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

診間對話 建立醫病間的良好溝通

文/陳自諒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

仔細的拜讀了郭于誠主任撰寫的醫病關係專書,書中很明白地點出癌症病患不只肉體受了痛苦,心靈上是更是坎坷,所以與病患及家屬討論疾病及治療過程是相當的重要,這樣才能掃除醫病之間的陌生感,真正拉近彼此的距離,尤其現今的醫療環境,病患及家屬對醫療的期待很高,因此治療每一位病患時,都必需全力以赴,否則一不小心,當醫療期待產生落差,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醫師及醫院就可能吃上官司。

一般病患及家屬對醫療這個行業是很陌生的,當得到重大疾病時,都會嘗試著尋找相關醫療的資訊,通常不是透過周遭的親朋好友,就是從報章媒體或網路搜尋。然而,在e世代醫學知識正遭受大量訊息的強烈衝擊,醫療訊息累積的數量遠遠超過個人所能閱讀的極限,更不用說善加處理及分辨虛實了。錯誤的訊息甚至部分尚待確認的醫療行為,都藉著網路傳播輸送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散播於社會各階層中,直接、間接的影響醫療行為,也使得當前的醫療不確定性更加惡化。

書中郭主任用最通俗的語言與癌症病患及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告訴他們最正確的醫療訊息,讓柔性的互動貫穿整個醫療過程,整體的醫療品質因而獲得提升。身為治療癌症的醫師,不管是哪一個專科我們強調的並不是能夠為病患做多少,而是視病患需求來提供用心的醫療,一個微笑、一份關懷、一個鼓勵,就能讓他們大受鼓舞,對醫療的配合度相對提高。

這本書除了推薦給癌症病患和家屬外,一般民眾也值得拜讀,書中充滿真情流露的真實故事,細膩的描繪出當今台灣醫療的狀況。最後,我必須強調,醫療這個行業的確已經不像我祖父及父親輩的年代那麼單純了,病患前來看病、醫師診斷後開藥,病人再支付醫療費用,這種簡單而直接的互動已經成為歷史。

更令人擔心的是,醫病之間的關係正逐漸失去互信,部分病患因而對醫師及醫療院所提供的醫療容易產生猜忌,動輒提出沒有建設性的抱怨,甚至非事實的指控,醫師的工作情緒、效率不免受到影響,對於以救人為天職的使命感更是一大重擊。

當然現今的醫療是不能忽視病患的自主權,不過病患與家屬必須與醫療人員共同討論病情,擬訂最妥善的醫療計劃,讓我們和病患及家屬一起期待今天要比昨天好,而明天會更好。


癌友的微光 對生活與生命的探討

文/高承恕教授(逢甲大學董事長、EMBA講座教授)

郭于誠醫師是位難得的良醫,既有仁術又有仁心,既欲治人之病痛,更想改變眾人的觀念;於是在醫院的空閒之外,他做訪談、記紀錄,談的是不僅是醫療健康之道,更是深一層的生活與生命探討。

雖然這本書目前我只讀了一部分,卻仍十分感動。其實我們習慣上有許多的迷思與無知,郭醫師以他的專業知識與無比的熱忱,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告訴讀者,如何善待自己的健康,同時還可以更適當的兼顧家人、親人。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仍在蔓延,此刻我們更需要更正確的知識,更冷靜的頭腦去面對。這本書不只是診間室的微光,更是一盞燈。

郭醫師讀完陽明大學的博士之後,又至逢甲大學EMBA研讀經營管理碩士,因為如此,結了師生的好因緣,如今將經驗與智慧集結成書,囑我作序,感謝之外更是歡喜,書寫分享是以文字結緣,盼望更多人受益,便是福份!

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
作者:郭于誠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21/11/18
購買連結:博客來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