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

實踐在地老化的服務 蔡篤堅分享社區經驗

健康亞洲董事長蔡篤堅推廣智慧醫療及科技醫療等應用不遺餘力。於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時,曾讓大一的醫學生藉著實際操作,深入理解社區營造的困難及方法,尤其在高齡化社會時代,如何用智慧醫療科技幫助老人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好;課程設計就是為了讓未來的醫師們運用創意,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的具體實踐。

Read more

智慧南投 樂齡照護:以智慧科技營造低碳永續健康照護

因應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數位健康照護模式是未來新常態,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指出以策略性的創新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將有益於全民健康覆蓋,利用數位健康技術賦權於病患,以提供更優質、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升品質成效與民眾整體健康福祉。

Read more

新光人壽攜手數位人道協會

遠距照顧鳳林長者健康

鳳林鎮路途遙遠,過去要幫老人家安排健康課程時,機構都要去學習不同技能教授給老人家,對長輩們的健康促進效率其實不高。所幸透過數位人道協會導入「WaCare遠距健康照護平台」和健促管理師的服務,有1700多位專業講師提供不同領域的線上課程,終於能輕鬆安排課表,將心力專注於長輩的照護上。

Read more

鄉道難

台灣地狹人稠,交通建設完善,各縣市也都有公車客運服務,以新竹縣山地尖石鄉為例,數十年前客運一天可有23個班次,現在只剩4個班次,車次變少,間距變長,也影響搭乘意願,惡性循環。民眾如果住在沒有或少有公車客運經過的社區,又買不起車、不會開車或家人沒空開車,出行依然是個大問題。

Read more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當他得知曾大武衛生所面臨缺乏醫師的困境後,毫不遲疑帶著醫療團隊跨過中央山脈,將愛的力量延伸至台九線南迴公路。一百公里看似遙遠,但在行醫近50年的侯明鋒心中,卻永遠不是距離;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一棒,沒有中斷的理由,「五千公里的索羅門都去了,一百公里的台東算什麼?」

Read more

侯明鋒

MING-FENG, HOU, M.D.

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前任院長,現為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近50年的行醫生涯全數投入到乳癌治療與防治中,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的美名。重視研究的他期許能為醫界持續貢獻,與外科醫學會共同提供台灣的知識技術,與世界形成更緊密的連結。

Read more

偏鄉慘業

近幾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現象,指以往四大熱門專科(內、外、婦、兒)招不足住院醫師,其中又以婦產科最嚴重,原因為工作時數長、常值夜班、易有醫糾、薪資不夠高。2009年時,王主任就曾撰文刊登美國婦產科雜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會,探討台灣婦產科醫師人力短缺的問題,稱婦產科為夕陽產業。

Read more

用鏡頭記錄南北兩極

朱建銘,走一條較少人走的路

我們常說「地球只有一個」、「大家要重視生態保育」,其實最好的生態保育教育,是引導學生走出戶外、帶領民眾欣賞生態。為什麼喜歡極地旅行?「應該是大自然的魔力吧!那空靈、潔白、寂靜的世界,對他有莫大的吸引力,想想看,一個人躺在那裡,是多美的享受,當他去越多次,越看越深入,就越欲罷不能。」

Read more

朱建銘

CHIEN-MING, CHU, M.D.

台東朱眼科診所院長,極地探險家、攝影師,曾在零下40度的地方扎營十天只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以醫師為終身志業,擔任台東醫師協會理事長期間積極抗疫,保護民眾生命與健康。夢想是環遊世界,足跡已遍及七大洲137個國家,過去十年更造訪過南極6次、北極9次,在鮮有人煙的極地,捕捉一瞬的永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