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生存決策,不能影響到下一代亞太永續博覽會中「2023醫療永續未來新趨勢」分場論壇
台灣的醫學在全世界非常知名,為了因應2050年淨零政策,現在所有各行各業都朝向淨零而努力。醫療產業佔台灣全部碳排量4.6%,為了達到政府於2030年減少24%的碳排放目標,醫院的能源電力至少需減少3%,雖然是個困難的任務,更需大家一起努力。
台灣的醫學在全世界非常知名,為了因應2050年淨零政策,現在所有各行各業都朝向淨零而努力。醫療產業佔台灣全部碳排量4.6%,為了達到政府於2030年減少24%的碳排放目標,醫院的能源電力至少需減少3%,雖然是個困難的任務,更需大家一起努力。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的調查統計,醫療機構的氣候足跡相當於全球淨排放量的4.4%,台灣醫療機構的氣候足跡約占全國淨排放量的4.6%,略高於全球平均值。在台灣力拚2050淨零排放的藍圖中,醫療體系是邁向淨零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必須扮演更積極投入的角色。
台灣與世界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對永續發展的追求和期盼都是一樣的,他認為這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跨族群的綠色公民行動。他並說,氣候變遷在全世界造成非常多的危害及困境,留給我們的反應時間已經不多,我們必須加緊行動,團結起來為我們共處的時代創造美好的地球。
德拉羅莎是一位專門從事動物輔助心理治療的心理學家。與4歲的拉布拉多犬翁尼一起在墨西哥市的綜合照護中心,為遭受酷刑和極端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在這裡,MSF的醫生、心理學家、社工、精神病學家和物理治療師團隊,為患者提供全面且長期的照護。
氣候變遷引發的種種問題,令各國思考要如何減少自然災害,要減少自然災害,人類生活型態就要大轉型,就需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非常困難達成的,須從政府先著手改變,法律觀念更要改變,人民意識及知識也要改變,這必須有人推廣、倡議,讓大家了解。
台灣約有92萬名被自律神經失調所困,但確診病患僅有1萬人左右,你或你的親友也可能是其中之一。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症狀天差地遠,所造成的影響與程度也無法一概而論。有1/2到1/3的病患自律神經失調症病患,是在其他各科中檢查不出病因或原因不明的。
健康亞洲董事長蔡篤堅推廣智慧醫療及科技醫療等應用不遺餘力。於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時,曾讓大一的醫學生藉著實際操作,深入理解社區營造的困難及方法,尤其在高齡化社會時代,如何用智慧醫療科技幫助老人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好;課程設計就是為了讓未來的醫師們運用創意,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的具體實踐。
因應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數位健康照護模式是未來新常態,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指出以策略性的創新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將有益於全民健康覆蓋,利用數位健康技術賦權於病患,以提供更優質、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升品質成效與民眾整體健康福祉。
成功大學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15日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健康平等愛永續,全人一生不止息——《讓泡泡龍的夢想起飛》新書發表暨整合關顧MOU簽署儀式」,攜手吉樂健康資訊、點點善、心保等三家企業,宣布對泡泡龍的永續照護邁入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