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輕輕沒有三高也會中風,卻也有人菸酒熬夜樣樣來卻不曾罹癌?你身邊一定也有些怎麼吃也吃不胖的朋友,或是號稱喝水也會胖的夥伴。每個人長期的健康狀況,皆是遺傳基因加上生活型態與環境因子互相綜合的結果。
依據衛生福利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其中有1萬3965人是乳癌,相當於每四位女性新發癌症,至少有一位是罹患女性乳癌…..
在過去,醫生採納許多「病人的聲音」,將其紀錄於病歷中。這是因為當時醫學界的學理共識較少以及病人的社會地位與財富權勢比醫師還高。但後來漸漸演變成病人的自述在病歷中越來越不重要,這是為什麼呢?
三、四十年的歲月過去,當身為小孩的我們長大成人了,甚至也有自己的家庭後,成人親子間的溝通是另一個重大課題,如何面對在生命老化階段中無論是生理和心理功能上都有相當大變化的長輩,幫助他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更是值得探討。
我試著依照書中介紹的方法進行練習,拿起畫筆的手,突然有了平時握著手術刀的自在感,人體骨骼的輪廓在圖紙上逐步被刻畫出來。每章節總結FINAL,更是科學理性之後的感性流露,就好像邂逅達文西的喜悅。這本書是結合了「醫學」與「藝術」的精典之作。
2019 年,台灣搭上的高齡列車一路奔向前,超過 15% 為老齡人口 ;但這一年我們的總生育率(Period Total Fertility Rate)只有 1.05%,在「世界人口綜論」的報告中全球排名吊車尾!
走進中山醫院六樓的生殖醫學中心,空氣中蕩漾著溫馨的氛圍。轉角牆上的一幅書法吸引了訪客,蒼勁的字體寫著:「生兒育女莫煩惱,弄璋弄瓦樂淘淘,做人成功」。這幅書法來自陳樹基醫師的筆下,一筆一劃,都是他投入試管嬰兒醫學領域39年來,對無數患者的最深祝福。
陳樹基,台灣人工生殖醫學重要推手之一,著有《生命科學的奇蹟:臺灣試管嬰兒發展史》。
1985年於台北榮總試管嬰兒小組培育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後至國泰醫院創立生殖醫學中心,現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
電影裡的心理諮商師常說著各種大道理來為案主解惑,看似直接又浪漫的諮商過程,在真實世界中卻讓人只想問「為什麼你不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就好了呢?」事實上,諮商師在過程中扮演著各種角色,藉由諮商的過程中讓個案可以更了解自己完整的樣貌,進而能夠更有效的處理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