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生命的指導

病人用生命在教我們東西。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常跟我們說這句話:「病人是醫生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身體當教材。」坦白說,年輕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總覺得有點似是而非,甚至有些做作。病人就是病人,有病才來找醫生,並不是特別來教醫生的,醫生幫他治病,也是基於職責,何來的教與受之有?

Read more

病人到底想說什麼?了解病人情緒背後的需求

我在醫院工作其中一項是處理病人意見反應,其中有讚美肯定也有抱怨建議。在讚美部份,都是肯定醫護人員在照顧盡心用心而且親切溫暖;抱怨部分,大約六成跟工作人員的語言表達或肢體動作讓病人感受不佳有關。我察覺到因為攸關「人命」,雙方的標準都比較高一些。

Read more

不敢睡

某天下午,一個中年婦女來掛急診,自訴早上被家中鐵門撞到頭,現在有點頭暈。由於沒有任何神經學症狀、劇烈頭痛或嘔吐,因此初步判斷不需要做檢查,只要持續觀察即可。幾乎每天都會遇到這類「輕度頭部外傷患者」,病人想做檢查,醫師判斷不需要檢查,然後就會出現歧見、抱怨,甚至僵持不下….

Read more

我陪你,我在

從大二護理系加冠典禮後,我真正愛上照顧病人與病人互動的感覺。畢業後的第一站是安寧病房,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會選擇生命末期的護理照顧,但現在回想起來,年輕的自己很著迷於與醫療團隊合作,為病人的不適症狀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quisan ni amen timadju (排灣語:他是我們的醫師)

我回到台東在家裡與長輩相處時,發現他們常常都不記得自己看的醫師叫什麼名字。由於自己是讀醫的背景,長輩常會把藥物從櫃子裡面拿出來,問我藥物相關的醫療問題。有一次我問其中一個老人家,有沒有在診間向醫師詢問過這些藥物在治療什麼,她回答沒有。

Read more

與妳到永久

「一年了,歲月流逝,卻怎麼也流不掉心痛的那一頁;閉上雙眼,最思念的是他;張開眼睛,最想看到的是他;如此執迷不悟,算不算刻骨銘心。」就是因為愛與不捨,每個人失去另一半的哀傷程度,以及經歷哀傷的時間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須經歷這刻骨銘心的歷程。

Read more

讓泡泡龍的夢想起飛: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的全人醫療實踐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B)是種罕見的遺傳疾病,病人一出生皮膚就異常脆弱,稍微摩擦就會破皮或起水泡,患者們常被暱稱為「泡泡龍」。他們每日都需要換藥包紮,以維持皮膚的完整並預防傷口感染,這不止對患者是永無止盡的酷刑,對家屬也是難以想像的痛苦重擔,直到成大傷口中心伸出援手……

Read more

照顧最困難的傷口

湯銘哲,實踐以「人」為本的醫學

「美國的老師把學生當朋友,台灣的老師和醫師很有權威、高高在上,學生不敢問問題,或是問題太多反而挨罵。」愛思考、愛發問的湯銘哲回想自己的求學經歷,才發現原來是台灣傳統的教育觀念,讓自己總是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這件事情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要成為這種老師,鼓勵支持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Read more

類小鎮的晚輩醫師——最純樸的醫病關係

自從因公費下鄉服務後,從醫學中心離開到了區域教學醫院,病人族群由中壯年人而變成了以高齡長輩為主,而長輩們常有較多的共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等),也需要更用心地以晚輩對待長輩的心境來服務病人及追蹤病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