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與衛生所 許乃懿,守護偏鄉兩條生命線

超過100歲的虎尾糖廠,現仍保有台灣唯一「服役」的五分車與糖業鐵路,向來是國內外鐵道迷的朝聖勝地。近年來,由家醫科醫師暨鐵道文化研究專家許乃懿帶領的「騎單車追火車」,更是虎尾糖廠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眾多鐵道迷騎上單車,在金黃色的陽光照映下,隨著許乃懿向前奔馳,追趕載運甘蔗的台糖火車。

活動不僅復刻了數十年前嘉南平原的庶民生活,也讓鐵道迷見證甘蔗採收的盛況,品嘗初出爐砂糖的滋味;而時速16公里的五分車與300公里的高鐵「跨世紀新舊鐵道列車」交會的一刻,更是整個活動的最高潮。

時速16公里的五分車與300公里的高鐵,兩輛列車跨越百年的交會,見證時光帶來的變化。(圖/許乃懿提供

曾在雲林縣土庫鎮衛生所服務20多年的許乃懿,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深化、廣化了台灣鐵道文化的研究面向,並致力推動鐵道文物、古蹟保存,被鐵道迷們敬為鐵道文化研究大家。不僅在虎尾糖廠的活動,中南部縣市的獨立書店、社區大學,只要是由許乃懿主講的鐵道課程與講座,幾乎場場客滿,足見他在鐵道文化領域的號召力。

上班時,許乃懿照顧居民的健康;下班後,他研究、書寫、演講,投身台灣鐵道保存與活化運動;滿頭華髮、身材清瘦,到哪都揹著一台相機的他,在遠離都會的衛生所一面守護民眾健康,一面守護有「經濟交通血管」之稱的鐵道兩條生命線。

許乃懿不只是土庫衛生所前主任,他也長期投入鐵道古蹟、文物保存、活化等運動,守護偏鄉「健康」與「經濟交通」兩條生命線。(圖/高永謀攝)

鐵道,串起對外婆的思念

1960年許乃懿出生於雲林縣北港鎮。父親原本是北港高中老師,在他2歲時考入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前身),從教職轉為公職,全家也跟著搬到台北,在離台北火車後站不遠的長安西路租屋,這也是他投身鐵道世界的起點。

「小時候我被爸媽託給外婆照顧,所以跟外婆感情相當好,總是黏著她不放。跟著爸媽搬到台北時我年紀還小,常會因為想外婆而哭鬧。媽媽只好帶著我看火車,讓我安靜下來。」他笑著回憶。

1970年代,台北市鐵道尚未地下化,許乃懿只要從家裡後門就能望見南來北往的各式火車。「我知道,從台北車站搭上火車,南下到嘉義市,再轉公車到北港鎮,就可看到外婆。」

小學時,父親先後轉任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經濟部國貿局前身)、中央銀行等政府機構。每逢寒暑假,他都會被爸媽送回北港鎮暫居,主要交通工具自是火車,「那時沒有自強號,速度最快的列車是光華號,到我小學四年級時台鐵才推出莒光號。我通常都搭平快車,要搭5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嘉義,但那個時公路運輸還不發達,火車通常一票難求。」他如數家珍地道。

西部縱貫鐵路就像一條長長的臍帶,串聯了許乃懿對外婆的思念,亦是他安全感之所繫。當時,台北市鐵道周遭多為菜園,當家裡蔬菜告罄時,媽媽只要扯開嗓門,就可向鄰近的農家訂菜。這也是後來許乃懿從事鐵道研究時,特別聚焦在鐵道與鄰近經濟產業,如糖業、礦業、林業連結的原因。

僑居日本,視野大開

小學畢業後,父親奉命外派日本,全家也從台北遷往日本東京。雖然他就讀的是華僑中學,但每天靠著看電視、與鄰居交談,聰慧的他很快就學會了日文,順利地幫他融入了日本社會。

在日本渡過初中到高一的時光,這幾年對許乃懿的思考、人生態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圖/許乃懿提供)

在一位鄰居大哥引導下,許乃懿開始對東京的鐵道產生興趣。他搭乘了所有行經東京的火車與地鐵,閱讀鐵道研究的相關書籍,開始鑽研拍攝列車的技巧,並樂此不疲。

「日本鐵道的研究很早就起步了,從專家級的研究專著,到給入門者的科普書籍,琳瑯滿目、一應俱全,即使是中學生,也可領略鐵道研究的奧秘與樂趣。」他回憶。

然而,在許乃懿就讀高一時,父親遭人密告曾與旅日的台獨人士聚會,差點身陷囹圄,幸獲後來擔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力保,才得以全身而退,但駐外職涯也就此中斷,許家被迫返回台灣。但僑居東京的4年讓許乃懿視野大開,更學習到日本人嚴謹的治學、工作態度,成為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

回台後,許乃懿考進師大附中夜間部接續高中課業,之後考上陽明醫學院。原本想選讀理工科系並投身與鐵道相關的工作,但因為家人的期待最後選擇從醫。醫學系的課業繁重,學校裡也沒有同好,許乃懿只能將最愛的鐵道研究暫時放下。課餘時間,他會參加學校的勵青社,跟著教授、學長姐一起到偏鄉服務,這也埋下他日後回歸故鄉行醫的種子。

「我是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第4屆的學生,當時全班都是公費生,同學們畢業後不是留在榮院體系服務,就是分發到衛生署的所屬醫院。」父親的職涯全數奉獻給公家機構,深知箇中甘苦;許乃懿雖如父親所願從醫,卻走上醫師兼公務員的公醫之路。汲取父親的教訓,加上他對在地方服務的嚮往,許乃懿決定離開台北,從此在地方深耕服務30餘年。

回鄉行醫,重燃志趣

畢業後,許乃懿被分發至省立桃園醫院(現更名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家醫科,在主任傅振宗的影響下,選擇專攻糖尿病治療。「與單一器官的疾病不同,糖尿病是全身性的疾病,而且容易跟高血壓、高血脂併發,照護、保養都得相當費心,否則也可能致命。」他強調。

兩年後,衛生署四處探詢願意到雲林縣土庫鎮衛生所任職的醫師,出身雲林的他遂答應赴任。土庫鎮鄰近虎尾鎮,許乃懿到衛生所報到後,對鐵道研究壓抑多年的熱情再度被熊熊點燃,從此一頭栽進糖業火車研究的世界。

「你知道嗎?台灣糖業鐵道的發展史,跟民眾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消長息息相關。」許乃懿就像鐵道研究的傳教士般,語氣興奮又熱情,「以前糖的出口佔了台灣外匯高達七成,你能想像嗎?」

自己的醫療專長是糖尿病,許乃懿又早想深入研究台灣糖業的發展史,糖業火車正是他研究最好的突破口。「能將自己的專業與興趣結合,沒什麼比這更好的事了。」

但當他開始投入台灣糖業的鐵道研究後,卻馬上遇見第一個瓶頸——許多文物、資料早已散逸消失;台糖、台鐵也將這些資料視為不可公開的機密,歷史文獻取得困難。幸好天助自助者,他在拍火車、參訪的過程中遇到許多資深的老員工,許乃懿一一向他們探詢當時的風光,累積不同的記憶碎片,這才一點一滴地拼湊出全貌。「他們都是糖業火車歷史的見證人,透過他們的描述,可以了解台灣糖業是如何從興盛走入平凡。」許乃懿說。

而因為台灣糖業火車幾乎全數由日本進口,精通日文的他,轉為直接閱讀日本文獻。他效法日本鐵道研究專家的方法,耙梳、彙整糖業火車的訪談,考證史書內容的真偽,再將全貌撰寫成文章,終於重塑出糖鐵昔日的榮景與風華,開啟了台灣鐵道文化保存的第一個篇章。

熱愛鐵道、精通日文,若沒有許乃懿起頭梳理糖業鐵路的歷史,讓台糖開始重視糖鐵的文物保存,現在台灣的鐵道研究與再生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這番榮景。(圖/許乃懿提供)

深耕基層,看見人性

雖然在鐵道研究與文化保存上有著不少成就,但許乃懿笑著澄清,他可從來沒有因為沉迷興趣而耽誤了公醫的工作。

「剛到土庫鎮衛生所時,我很不習慣,因為天天都像是星期六。」許乃懿回憶道,衛生所平日午後總是門可羅雀,不像以往在醫院中每分每秒都像戰場,「不過隨著衛生所的服務項目跟便利商店一樣愈來愈多元,到衛生所的民眾逐年增加,之後就變得越來越忙。」

除了看診、打疫苗,與執行各級政府交辦的衛教事項,許乃懿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就是為在家自然死亡的縣民進行相驗,開立死亡證明書。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遇過互相推諉,不願意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名的遺屬;神色木然,臉上盡是「你來做什麼」神情的家屬;因為宗教信仰,認為動到大體會讓靈魂痛苦而遲遲不肯答應相驗的家庭;甚至還有人在爭吵中請他幫忙主持公道……當然,也有不少子賢孫孝,相驗過程極盡不捨的家庭,不一而足。

「執行這個業務,讓我看遍了世間百態、人情冷暖,也親眼見識到種種不可思議的迷信、算計。」他感慨道,但令人感動的親情,讓他始終對人性懷有希望,以及期待。

看診、家訪、疫苗、安寧、相驗……衛生所的工作內容包山包海,身為主任的許乃懿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一肩扛起大部分的工作,守護民眾健康的生命線。(圖/許乃懿提供)

對抗疾病,不全是醫師的事

待在基層服務30年,許乃懿感慨,直到今日年長者們健康意識普遍還是不高。不少人對疾病能忍則忍,或道聽塗說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直到病情惡化或無法控制時,才來找醫師收拾爛攤子。他無奈道,「很少求診者把醫師當成維持健康、對抗疾病的夥伴,反而期待醫師像神明一樣無所不能!

身為糖尿病專科醫師,他看過不少糖友對醫囑陽奉陰違,或選擇性施行,到了回診前幾天才忙著「臨時抱佛腳」,希望檢測時數字可以漂亮些。結果抽血出來一看發現數值變差,他們就像考試作弊被發現的學生不停解釋,「一時沒注意,應該沒關係吧」、「那是朋友請客,不吃不近人情」,五花八門的藉口,總是讓許乃懿哭笑不得。

還有許多六、七十歲的長者,因為膝關節退化或磨損,一走路便疼痛難遏;許乃懿建議置換人工膝關節,他們卻只肯繼續服用止痛藥,「很多長輩害怕開刀,即使痛不欲生,也不願接受新的治療方式,逐漸失能臥床,需要被照顧,還會衍生不少家庭問題。」他無奈地說,「即使到了70歲才換人工膝關節,還有機會能享受十幾年行動自如的人生;就算手術不成功,不過是回到原點。」多數長者雖然知道手術成功機率很高,但在回診時,卻永遠只會問醫師:「有沒有更有效的止痛藥?」

他也常在晚上或假日時加班執行癌症篩檢業務,「衛生所的免費癌篩活動雖然都不用錢,但通常都乏人問津。如果獅子會、扶輪社這些社團提供獎品,就會吸引很多人踴躍參與;唉,他們在乎的不是自身的健康狀況,而是獎品。」他長嘆了一口氣。

「對抗疾病,不全是醫師的事!」許乃懿語重心長地說,「還好青壯年的健康觀念跟意識都比上一代高,知道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未來這樣的狀況應該可以逐漸改善。」

衛生所與鐵道,偏遠鄉鎮的生命線

聊到火車,許乃懿的話匣子就關不起來:「糖業火車是我的最愛,其次才是阿里山的林業鐵路、鹽業火車。」

他不僅出版了《五分仔紀行》、《台灣糖鐵攬勝》等鐵道研究專書,還積極參與鐵道迷組織,投身鐵道與環境保護運動。原本定居彰化的他,後來搬到嘉義市,而擁有扇形車庫的彰化市,與作為阿里山林業鐵路起點的嘉義市,正好都是台灣鐵道研究重鎮。

「衛生所與鐵道,看似毫無關聯,但對許多偏遠鄉鎮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線!」許乃懿正色說道,台灣尚有難以勝數的「無醫村」,如果沒有衛生所,村民可能要花好幾小時的車程才能就醫。鐵道上的小站雖然載客量不高,也只有普通車停靠,「卻是周遭村莊最穩定、最準確,甚至是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長者就醫、學生求學,都得倚賴它!」

曾經如此重要的生命線隨著時間逐漸沒落,可是當初政府並不認為這些鐵道文物、設施,有保存、活化的價值。他與眾多鐵道迷經過無數的陳情、請願,花了許多時間與努力,才成功留下了這些珍貴的鐵道文物、設施,與歷史記憶。

彰化的扇形車庫、阿里山的林業鐵路、台鐵舊山線勝興段與龍騰斷橋……近幾年,這些鐵道設施都成了當地非去不可的熱門景點,「那時候高鐵還沒通車,我都會開車到嘉義航空站,搭飛機趕到台北去立法院參加公聽會。」他笑著回憶。他更是台灣與日本鐵道迷的共同樞紐,促成在1973年被轉賣到日本的蒸汽火車頭,在2003年回歸嘉義。

「保存這些鐵道文物的價值,在於保存當時的歷史記憶與產業文化,讓後世見證台灣經濟史、交通史的重要篇章。」他說。
透過許乃懿牽線,原主人伊藤先生(左二)願意將素有「蒸汽火車界的賓士」之稱的650號捐回台灣,唯一的條件就是希望能看見它再次奔馳。經過多年的修復,2017年650號終於再度啟動,許乃懿說:「這代表日本同好對台灣的愛,以及台灣對日本的承諾。」(圖/許乃懿提供)

鐵道研究將成為未來的顯學

從公職退休後,許乃懿轉赴民營診所兼職,除了工作以外,其他時間都奉獻給鐵道研究與教育。他不只在台南擔任社區大學鐵道班的講師,最近更將研究心力聚焦在新北市煤礦場台車的調查,「煤礦業是台灣早年的重要產業,礦工得搭台車深入地底挖煤。透過研究台車,可以深入探討台灣煤礦業的起落、興衰。」

假日時,他時常凌晨3點就開車出門到其他縣市研究鐵道,一拍就是數萬張照片;到日本、歐洲旅遊時,行程也多與鐵道相關。許乃懿的太太常問他:「你最近交了什麼新小三?」指他當下在鑽研何種型號的火車;他則會詼諧地回答:「66年次的,比你還年輕。」他很感激太太的包容,一起出國時還會幫忙拍攝鐵道、火車的照片,「只要求我不要在家裡囤積火車模型就好了。」他笑著說。

「火車、台車、捷運、高鐵、輕軌列車,都是鐵道列車。」許乃懿熱切道,鐵道列車現在依然是世界各國陸地公共運輸系統的骨幹,先進國家都相當注重鐵道研究,鐵道研究並不是考古學!

代表著生命線的鐵道,穿越了時光,連接起大地上的每個人。未來隨著鐵道的持續進化,醫療資源的平等,或許將不再只是個夢想,「馬斯克(Elon Musk)正在研發超級高鐵,行駛速度比飛機還快,鐵道的研究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一門顯學!」他充滿期盼,眼神閃閃發光。


許乃懿

NAI-YI HSU, M.D.


土庫衛生所前主任,台灣知名鐵道大家。

在雲林縣北港鎮出生,隨父親職位異動在台北度過童年,在東京度過青少年,也激發他對鐵道研究的熱忱。回鄉擔任衛生所醫師後,一直堅守基層醫療崗位,直至退休;工作之餘,他投入鐵道研究,特別聚焦在鐵道與周遭產業的連結,如糖業、礦業、林業等。

許乃懿不僅是台灣鐵道研究的拓荒者,記錄、整理許多資深鐵道員工的訪談,並積極參與鐵道迷組織,投身鐵道、環境保護運動,台鐵舊山線的勝興段與龍騰斷橋、彰化扇形車庫得以保存,他皆居功厥偉。他更扮演台、日台灣鐵道迷溝通的樞紐,曾促成離鄉多年的蒸氣火車頭,返回嘉義縣。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