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好書

每個器官都在訴說愛:最撩心的解剖學

我知道自己非常幸運,明明還是個毛頭小子,卻有機會屢屢看見人生終站的真實樣貌、生死夾縫間的人性光輝、人類在疾病面前的渺小和凜然,以及為了深愛之人努力活下去的勇氣和堅強。這讓我明白,許多時候,死亡並不是人生最後的終點,而是靈魂轉車的地方,轉乘到其他人心中繼續活著。

Read more

我和我的失智媽媽──照顧好失智家人,並照顧好自己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請自來的,你沒法提前想好怎麼對付,只有當它發生了,你才明白,在未來的日子裡,你的人生將不再按照你的預期前行。比如,我就完全沒想到,我聰明、要強的老媽,居然會得失智症。我退休後不得不將很多時間、精力放到她身上,甚至要變成她的「媽媽」…..

Read more

用生命拚的生命

練習把每一件事都賦予正面的意義-我試著把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都賦予正面的意義,這樣在進行的過程,才會更快樂。這是我多年在ICU 重症醫療現場,面對無數次生死,所學會的事,我樂於和每一位讀者分享。 無論你在什麼位子,我們都是一樣的,都可以選擇當一個「善良、正向、溫暖」的人。

Read more

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

我忘記那天到底是說了什麼笑話,她微微抽動嘴角發出:「呵呵,我很久沒有笑了。」那時候更覺得自己不應該走護理,比較有天份進演藝圈當名諧星吧!但在我的心中,永遠忘不了她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笑對某些人來說,竟然是如此遙遠……..

Read more

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

醫院跟便利商店一樣全年無休且二十四小時運作,想當然爾,需要非常多的護理師。老實說,念大學的時候,無法體會「護理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種高話,但經過二十年的洗禮,我會說護理真的是藝術,因為極需創造力與獨特性,同樣地,社會上真正懂得欣賞藝術(護理)的人也是少數…..

Read more

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表面上這是一本死之書,實際上卻是一本生之書。安寧緩和醫療不只是一門醫學,它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如何讓人好好的活到最後一刻是安寧照護人員的一生懸念,但還是有太多人誤認我們是催熟死亡的死神,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從安寧照護人員那從不放棄的勇敢與愛。

Read more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我們都希望活得精彩,於是在每天的日子裡一步步開拓、創造人生。有些人忙得不亦樂乎,有些人玩到樂不思蜀,還有些人選擇淡泊恬靜,只是不管哪一種生活,都經常會被問到:「這是你想要的嗎?」此時,你的回答是什麼?

Read more

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被稱為「草莓族」,被譏笑我們這些年輕人動不動就離職、時不時就抱怨是顆「爛」草莓。難道真的是因為抗壓性太低,才會一直覺得忿忿不平?還是因為學校教會我們批判性思考,要有承擔及發聲的勇氣,「害」我們變成這樣?

Read more

學習障礙──逃不出的學習噩夢

我的女兒安安,早產,八百多公克,產程缺氧導致腦性麻痺,醫師說她這輩子注定癱瘓。我積極地帶她復健,期望她能夠行動自如;參加認知課程,希望她能夠與外界對話。我心裡早有準備,她就是個學習很慢、很慢、很慢的孩子。我以為心態上做足了萬全的準備,但行動還是跟不上情緒……..

Read more

還我本色:陳昱瑞顱顏外科40年與12篇顱顏天使的故事

每個生命誕生都是奇蹟,但老天造物中,難免有疏忽,尤以天生顱顏畸形的孩子,令人心疼。所幸外科醫師以巧手與智慧,悉心重建孩子的外表、自信與孩子的笑容。
本書不僅提供民眾對於顱顏手術專科的認識,醫療人員也能獲取寶貴的專業知識,了解如何建立良性的醫病關係,書中案例多是長期追蹤的成果,更是彌足珍貴的醫學資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