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準備,給病人最好的選擇 黃挺碩,用科技守望大基隆

四十多年前,雲林東勢鄉的天空和現在一樣蔚藍,但交通卻很不方便,更別說要看醫生了。年幼的黃挺碩看著外公幫著鄰居找了台野雞車,一路顛簸到30分鐘外的北港診所,甚至要坐50分鐘到虎尾才能找到醫生。「鄉下老人家要看醫生真的困難啊,所以外公常鼓勵我去當醫生,他常指著前面那塊地說,以後這塊地就給你蓋醫院。」

當時四、五歲的黃挺碩聽了外公的話只是笑一笑,卻在心底悄悄種下了一個當醫生的夢。三十年後,沒回到媽媽的老家雲林,沒在那塊農地上蓋醫院,黃挺碩選擇落腳台灣東北角基隆;然而想到當年外公和左鄰右舍老人家看醫生碰到的種種困難,黃挺碩決定用各種方式,尤其是科技,讓基隆人能在地就醫並有機會接受最好的醫療,不但節省病患和家屬奔波往返的時間,也要省下復原時間。

他是黃挺碩,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專長是消化道的微創手術,尤其是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他帶著外科部近五十位主治醫師,在這個位處台灣東北角的區域醫院,努力厚植不輸醫學中心的實力——他召集團隊成立了東北角唯一一個重度級急救外傷中心;串連民間企業與消防局,用智慧眼鏡為緊急個案進行到院前診斷;協助將最新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引入基隆,並成為消化道微創手術先行者之一……。

放眼東北角大基隆地區,他期望除了基隆市民外,汐止、瑞芳、金山、萬里、貢寮、平溪等地共七十萬民眾,再也不必跑到大城市就醫,在自己家鄉就能擁有最好的醫療。

黃挺碩帶著團隊成立了東北角唯一一個重度級急救外傷中心;與消防局合作用智慧眼鏡為緊急個案進行到院前診斷;同時也是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消化道手術的先行者之一……他秉著創新的觀點結合科技的力量,努力地照顧東北角的居民,讓他們在家鄉就能得到完善的醫療服務。(圖/林建榮攝)

註定走上一般外科

雖然從小就在心底藏了個醫生夢,黃挺碩求學過程其實轉了個彎。從雲林北上三重念小學,國中念的是私中,因為管得嚴,考上建中後自我「放鬆」,打籃球、玩橋牌,結果考上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一路念到大三,黃挺碩開始思索醫技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走的路?這時外公的話再度浮上腦海,他決定邊修學分邊準備重考,最後進入了陽明大學醫學系。

重來一次的黃挺碩少了迷惘,畢業後憑著優秀的成績申請到林口長庚住院醫師的名額。長庚醫院的整形外科世界知名,R3時成績好同學們紛紛選擇整形外科,名列前茅的黃挺碩也不例外,但因為他就讀陽明大學時屬於公費生,R4時必須選擇人才稀缺的科別,於是2005年黃挺碩加入基隆長庚的一般外科,一待就是17年。

其實黃挺碩拿到醫師執照後,也曾一度想回林口長庚走整形外科,「整形外科可以彌補天生或後天的顱顏殘缺,改變病人的人生,我覺得蠻有意義的。」但就在他當上總醫師沒多久,親愛的媽媽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已經轉移到骨頭。一路陪著母親手術、化療、電療,在他升主治醫師時,媽媽溘然離世。

「總醫師本來就很忙,又要準備專科考試、照顧媽媽、申請研究所,回整形外科的事就被擱著了。」因為太忙,沒時間好好準備研究所的黃挺碩被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刷了下來,但回想起媽媽一直鼓勵自己不要放棄進修,他再度申請了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沒想到反而一鼓作氣考上。

當時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正是國內研究肝炎的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陳教授治學非常嚴謹,每次的討論都對黃挺碩有不同的啟發,讓他愈發確定了往消化道的領域鑽研。「陳培哲老師常說,真理會愈辯愈明,他鼓勵我用不同方法去驗證同一件事,這對我做研究以及人生的選擇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想來,外公讓黃挺碩走上從醫這條路;而媽媽也在他面對一般外科和整形外科的交叉路口時,輕輕為他推了一把。自此,黃挺碩一路朝著一般外科的道路上前進,再也沒有回頭。

外公(左)在黃挺碩的心中埋下了當醫師的種子,媽媽(右)則領著他向一般外科前進。(圖/黃挺碩提供)

打好基礎功,盼讓民眾不用奔波

黃挺碩是在住院醫師第四年才開始學習一般外科中比較困難的手術。外科是師徒制,提及他的老師陳晃洋主任,黃挺碩語氣中滿滿都是感激。「陳主任教學真的非常用心,有時在縫合比較困難的部分,他甚至會牽著我們的手一針一針縫過去。」在外科手術裡,基本功非常重要,「就像運動員一樣,想要達到頂尖,基本動作一定要做得很確實,外科醫生也是。

打好了外科基礎,黃挺碩這群六年級生的醫師們,卻面臨著一波科技變革的浪潮。以往在醫院學的是傳統的手術技巧,但近十幾年,外科的科技進展十分迅速,從傳統手術進入腹腔鏡,再由腹腔鏡躍入達文西機械手臂,「當時我這個世代幾位主治醫師,大家都邊摸索邊學習,也會出國去觀摩。像日本和韓國胃癌病人多,胃癌腹腔鏡手術做得很好,我們就會去學。」

年輕一代的主治醫師都認為應該大力發展腹腔鏡手術,不只能用在癌症治療,也能應用其他領域如減重代謝、甲狀腺手術上;但不少老師前輩們對腹腔鏡能否將癌細胞清除乾淨有所懷疑,因此抱著保守觀望的態度。雖然發展的起步較慢,但黃挺碩耐心地累積治療經驗,直到成為一般外科主任後,他決定邁開大步,加速跟上「微創」這個必然的未來趨勢。

「以前外公因為交通不方便跟醫療不普及,想自己蓋醫院;但現在一般人生病,不管認不認識醫生,還是想往大城市跟大醫院跑,雖然整體醫療資源變多了,但根本的情況沒有太大的改變。」他無奈道。

其實基隆長庚自1985年創立以來,出過許多知名的外科醫生,像肝臟移植享譽全球的陳肇隆院長、骨科權威杜元坤院長、乳癌治療名醫陳訓徹、腎病專家吳麥斯等,是個地靈人傑的寶地,實力更是不輸一般的醫學中心。歷任的程文俊、陳建宗等院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加上現任院長賴旗俊的全力支持下,黃挺碩不停思考:「我們這些中小型的區域醫院要怎麼讓病人相信我們?讓他們不用再舟車勞頓地奔波?」

他決定從根本做起,由提升醫療技術和治療設備開始改變。

程文俊、陳建宗等前院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加上現任院長賴旗俊的全力支持,黃挺碩決定強化技術與設備來提升醫療品質,讓當地人不用再大老遠地往醫學中心跑。(圖/林建榮攝)

引入頂尖設備,看見不同視野

首先,添購設備成為基隆長庚提升醫療品質的重點。2016年,在當時的院長陳建宗的支持下,副院長吳俊德主導引進當時最新的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黃挺碩說,當時林口長庚原本想把淘汰下來的第三代達文西交給基隆長庚,但院長霸氣地說:「我們要進當然要進最新、最好的」。

四隻機械手臂從上方懸吊而下,代替醫生的手進入病人體內,而醫生坐在控制台,看著放大五到十倍的3D立體影像,操作機械手臂精準切除組織,並縫合毫米大小的組織或血管,而且全程可以坐著施術,手不沾血。

如果15世紀的達文西穿越六世紀時空而來,也會對這樣的設備歎為觀止。

在院長、副院長與外科各部門的努力爭取下,基隆長庚購入了通常只在醫學中心才有的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讓手術治療如虎添翼。(圖/黃挺碩提供)

「以前老師教我們的傳統手術,都是病人躺著醫師站著,從上往下的視角開,可是利用腹腔鏡或機械手臂,我們可以從下往上開,或是由後往前開。」角度的不同帶來全新的視野,黃挺碩打開電腦螢幕,一邊指著手術影像一邊說,「解剖的位置和方向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手術的觀念與方法也要全部砍掉重來。」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吳俊德曾比喻,腹腔鏡手術就像醫師手拿筷子來切割、縫合,筷子可以前後移動、旋轉、夾取,但活動角度有限制;而達文西機器手臂有關節,左右可進行270度旋轉,比腹腔鏡更加靈活,而且沒有手抖的問題。

「消化道的傳統手術通常4-5小時可以開完,達文西手術一但過了學習曲線,時間只比傳統手術多1-2小時。但傳統手術的病患要在床上躺一個禮拜,達文西1-2天就能下床了,這對老人家的幫助尤其更大。」黃挺碩雙眼炯炯有神地說。

學習慾望強、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黃挺碩很快就知道,機械手臂會在很短的未來取代腹腔鏡,成為主流,「身為外科醫師的我們,一定要為病人先做好準備。

從傳統、腹腔鏡到達文西機械手臂,科技的進步顛覆了許多傳統手術的方法與觀念。黃挺碩認為唯有練好基本功,並抱持著開放的心態擁抱新知識與科技,才能用最好的方式去幫助病人。(圖/林建榮攝)

各有所長,打造黃金團隊

提升了硬體,接下來是軟體,黃挺碩特別注重醫師的培訓。

由於是區域醫院,基隆長庚外科部的規模與編制比醫學中心小,但就像達文西手術可以顛倒施術一般,黃挺碩也轉換角度思考,「雖然規模小,但有些前輩醫師們的實力跟林口一樣好,新進醫師反而有更多機會近距離學到頂尖的技術,只要夠努力,進步的幅度與速度會更大。」

「我的理念是,我不需要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然後沒人能複製他的技術經驗。我跟我的學生也這樣說,我需要的是一個團隊,每個團隊成員負責好自己的事,並可以把這些技術經驗不斷的傳承跟精進。」

年輕的醫師對新事物、新科技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只要願意投入,他就全力支援。「資源有限,所以就要將它聚焦在一個領域,才能做到世界最頂尖,要尖端才能突破。」黃挺碩自信地說出他的策略:「我assign(指定)他一個領域,把所有病人都給他,他的任務就是要把技術做到好,沒有全世界第一,也要做到全亞洲或全台最頂尖,這個科才能慢慢發展起來。」

基隆長庚一般外科大家庭,每位成員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會互相支援。前排中格子襯衫者,就是帶著黃挺碩一針一針練習縫合的陳晃洋醫師;黃挺碩也像老師一樣,毫不保留地將資源傾注在後輩身上,一起成長壯大。(圖/黃挺碩提供)

像胰臟癌治療裡常見又十分複雜困難的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因為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案例多(一年超過700台達文西肝膽胰手術),又發展出可以縮短手術時間的手術方法,黃挺碩特別指派一般外科的王致遠醫師到北京修習,一待就是半年,幾乎每天都進手術室觀摩學習3-4台達文西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自然進步神速。

另外像經口(自然孔)甲狀腺內視鏡手術,因為其要透過大體解剖來模擬路徑練習的限制,所以全世界首例是由篤信佛教、大體老師較多的泰國甲狀腺名醫Angkoon Anuwong完成。黃挺碩指定科內的陳育賢先去向Angkoon Anuwong醫師學習,在泰國待了三個月後,再赴韓國學了經口甲狀腺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現在陳育賢已成為全球極少數精通自然孔甲狀腺內視鏡及達文西手術,具備嫻熟技巧及經驗的醫師,去年他還發表了全球第一篇比較這兩種微創甲狀腺手術的論文,也獲邀在國際會議中現場示範。

除了鼓勵團隊成員精進新技術,黃挺碩自己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一直在思考:「達文西機械手臂需要五、六個微型傷口才能進行手術,有沒有辦法讓傷口再減少?這樣不但病人術後恢復得快,看起來也更美觀。」他最後成功發展出只需要在肚臍開一個2.5公分的單一孔洞加一個輔助孔,就能完成胃癌手術,這個技術今年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最新一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就是單孔,但我們用第四代就可以做到了!」他得意地說。

黃挺碩(右二)希望將一般外科打造成一隻菁英醫療團隊,集中資源讓每位醫師在專屬的領域中不斷突破,成為台灣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圖/黃挺碩提供)

病人健康,是醫師最大的快樂

醫生技術和醫療設備的進步,直接受惠的當然就是病患。六十多歲的趙先生,有胃潰瘍和腦中風病史,四年前因為胃出血住院檢查,切片證實罹患胃癌二期,雖然沒有轉移,不過趙先生還是對手術非常擔心。黃挺碩建議他採用單孔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切除全胃並清除淋巴,術後不但很快就可以下床走動,門診追蹤不但看不到疤痕,而且和正常人幾乎一樣,現在已經超過5年,連重大傷病卡也不用了。

不只照顧國內的患者,更有不少國際病人慕名跨海來找黃挺碩治療。圖中的病友來自哈爾濱,因為肝癌復發來台尋醫。黃挺碩替他安排了外科、質子、免疫的整合性治療,現在不但控制良好,每逢冬季總是熱情地邀他去東北滑雪。(圖/黃挺碩提供)

不過相對於治療癌症病人,黃挺碩覺得治療減重及代謝手術病人更開心,「因為每個病人回來都很開心!」他笑著說。他記得有個20多歲、150公斤的年輕人,跟在媽媽後面進診間,看起來心不甘情不願,從頭到尾不說話,「我想他也許因為體重的關係,社交行為比較少,對人的接觸比較陌生,不知如何表達,有自卑感。」

黃挺碩為他安排減重達文西手術,半年後再進診間時讓黃挺碩幾乎認不出來,整個人從150公斤對半砍到剩75公斤,「更重要的是看起來非常陽光,一直笑,還跟我分享他健身心得。」

還有一位50多歲的徐先生,168公斤,BMI值高達51。過重伴隨的糖尿病要打胰島素,有心臟病得吃藥,睡覺時會呼吸中止要戴陽壓呼吸器……生活已經被滿滿的藥物與治療綁架。進行胃繞道達文西手術後,他的體重在半年內降到110公斤,整個人瘦了三分之一不止。不止糖尿病、高血壓的藥完全停掉,心臟病藥減半,胰島素也不必打了。他說自己38歲時爬基隆山,走了200公尺就不得不回頭;現在50多歲的他不但可以走完基隆山,還許下願望要去登百岳。

「所以做減重及代謝手術是開心快樂的,病人回來都很正向,因為你是在幫助他變成一個健康的人,很有成就感。」黃挺碩笑著說。
不只是消化道腫瘤,黃挺碩也將達文西手術應用在減重上,幫助體重過高的病人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看到病人開心的樣子,讓我也沾染了他們的快樂,很有成就」。(圖/黃挺碩提供)

成立外傷中心,與死神拔河

這六年來,一般外科進行了約三百台達文西機器手術,其中100台和減重代謝有關,而減重成效不如預期的只有不到10%。「沒辦法,要他吃流質,喜歡吃甜食的就喝很甜的果汁。」不過也因為減重做出口碑,前兩周有四個年輕人相約一起來門診想做減重手術,住在基隆的他們原本要去台北做,發現基隆這裡就有不錯的醫師,馬上來報到,「還鼓勵我開粉絲頁,要幫我宣傳。」

黃挺碩終於覺得,自己想留住大基隆人在地就醫的想法,愈來愈真實。

在地就醫最重要的除了節省時間,而另一個要爭取時間的,就是緊急救護。

基隆市在2002年到2011年間,自殺率全國第一,後來才逐步下降;而東北角靠山鄰海,各種水上活動、浮潛、攀岩、飛行傘等,難免有意外發生,所以在地緊急救護非常重要。過去只要是重大外傷病人到急診,都是急診醫師先診治,再依據不同問題會診次專科值班醫師,等次專科醫生過來,通常早已超過一個小時,「重大外傷病人最常見的問題是流血,怎麼可能等醫生一個小時後再來處置?」黃挺碩搖頭說。

在他升任主治醫師不久,時任基隆長庚院長的程文俊(現為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決定成立「外傷小組」,要求相關醫生去考「高級外傷救命術執照(ATLS)」,規定24小時都要有醫生值班,只要Trauma Blue(外傷急救小組)啟動,15分鐘內要到急診,絕急刀30分鐘要進開刀房。

黃挺碩記得,有一天早上八點上班途中突然急診呼叫,有一位外傷病人被海巡署的車子撞到,到院時已無血壓心跳。除了立即輸血,腹部斷層掃描還來不及做就推進開刀房。肚子打開後發現右邊腎臟撕裂,一直裂到下腔靜脈,只好和泌尿外科的林承家醫師一起起拿掉右邊的腎臟,補好下腔靜脈,先把人救回來。傷患的臉也被撞得嚴重顏面骨折,保住一命後,再轉去顱顏整形外科權威的陳建宗院長(當時擔任外傷整形外科主任)進一步治療。經過大半年,傷患回診時已經能自己走進診間,而太太也一路相陪,對外傷小組成員的辛苦救治十分感激。

有年過年,黃挺碩負責值除夕到初一的班,「結果一連來了10台急診刀,走出開刀房的時候已經初二了。」還有幾次半夜接到緊急電話,他只花了20多分鐘就從林口飆到基隆,「我都不敢去看時速多少。」他苦笑回憶道。而這麼拼命,只因有個理直氣壯的理由——

外傷狀況瞬息萬變,我們小組不只要和死神搶人,還要告訴死神:「Not Today!」

從無到有,外傷小組成立至今已經15年,現在每年可以服務一萬個外傷病人,一千個住院病人,平均每天會有一位病人需要啟動Trauma Blue。黃挺碩說,基隆長庚成立外傷小組的同時也成立外傷資料庫,利用資料庫發表一些外傷相關的論文,做品質管理、醫品指標,把重大外傷死亡率從20%以上降低到16%,跟各大醫學中心非常接近,也因此成為東北角唯一的重度急救責任醫院。

不過黃挺碩覺得不夠,他還想再爭取更多的時間。

爭分奪秒,串連各界合作

有次經由朋友介紹,黃挺碩認識了生產智能眼鏡的佐臻公司的董事長梁文隆,他突發奇想——如果第一線急救人員配戴智能眼鏡,不但可以即時把傷病患的狀況回傳醫院平板,醫護人員能指導現場怎麼緊急處置,還能讓急救團隊先做好準備。「需要斷層掃描的就先淨空檢查室,需要緊急手術先準備好開刀房,這樣救命會更有效率!」

說來湊巧,當時的基隆市消防局長唐鎮宇與黃挺碩是相熟的「網友」,時常會在網球場上切磋。經由他的牽線,以及現任局長陳龍輝的幫忙,基隆市成了全國第一個利用智能眼鏡試辦「視訊實境救護機制」的縣市。黃挺碩說,智能眼鏡等於是把後端的醫護人員帶到急救現場,「只要把救治病人的時間往前移,就有機會降低死亡率。」而5G時代的來臨,一定會讓智能眼鏡在緊急救護的前線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基隆長庚這個區域醫院雖然規模比不上醫學中心,但論設備、技術,還有與院外單位的串連整合,黃挺碩很有信心地說,差別真的不大,有些甚至還超出水準,「為了讓病人在家鄉就能就醫,我們真的做了很多努力」。

黃挺碩在時任基隆長庚院長程文俊(圖前排中)的支持下,串連起消防局、生產智慧眼鏡的佐臻公司、基隆長庚外傷小組,用科技的力量將救治病人的時間向前移,降低了緊急救護的死亡率。(圖/黃挺碩提供)

看向未來,但初心不可忘

展望未來,他說目前台灣健保補助的達文西手術只有攝護腺癌的攝護腺切除,以及部分腎臟切除,其他使用達文西的手術都需要自費;以全胃切除或胃繞道、縮胃手術來說,大約需要15-20多萬元。他解釋,醫師不會要病患一定要選擇哪一種方式,不論是傳統、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術各有優缺點,即使是有一定優勢的達文西手術,也要考慮醫師的技術和經驗。

在台灣外科學會擔任理事的黃挺碩,也是(外科學會)健保委員會委員,希望透過學會向健保署爭取達文西消化外科手術健保給付,少則省下四、五萬,多則省十幾萬元,病人只需要支付耗材費,相對負擔較少。

不只在教學、研究、以及第一線的醫療服務,黃挺碩(後排左二)也同時身兼全聯會、基隆市醫師公會、台灣外科學會、台灣消化外科學會等組織的幹部。他認為只要多付出一些,就能發揮更多影響力,打造更好的醫療政策讓民眾受惠。(圖/黃挺碩提供,今年元旦升旗代表醫界於總統府參加升旗典禮及領唱國歌)

「機器手臂手術以後一定是微創手術的趨勢。」他篤定地說,目前Johnson & Johnson和Google合作開發機械手臂,英國、德國也在研發,韓國有一個模仿達文西機器手臂的設備,中國大陸也有;為什麼這些公司和國家會發展機器手臂?就是因為微創是趨勢,機器手臂更是微創的趨勢,「等這些設備一出來,機器手臂手術費用就會降低,當降到和一般腹腔鏡手術差不多時,一定會取代腹腔鏡手術。」

下一步,黃挺碩還要將達文西手術模組化,建立開刀的標準操作技術,幫其他院區的一般外科也發展起來,讓不論住在哪裡的病患,都能一同受惠。「機械手臂開刀,每台都可以錄影,現在人工智慧發達,影像錄起來可以透過擴增實境(AR)去指導年輕的主治醫生。」他還說,以後機器人自己開刀,我們未必看得到;但用VR(虛擬實境)或AR去做教學或指導一定可行,而且很快就可以看到。

推廣達文西手術與教學不遺餘力,黃挺碩也時常為海外來台灣學習的代訓醫師示範手術,讓他們為微創的時代的來臨做好準備。(圖/黃挺碩提供)

台灣癌症患者發生年齡的中位數大多落在六十多歲,這個年紀的患者大多還有其他疾病。

「癌症病人開刀,一輩子很可能只有這麼一次機會,我希望把自己準備好,才能給病人更好的選擇。」黃挺碩說。

知名的書畫家朱振南是黃挺碩的好友和病患,他寫了一幅「初心不可忘」相贈。黃挺碩也不時提醒自己,保持從醫助人的初心,不論是在故鄉雲林,還是新故鄉基隆,都是如此。

書畫家朱振南贈了一副「初心不可忘」的字給黃挺碩,提醒並鼓勵他永遠記得從醫助人的初心。(圖/黃挺碩提供)

黃挺碩

TING-SHUO HUANG, MD., PhD.


基隆長庚外科部部長,消化道達文西手術達人,擅長胃癌、胰臟癌、減重外科手術。

在雲林東勢鄉渡過童年,因鄉下生重病都要包車到北港或虎尾才能看到醫師,外公鼓勵他從醫,並回家鄉服務。落腳基隆後,發現即使醫療資源較數十年前豐沛,一般人還是習慣湧進大城市裡的醫學中心求醫,情況並無改變。

他協助醫院成立外傷小組,讓基隆長庚成為東北角唯一的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與消防局合作,利用智慧眼鏡讓醫療可以在緊急救護現場提早介入,降低死亡率;院方採購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後,積極發展達文西微創消化外科手術,讓區域醫院也有不輸醫學中心的技術;栽培後進,讓外科團隊個個身懷絕技,技術與世界同步——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民眾免於奔波,在家鄉就能獲得完善的醫療。

樂於應用新科技,認為外科醫師一定要隨時做好準備,才能給病人最好的選擇。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