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看待

文/傅志遠醫師

(Photo by Accuray on Unsplash

總是會有方法的。

醫療工作中,幾乎每天都在各種意外與生離死別中度過,對於病情說明,我當然早就很熟悉該怎麼說,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

可能發生的風險、可預期甚至不可預期的死亡,都必須說得清清楚楚,「風險告知」是外科生涯中一直被要求與訓練的一堂課。

但是除了「壞消息告知」之外,正向的鼓勵病人,我覺得也需要練習,甚至更需要技巧,要如何讓生病中的病人與家屬有向前走的動力,又不對病情有過高或不切實際的期待。

生命很脆弱,但其實也很堅強。

許多我們都已經束手無策,覺得撐不過幾天的病人,有時候就突然好起來….

所以在與病人剛認識時,我就會先把治療的目標訂出來,最高標準當然是痊癒出院回家繼續生活,但當這個最高標準無法達到時,標準放低一點,還是可以再為病人做點什麼。

有些住久病久的病人,會跟我說他好累想放棄,我都會跟他們說:「還沒到吧!還可以做點什麼,總是還有機會的。」「要放棄的時候我會跟你說,不是現在。」

我當然知道很多疾病或嚴重的外傷,沒辦法回到生病前的樣子,不過只要今天有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我就覺得這些努力是有價值的,我們還是可以幫病人些什麼。

總是會有方法的,總是會好一點的。

本文經傅志遠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正向看待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