不分種族國家,不分宗教信仰,不分貧富貴賤,附形沾黏,借體擴散,威力難擋;唯有彼此互助,抗疫無間,才能遠離病毒的陰霾和災難的夢魘。

生命在病毒面前變得脆弱,人類在疫情底下顯得渺小,我們不禁要問,病毒如何形成?疫情如何致此?人類又應如何向大自然學習與萬物和諧共存?答案都值得我們捫心自問,深刻反省,惕勵戒慎。

人命關天,人人都是戰士,尤其醫護菩薩在第一線防疫為搶救生命、守護平安,把守前線,忘小我而顧大我,捨小家而護大家。

回望去年,疫情期間,臺北慈濟醫院的護理菩薩日日「穿著層層包覆,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帽,全身汗水濕透,除了餵飯、灌食、翻身、拍背、更換尿布、清理褥瘡、攙抱如廁、溫水清洗肛門,還主動為病人洗頭沐浴,傾聽撫慰,平復驚恐,處處展現出全人醫療的真諦。」這些工作,即便是至親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如此輕柔、細膩而又周全;我們的護理菩薩真的是把每一位病患都當成自己的家人,那是怎樣的慈悲,怎樣的愛。

尤其在專責病房的護理人員,有好幾位都為人母親,還有的才剛剛育嬰假期滿,有的家人難免有顧慮,但她們卻都意志堅定:「我要回專責病房跟大家一起抗疫。」「去年我照顧過確診病人,今年也不能缺席。」「單位需要我,我就要回來。」而為了不要傳染給小朋友,有的一整個月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小孩,忍著思念,只為了照顧和救助一位又一位受新冠肺炎侵擾的病患;一有機會視訊幾分鐘,聽到小孩的聲音,就忍不住流淚。醫護們的用心用情,真的是令人感動。

面對今年這場疫情,雖然中重症的比例降低,但需要隔離的輕症確診者卻大幅增加,救護工作量也相對加重。醫護團隊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不分晝夜,二十四小時接力,互信、互愛、互助,共同肩負起責任。總是叮嚀醫護菩薩,務必做好自身防護、照顧好自己,因為你們的平安就是給證嚴最大的禮物。真的很感恩各個醫護團隊,用實際行動,付出心中的愛,投入了這場抗疫弭災的壯舉,真的只能說感恩。

想想病毒怎麼來的呢?其實,災疫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的示警,地球受毀傷,災難時而頻傳,面對這一波的疫情,最好的靈方妙藥就是齋戒。期待人人抱持感恩心,感恩大地以各種青蔬、鮮果、穀類,提供我們完整的營養。我們不但不殺生,還要尊重生命,好好疼惜地球上跟我們一樣活著的所有生物。一起來倡導素食,一起來茹素,不僅人人能守護健康,也能清淨心念,長保平安。 感恩臺北慈濟醫院以「感恩、尊重、愛」落實全人醫療,以人為本、以愛膚慰、以生命搶救生命,更為求醫無門、內心無助的病患拔苦予樂,使他們身心安頓。對於臺北慈濟醫院趙院長、全體醫護人員、所有行政同仁,大家上下一心,堅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個使命,千言萬語,只能化作千萬聲的感恩與祝福。


疫情海嘯中的醫護之愛

文/趙有誠

二○二二年已是新冠病毒肆虐的第三年,全球確診病例超過五億,死亡人數超過六百萬,這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重大疫災,有如一九一八年流感大疫。雖然現今醫學進步,科學家們很快找出致病元凶冠狀病毒,也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檢驗方法、疫苗、治療藥物,以及公共衛生上的防疫策略,但是這數年來的疫情對全球經濟、民生、教育、交通、醫療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臺灣四面環海,疫情之初尚能堅守,直到二○二一年五月雙北疫情大爆發,每日數百位確診病人,紛紛湧入各大醫院急診室,讓醫護措手不及。雖然各級政府設置篩檢站、大型檢疫所,也啟動「北病南送」等應變計畫,但那段期間一線醫護同仁面對的是排山倒海而來的重症病人,除了搶救因嚴重肺炎呼吸衰竭的病人,還要嚴陣以待「快樂缺氧」病情的瞬息萬變。

更令人難忘的是病人的恐懼、驚慌與悲傷。許多家庭成員染疫後,被拆散分送入不同醫院,也有人下了救護車,才知道已身在南部縣市,只能透過手機彼此關懷鼓勵。幾天後有人孤獨的死去,親人們除了隔著手機哭泣,二十四小時內需火化的政令,也沒法靠近為摯愛的家人道別。

全人醫療的真諦

在那樣的疫情爆發之初,臺北慈濟醫院因應大量的病人,立即開設五間專責病房,外加三十三張加護病床,努力搶救、收容每一個送來急診室的病人,以及在其他醫院求救無門的患者。面對突然的巨變,醫護同仁能在第一時間迅速而努力承擔起來,這就是「良知」吧!

住在臺北慈濟醫院的新冠肺炎病人,不論是來自安養中心的失能長者、精神疾病患者、失智老人、待產孕婦、兒童、洗腎病人、街友、毒癮者,都受到醫護同仁無微不至的呵護。這些醫護同仁都才剛接種完第一劑AZ疫苗,穿著層層包覆,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帽,全身汗水濕透,除了餵飯、灌食、更換尿布、清理褥瘡、攙抱如廁、溫水清洗肛門、還主動為病人洗頭沐浴,傾聽撫慰,平復驚恐,處處展現出「全人醫療」的真諦。

臺北慈濟醫院擁有一千零一十三床的醫護人力,但在這波疫情中,醫護同仁照顧了九百零六位確診病人,人數是全國第一。也許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在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言教身教之下,早已深植同仁心中。

更令人感動難忘的是,當證嚴法師宣布購買五百萬劑BNT疫苗為全民,特別是兒童防疫時,同仁們募心募愛,紛紛捐出防疫獎金或薪水,支持慈濟基金會龐大的負擔。臺北慈濟醫院共募得新臺幣七千多萬元!上下一心「甘願做,歡喜受」,院長真以身為團隊的一分子為榮,因為事情做出來,道理就已經完成了。

社區淪陷,急診超載

臺灣「全力圍堵,防疫清零」的政策,在二○二二年 Omicron 變異株病毒侵入後失守了。因為超強的傳染力讓確診人數暴增。雖然有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輕症比例較高,死亡率也由前一波的百分之四下降到今年的約千分之一,但因分母數太大,醫院的急診室、加護病房以及專責病房,再度面臨疫情海嘯的挑戰。我們雖然身經百戰,還擁有過去兩年「院內零感染」難能可貴的防疫成績,但是今年真的很不一樣,我們也因應大勢做了一些調整。

由於社區淪陷已無法清零,待床病人快速增加,我們改變策略,已住院的病人治療觀察三、五天後,確認無需插管,無惡化成重症的危險,就讓病人先出院空出床位,轉由「居家照護」團隊接手,後續再視訊診療追蹤。

這樣的策略維持幾天後,很快遇上另一個挑戰,安養中心紛紛送來染疫又失能的長輩,透析中心也轉來需要定期洗腎的確診腎友,這樣的病人一旦入住,短期都出不了院。加上今年特別多幼兒病童及八十歲以上的長輩,沒幾天專責病房就床位吃緊了。那時急診作業量增到平日的四倍,平均兩分鐘就來一位病人,除了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的新冠病人,還有其他心肌梗塞、腦出血、胃穿孔、急產、車禍外傷的一般急診病人,要搶救又要防疫保護他們彼此不互相感染,一線同仁真的忙壞了。院長能做的,就是提供足夠的空床讓急診不致癱瘓。

還記得五月一日星期一早上,我親自致電衛福部石崇良次長,建議安養中心、康復之家等長照機構,以及血液透析中心的確診病人,應以原地安置為原則。石次長過去是急診專科醫師,很快掌握住重點,明快做出決定,第二天就發出公文讓所有醫療院所及機構「有法可循」。但縱使如此,救護車還是不斷送來安養中心染疫的住民。

為了妥善照顧這些染疫的住民,也保有專責病房床位的能量,我開創了「主動前接式」服務:只要任一安養中心有確診病人送至本院,我立刻派具有社工及護理雙背景的林資菁專員,主動電話關懷他們的困難與需求,並為他們安排VIP視訊門診,由徐榮源副院長負責。安養中心的護理師第一次接到醫院主動關懷的電話都哭了。

在二○二二年這一波疫情,我們共協助了四十二家安養中心。每一位有醫療需求的住民,都能得到照顧,後來安養中心也願意提前接回一些症狀已緩解的住民。染疫洗腎病人的安置,也是醫院面對的難題,我們除了在專責病房內特別建置幾套血液透析的機組,護理師還必須善用大夜班的空檔,消化確診腎友洗腎的需求。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也主動與各洗腎中心聯絡,分享相關照顧資訊,並協助腎友轉回原院所。

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
作者:趙有誠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06/30
購買連結:博客來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

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