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抗疫期間,網路上出現了這樣的口號:「團結抗疫、同舟一命。」看到這樣的標語讓我想到,其實,我們與父母親,不也是同舟一命嗎?小的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父母老的時候,我們照顧他們。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而引領那艘船前進的,是雙方對彼此滿滿的愛。

Read more

薄弱的信任感

「不用講那些有的沒的!三天前的事情我不追究,你現在補救好就好。」
我又跟他說明「三天前急診沒有做錯」、「我現在不是來補救之前的錯誤」、「病情本來就是持續進行的」…..家屬雖然接受了我手術的建議,但顯然對先前急診的處置仍充滿了不信任…

Read more

興趣使然

有一次我跟學生借筆記來翻,裡頭有幾張彩圖,我問他:「這哪來的?」
「我也不知道,是學長傳下來寄給我的。」
「那你知道這是誰做的嗎?」
「不知道。」
「我。」

Read more

一場與 COVID-19 的戰役 ── 台北榮總疫苗施打流程之觀察、感悟與檢討

夏日午後,豔陽一如往常照進空蕩無人的場館大廳,所有人員準備各就各位。望向外頭報到處接踵而至的民眾,恍若一場戰役即將來臨,自己正率兵出征,只差沒有號角響起、大纛高舉。不一會兒時間,民眾便湧入場館,現場人聲鼎沸、川流不止。我連忙緊守崗位,確保學弟妹皆順利詢問與開單,部隊運作如常。

Read more

健康背書

民眾(或法規)對醫師有太多的期待,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屬醫療範疇有些不是。「我上星期剛開完闌尾炎,那我可以打疫苗嗎?」這個問題,某種程度就是要醫師替自己接下來的疫苗注射背書「醫生說我可以打~」

Read more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Read more

力能所及,音樂無界

張智欽,懸壺與拉琴共譜今生緣

「拉這樣,你也敢出來比賽?」剛獲得比賽冠軍的張智欽,被恩師澆了一頭冷水,自此虔誠認真地面對音樂。
集結台灣醫師音樂家創立「醫聲室內樂團」,擔任「世界醫師交響樂團」首席步入國際,舉辦個人獨奏會「音樂無界」突破極限。看張智欽如何帶著一把小提琴踏遍世界,用數十場慈善義演,將台灣與世界的心串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