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

林易超

YI-CHAO LIN, D.D.S. 

花蓮第一位到宅服務牙醫師,被稱為「拐杖牙醫」。林易超幼時罹患小兒麻痺導致左腿不便,大學時已參與許多公益服務,育幼院、老人院以及偏鄉義診團都有他的足跡;自行開業後,義診的行腳更是遍佈全世界。曾經到尼泊爾、印度、緬甸、非洲肯亞、青海、外蒙古等地方,也持續送愛到台灣偏鄉。

Read more

每道眼神,我都希望盡快回應

林易超,將愛宅配到府

花蓮從南到北幅員廣大,不少需要到宅醫療服務的患者,往往還在偏僻山區或原鄉部落。「出門一趟只能治療三個病人,賺健保少少的補助,有時候甚至會虧錢。哪有在診所裡吹冷氣,一個一個治療來得輕鬆。」林易超一語點破現實的困境,「但距離的遠近,不是用里程數就能計算得一清二楚的。」他認真地說。

Read more

鐵道與衛生所

許乃懿,守護偏鄉兩條生命線

「衛生所與鐵道,看似毫無關聯,但對許多偏遠鄉鎮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線!」許乃懿正色說道,台灣尚有難以勝數的「無醫村」,如果沒有衛生所,村民可能要花好幾小時的車程才能就醫。鐵道上的小站雖然載客量不高,也只有普通車停靠,「卻是周遭村莊最穩定、最準確,甚至是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長者就醫、學生求學,都得倚賴它。」

Read more

器而不捨,以愛延續生命:東臺灣器官移植推動者

——李明哲醫師的行醫路

花蓮慈濟醫院一九九五年成立了「器官移植小組」,二○○二年即開始在李明哲醫師的推動下舉辦「感恩音樂會」。學生時代就投入偏鄉醫療服務隊的李醫師,從住院醫師時期便自願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受訓服務、投入偏鄉醫療,他始終努力不懈地投入器官移植醫學,對臺灣東部的醫療品質帶來極大貢獻。

Read more

捍衛醫護人權,守護民眾健康

劉宗瑀,溫柔堅定的暴走女外科

死死握著細細的氧氣鼻管,劉宗瑀像是抓著汪洋中的稻草,人來人往、嘈雜的急診室中,她只能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再這樣下去,會有病人死的,而我跟肚子裡的小孩也……」恐懼加上喘不上氣,緊緊攫住劉宗瑀的心臟,恍惚間,她突然醒悟:「我怎麼把自己逼到這個地步?這根本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殺人!」

Read more

郭成興

CHENG-HSING KUO, M.D.

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2019年醫療奉獻獎得主,近十年台東有近3成的新生兒都由他接生。父親的一句:「哪裡最需要你,你就去。」因而決定與家人定居在這片美麗又充滿人情味,醫療資源卻嚴重匱乏的地方,守護產婦與新生兒們的健康與笑容。

Read more

江明哲

MING-CHE CHIANG, M.D.

成長在教會家庭,從小聽著史懷哲、李文斯頓等醫療傳教士的故事長大,受蘭大弼院長的影響而走入神經外科,之後更八度前往南非進行醫學交流,合作提升其醫學水準。
2016年因尼伯特風災而決定落腳台東,不定期舉辦「醫師的咖啡室」展覽,希望透過咖啡廳溫暖的氛圍,串連國際人道醫療資源,並提供民眾生活醫學資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