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阿姨的金牌

「每一次抽血檢驗都像在考試一樣。若白血球不夠就不能化療,要再延後幾天,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打擊。」阿姨回想起自己以淚洗面的那些日子,晚上身心俱疲卻無法成眠,每次回診都十分不安,等待醫師宣判她的指數是否又惡化了….

Read more

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

醫院跟便利商店一樣全年無休且二十四小時運作,想當然爾,需要非常多的護理師。老實說,念大學的時候,無法體會「護理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種高話,但經過二十年的洗禮,我會說護理真的是藝術,因為極需創造力與獨特性,同樣地,社會上真正懂得欣賞藝術(護理)的人也是少數…..

Read more

關於挫折

行醫的過程中,我觀察到許多醫學生或醫師(也包括我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度都極低。或許是求學中多半一路順遂,又或者說讀書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進入職場之後,受的挫折越來越多,事情沒做好被上級醫師罵得狗血淋頭、病人的事沒處理好被罵被羞辱被投訴被告…

Read more

最特別的一天

「 醫生, 我這病會好起來吧。」病人眼神裏有無盡的恐懼 。他突然忘記原本倒背如流我們會盡力之類的台詞,握著病人的手, 告訴他:「當然。你會好起來的。 當你再張開眼睛, 第一個看到的人就是我。」

Read more

賴允亮

YUEN-LIANG LAI, M.D., R.Ph.

前往澳洲、英國、美國接受臨床腫瘤訓練,受感動而踏入緩和醫學,並將所學帶回台灣。迄今在醫學會中仍持續親身參與迄今仍持續以理監事身份參與服務,推動國內安寧緩和醫學。
期待在感動與愛心中加入技巧與方法、在醫學科技中融入人文關懷,增加苦難生命中病人的福祉,更期許醫療人員能成為病人的「守望者」(Watchman)。

Read more

生命會教導生命

賴允亮,走出台灣安寧之路

Dr. Lickiss是位身材高大、講話直接、大嗓門的女性,但只要一到病人床旁,即便對方已經昏迷沈睡,她還是會像遇到老朋友般跟他們說話,「很冷嗎?」「今天比較安靜喔!」甚至親自幫病人脫下襪子做檢查,再好好穿回去。這一幕如深深震撼了賴允亮,「我當初喜歡的醫療,不就是這樣子嗎?」沒想到在腫瘤內科找不到的答案,就藏在安寧病房中。

Read more

住院醫師 AAD 的行前建議

找到工作本身並不困難,也不是最需要考慮的。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面對現在的處境,你是不是真正非常清楚、非常堅定地知道自己 「想要追求怎麼樣的生活」?以及你現在的「努力」與「所要追求的生活」,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

Read more

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表面上這是一本死之書,實際上卻是一本生之書。安寧緩和醫療不只是一門醫學,它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如何讓人好好的活到最後一刻是安寧照護人員的一生懸念,但還是有太多人誤認我們是催熟死亡的死神,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從安寧照護人員那從不放棄的勇敢與愛。

Read more

地獄

電腦上的待診病患名單一直增加中,每看完一個,名單上又增加兩三個…沒有人有時間停下來喘口氣。「我已經等了很久!都沒有醫生過來看我!」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忍不住向我們大吼,看起來應該是骨折了,可是比他嚴重需要先看的病人很多。

Read more

追求完美,止於至善。

我也曾經,把外界的評價作為快樂的來源 ,發現自己逐漸失去自我慰藉的能力。於是我用寫作反思, 企圖縮短醫生與凡人之間的距離。醫生並非超人。 和病人一樣, 我們也必須吃,睡,呼吸, 休息,運動,玩樂,並承認自己不完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