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達達阿比難民營 30 年,面臨關閉命運

位於肯亞的達達阿比難民營已經存在30年,絕大多數是索馬利亞人。但肯亞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發表聯合聲明,將在 2022年6月關閉難民營,沒有完善的後續安排計畫,難民群體也沒有太多時間能做準備,不僅失去目前不算多的援助,也沒有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難民群體會面臨更糟糕的情況。

Read more

人生沒有白走的一步

謝卿宏,連結歷史與未來的博物館

「之前有位在竹東執業的彭老醫師去世後,家人連繫我們學會的秘書說要把家裡的文物捐給博物館,請我過去看。」謝卿宏接著大嘆了一口氣:「我大概一個禮拜內就去拜訪了,你知道多可惜嗎?當時醫師的家人已經先把他那些日本時代的原文書通通論斤賣掉了,那些老書都是第一代或初版的絕版原文書,是非常、非常珍貴的書籍⋯⋯噢,想到這件事我還是感到很扼腕,恨自己當初沒辦法馬上過去!」

Read more

謝卿宏

CHING-HUNG HSIEH, M.D., Ph.D.

婦女生殖泌尿道醫學權威、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榮譽院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感於台灣婦產科歷史文物的嚴重流失,發起設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博物館」的提案,博物館不但成了婦產科醫師的精神象徵,大大地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更讓曾對台灣婦女健康照護做出重大貢獻的婦產科儀器與文物有一個家。

Read more

加掛

過一陣子,我又遇到一位家長,也說電腦全部額滿,希望我能讓她「加號」,她希望讓我看診。她的主訴是附近診所說她有個十公分大的骨盆腔腫瘤。我大吃一驚,問她這是多久以前的事。她說:「好幾個星期了。」「天啊!你怎麼等這麼久才來?」我皺起眉頭。

Read more

開刀房的溫暖──外科醫師的同理與傾聽

小慧半身不遂七年,懷疑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由父親陪同,來到賴醫師門診。「雖然我下半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了,但拿著導尿管插進自己身體的瞬間,我會覺得我是一個連自己的排泄都無法控制的廢人。」「衣服穿上,就不會看到糞袋;毛毯蓋著,就不會看到尿管。」「這時候我才覺得自己像個人般活著。」

Read more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這四個字真的是至理名言。年輕醫師開刀常會遇到困難,可能是出血無法控制,可能是卡在某個步驟過不去,這個時候我就會上去幫忙,盡快把問題給解決。他們有時候會很沮喪:「為什麼我弄了半天都弄不好,你一下子就解決了?」

Read more

「能到達我們醫院的人是幸運的」——

阿富汗兒童營養不良危機一瞥

四百人。這是我們現在在阿富汗拉什卡爾加的布斯特(Boost)醫院每個月治療的嚴重營養不良兒童的人數。孩子們都不滿五歲。其中很多還患有令人擔憂的併發症,如肺炎、腹瀉或胃腸道問題。人們從很遠的地區趕來我們的醫院。這趟路程可能花上三個多小時。對病重的孩子而言,路途實在太遙遠了。

Read more

陳威明

WEI-MING CHEN, M.D.

骨腫瘤、人工關節置換權威,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從醫生涯中,陳威明不斷自問「如果病人是我的家人,我要怎麼幫他?」認為醫療只要做到將心比心,為病人多想一些,就能獲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感於骨肉癌小朋友們的治療動輒10個月起跳,交通住宿對家庭是很大的負擔,在2010年與家長們一起成立「骨肉癌關懷協會」,並於2018年打造了「骨肉癌關懷之家」。

Read more

你們活著,我做什麼都值得

陳威明,將心比心的骨癌仁醫

他的想法很單純:「他是我的病人,我就應該幫他的忙,幫他改變這種狀況。」陳威明每天照三餐為長褥瘡的榮民伯伯換藥。他戴上三層厚厚的口罩,耐心地清洗傷口、上藥、剪掉腐肉。他女兒流著眼淚對陳威明千謝萬謝,還親手寫了一張感謝卡。這讓他非常震撼——原來幫病人戰勝病魔,讓他們重拾正常生活,就是行醫的真諦。

Read more

醫病相互撫慰

一位長期追蹤的氣喘病人回診。他說:「醫師,你最近是不是很操勞,怎麼頭髮特別白?」我只好向他坦承,最近作息確實不正常,順便吐吐苦水,現在醫師不好當,疫情嚴峻,還要做研究帶學生什麼的;交換一些生活經驗。突然角色互換,他變成醫師,原來自己才是百病叢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