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ESG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近年「全球暖化」逐漸被「氣候變遷」所取代,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水資源不穩及生物滅絕等嚴峻問題,若持續暖化,不但衝擊您我各層面生活,甚至地球將面臨毁滅性危機。氣候變遷的成因較複雜,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
近年「全球暖化」逐漸被「氣候變遷」所取代,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水資源不穩及生物滅絕等嚴峻問題,若持續暖化,不但衝擊您我各層面生活,甚至地球將面臨毁滅性危機。氣候變遷的成因較複雜,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
母親原以為只是吃太飽,在2016年4月1日卻發現是腹部被巨大的膽管癌佔據,第一時間聽到這個消息,彷彿是一個擦槍走火的愚人節玩笑。從那一刻起,醫病關係瞬間翻轉了,我從一位執業將近20年的醫師,馬上變成了病人家屬,開始為了母親的病情忙進忙出….
香港出生,赴台就讀高雄醫學院後落地生根。2003年獲得前往馬拉威服務的機會,聽從內心服侍的聲音,毅然放下光明前景前往非洲。在當地引入病歷系統、創設彩虹門診、協助居民就業、輔導婦女培養一技之長,並串連各大國際機構引入資源。回國後仍透過國際組織名義對馬國居民永續關懷照護。
初到馬拉威,余廣亮立即投入第一線的診療工作,一天看診200多人是家常便飯。「第一個震撼教育是愛滋病!」他說,馬拉威的青壯年族群感染愛滋病的比率高達15%!「在醫院裡點頭個或握個手的人,都有可能是愛滋病患。」余廣亮說,這是他在台灣未曾有過的經驗。
徐明義促成政府給予試管嬰兒補助,讓台灣試管嬰兒人數增加,去年13萬名新生兒中,即有1萬多名是試管嬰兒。他說,凍卵是世界未來趨勢,政府應給予保險、稅務及醫療的全面支援,鼓勵年輕女生為自己預留血脈,預留幸福,為國家預留生命力。
記得將近20年前服務的醫院剛開始要設立癌症中心,當時的癌症中心主任覺得癌症病人與家屬的支持非常重要,便要新設一個「癌症心理照護」門診。一開始這個門診門可羅雀,除了我原先在一般精神科門診中看的癌症病人或家屬挪過來這裡看以外,幾乎沒有新就診的病人。
在亞洲每600個新生兒就有一位患有唇腭裂的症狀,以台灣2022年138,986位新生兒的人數來估算,全國大概會有199位患者,而提升70%的持續妊娠率,代表的則是最多可能拯救140個新生命。由此可見,產前的檢查和跨科別專家會診諮詢的意義非常重大,可以拯救許多新生兒的生命。
台灣的醫學在全世界非常知名,為了因應2050年淨零政策,現在所有各行各業都朝向淨零而努力。醫療產業佔台灣全部碳排量4.6%,為了達到政府於2030年減少24%的碳排放目標,醫院的能源電力至少需減少3%,雖然是個困難的任務,更需大家一起努力。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的調查統計,醫療機構的氣候足跡相當於全球淨排放量的4.4%,台灣醫療機構的氣候足跡約占全國淨排放量的4.6%,略高於全球平均值。在台灣力拚2050淨零排放的藍圖中,醫療體系是邁向淨零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必須扮演更積極投入的角色。
台灣與世界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對永續發展的追求和期盼都是一樣的,他認為這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跨族群的綠色公民行動。他並說,氣候變遷在全世界造成非常多的危害及困境,留給我們的反應時間已經不多,我們必須加緊行動,團結起來為我們共處的時代創造美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