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手術刀、一手拿畫筆

沈茂昌,再版《二膽醫官》祕辛往事

《二膽醫官》這本書記錄了沈茂昌在國共對峙的外島生活,沈茂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和指揮官漫步沙灘,看到廈門方向漂來一具嬰屍,他一個箭步上前抱起,經過檢查確認已無生命後,將之安葬在島上唯一的墓地。諷刺的是,那個年代正是紅衛兵捧著《毛語錄》大搞文化大革命,而當天正好是母親節…

Read more

沈茂昌

MAW-CHANG SHEEN, M.D.

學生時就熱愛畫漫畫,五十年前當實習醫師時,將與病人的互動與職場見聞透過漫畫紀錄下來,在聯合報連載《銀蛋見聞錄》,用幽默風趣述說醫院內的種種。升任主治醫師後,他赴日學習「動脈注射化學療法」,並藉此技術拯救、延續數千人的生命,他持續用一雙詼諧的雙眼,將所見勾勒入畫中,博君一笑。

Read more

講道理

「我來開診斷書,幾個月前掛急診的診斷書。」病人的父親說明來意,「然後請幫我註明『宜休養一個月』。」我把電腦資料打開,左手指有個2公分的傷口,在急診擦藥之後,之後來過我的門診一次。「這麼小的傷口,要休養一個月?不太對吧。」

Read more

邁向2030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

雙和醫院提早佈局 救人也救地球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10月13日在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首場「邁向2030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邀請國內外專家、產官學代表,從各面向呈現聯合國永續發展峰會發布內容與台灣的因應作為。衛福部部立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以「打造台灣淨零永續醫院」為題,發表雙和醫院多年來在淨零排放上的努力。

Read more

醫道:俠骨柔情——慈濟骨科的愛與傳承

一群外科醫師身處在骨科急速發展的年代,憑著一身本事與膽識,服膺醫道。他們為病人量身打造術式,讓久病難癒的病人脫離身心折磨。這群醫師屢屢創新,全臺首創「以股骨縮短及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首例「經椎弓切骨矯正術」都出自花蓮慈濟醫院陳英和名譽院長,更難得的是他醫病醫人更醫心的慈悲陪伴。

Read more

社會問題

擔任外傷醫師這些年,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除了醫療之外,醫師必須承擔與解決太多的社會問題。從最常見的「病人想要多住幾天(在急診多待幾小時)」,就是醫療與保險問題搞在一起;先前的「巴式量表」,就是把醫療跟國家勞工政策綁在一起;「建議休養xx天」,牽涉的是勞資雙方的爭議…

Read more

2023亞太靜脈暨腸道營養學會議在台北

30國家逾千名學者共商跨域前瞻趨勢

2023年第23屆亞太靜脈暨腸道營養學會議(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Society of Asia,簡稱PENSA)將於19-22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將有超過千名來自30個國家的營養醫療界專家學者群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冠疫情過後跨領域前瞻趨勢與創新服務,包括疾病營養與治療方式的進展。這是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成立30年來,第三次舉辦大型國際會議,也是全球營養醫療界的國際盛事。

Read more

陪伴在幽谷

小田:「喂~是老何嗎?我是檢傷小田啦。」老何:「小田,又有小病人要進來嗎?」「不是耶,檢傷這裡有一個大概二十幾歲的女生,她說要找小兒科醫師。」「你沒跟她說我們兒科只看到18歲嗎?」小田:「有啊,但她說她不是要看病,卻不願透露原因,只是想找急診小兒科醫師,你能過來看看她嗎?」

Read more

豐生髓起:慈濟骨髓幹細胞30年

一九九三年,為搶救血液疾病患者,醫學專家及政府單位請託「慈濟」成立骨髓資料庫,證嚴法師真誠呼籲慈濟人走上街頭勸募建檔。迄今資料庫有超過四十六萬名志願者資料,完成骨髓及造血幹細胞捐贈與移植近六千五百例。未來,慈濟與仍將努力創造救命行善的循環,為全球血癌病人尋找重生的曙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