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醫人醫心

「 即使治療不成功,家屬依然感謝你。」今天聽了一場前輩的演講,除了他的研究歷程、臨床工作歷程之外,他的投影片上有這麼一句話,這是前輩的終極追求。我深深地被這句話給感動,能夠做到這樣的境界,那真的是醫療這門藝術的極致。

Read more

道聽塗說對醫病關係的影響

有位將近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因長期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時常因反覆性腹水及雙下肢嚴重水腫而住院,向他及家屬衛教需要限制鹽分而且要戒酒。雖然口頭上說好,但病人本身住院期間飲食還是沒有按照醫囑,由家屬從外帶重鹹重口味的餐飲…

Read more

欺騙

電梯裡只有我和另一個男子,男子拿著手機大聲講話:「我跟你講!醫生說什麼都不要聽!叫你簽任何文件也不要簽!」可能是意會到自己講話太大聲,電話放下後他尷尬地對我笑一下:「我媽住院啦!醫生講什麼他都聽不懂,我怕他被醫生騙,結果開了不需要開的刀,還是買一堆自費的東西….」

Read more

黃富源

FU-YUAN, HUANG, M.D.

人稱「黃頭」,台灣兒科界祖師爺,自幼立志當個「很會看病的醫師」,內心善良,溫柔無私,永遠將病人利益擺在第一位。設立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24小時新生兒檢驗室」,創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一張嘴、一雙手、一個聽診器」,他帶著無數學生,永遠守護病童。

Read more

講實在話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曾經上過一堂課叫「醫病溝通」,裡面談了很多病情解釋的技巧,包括如何宣布壞消息,以及要有同理心等等…其中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說:「盡量不要在病人面前提到『死』這個字,或是用『死』來威脅病人,這會讓病人覺得我們在詛咒他。」

Read more

為什麼沒有家屬陪病人來醫院?

在臨床實習半年,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會跟我們説,你們要多去和病人聊天,唯有貼近他們,我們才能瞭解哪些事情是病人以及家屬最擔心的。因爲腦海裡一直記得這句話,所以打從心裡都一直認爲或許在這短短兩年的實習,我的故事大多都會來自於病房。直到來到這間醫院的門診,我才發現一切好像並不如我想象中發展。

Read more

拐彎抹角

同事有個病人非預期死亡,經過病情與治療過程說明後,家屬可以接受這個結果。但是幾天後病房收到投訴:抱怨病房的整潔不佳、住院期間照護人員態度不佳…病房回覆了幾次,家屬端還是有諸多不滿,同事跟我抱怨:「來醫院看病,又不是住飯店,怎麼會有這麼多抱怨?」「根本的原因是對醫療結果不滿意。」

Read more

求學路上的支持與守護:校園憂鬱症青少年的輔導經驗談

「憂鬱症」彷彿一層金鐘罩,青少年禁錮。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些青春正盛的個案,外顯的症狀大多是神情憂鬱、雙眼無神、出席不穩定、有些手上還留有自我傷害的痕跡。這些憂鬱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多有自我期待高、完美主義、易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也常伴隨人際困擾或生命中重大創傷等。

Read more

你想當醫生嗎

前幾天值班時,一個小朋友總在病房裡跑來跑去。一會兒在護理站跳上跳下、一會兒用病房的電腦畫畫,我一直以為那是某位護理師的小孩。直到他跑進醫師室,看到我正在和入院病摘奮鬥著。「你在上班嗎?」他天真無邪地盯著我瞧。「對啊!」我把病歷存檔,彎下腰看著他的臉。「你為什麼在這裡?」

Read more

不好意思

有時候會遇到病人跟我看法不同,例如我建議要做某種治療,而病人不願意。行醫多年我早就習慣了,就是基於職責告知建議的理由,以及不接受建議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講完之後我的義務便盡了,病人要不要接受就自己決定。其實這真的沒什麼,有些病人很可愛,會「不好意思拒絕醫生」~想多了,我根本無所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