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白袍的天鵝”吳敏如,工作與生活美感
一般人對醫師的認知或認識,總是停留在身上穿著白袍或掛著聽診器,或者使用醫療器材耐心幫病人治療,如果你的周遭沒有醫師好友,也許會好奇醫師們走出了醫療院所,他們的實際生活可以有多精彩呢?本文採訪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耳鼻喉科的醫師—吳敏如,與大家分享她的生活美學。
一般人對醫師的認知或認識,總是停留在身上穿著白袍或掛著聽診器,或者使用醫療器材耐心幫病人治療,如果你的周遭沒有醫師好友,也許會好奇醫師們走出了醫療院所,他們的實際生活可以有多精彩呢?本文採訪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耳鼻喉科的醫師—吳敏如,與大家分享她的生活美學。
陳持平醫師自創之調色般藝術屬於野默中的野默,乃利用殘留在調色船紙上的顏料,瞬間創作,其爆發出的圖書,極為震撼感官,且有趣無比。許德耀醫師藉由畫筆畫下對故鄉強烈的愛戀,記錄下出生的故鄉,留下一段時間橫軸。將對土地、對人的思念與感情,以畫筆深情揮灑在畫布上。
「美國的老師把學生當朋友,台灣的老師和醫師很有權威、高高在上,學生不敢問問題,或是問題太多反而挨罵。」愛思考、愛發問的湯銘哲回想自己的求學經歷,才發現原來是台灣傳統的教育觀念,讓自己總是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這件事情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要成為這種老師,鼓勵支持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當我在回顧誰是我自己的典範時,就會想到史懷哲,想到蘭大弼院長,跟彰基的師長前輩。」江醫師思考,是什麼得以讓這些醫師、醫療宣教士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典範?「那就是醫學當中的人文與倫理素養。」
「好的醫生要和病人共同的語言,要有同理心。」張德明說,醫生不能高高在上,「你如果不能貼近他們生活,就治不好他們的病。」就像他不隨便跟病人說「回去要好好休息」,因為他深知很多病人做的是勞力工作,賺的是辛苦錢,「休息」對他們來說是最不得已的選擇。「要讓病人知道,我和你們是一國的!」張德明說得很篤定,臉上閃過一抹溫暖的微笑。
「能有機會服務衆人,是世間多大的福分。第一不是考試第一,賺錢第一,而是能為這社會貢獻什麼,量多少,質又如何。」看洪建德如何跨越時空,順應自然,以侘寂美學融合「美食醫禪一味」,用最和諧的醫學與人文,照顧病人的身心。
洪建德,尹書田診所診所新陳代謝科醫師,為知名的糖尿病專家、人文醫師、藝術家、作家。
合併東西方人文,以侘寂美學融合「美食醫禪一味」,經營糖尿病心法、人文人、藝術家專頁,透過網路分享正確知識守護病友。
披上白色的醫師袍,他是台北榮總眼角膜科的主任。但白色之下,掩藏不住的是一個色彩繽紛、浪漫多元的藝術家。
來自花蓮的陳克華,如何傍水而居,兼顧醫術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