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間斷的愛,守護不息刁惠恩,25年如一日的醫療守望者
刁惠恩醫師,香港出生,台灣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現任桃園聖保祿醫院家醫科醫師,並擔任山地巡迴醫療專責醫師。自1999年起,他每週兩天奔波於復興區原住民部落,無論風雨無阻,堅持為偏鄉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以其無私奉獻和對病人的關懷,刁醫師深受山區居民愛戴。2022年,所屬的山地醫療團隊獲得第32屆醫療奉獻獎。
刁惠恩醫師,香港出生,台灣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現任桃園聖保祿醫院家醫科醫師,並擔任山地巡迴醫療專責醫師。自1999年起,他每週兩天奔波於復興區原住民部落,無論風雨無阻,堅持為偏鄉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以其無私奉獻和對病人的關懷,刁醫師深受山區居民愛戴。2022年,所屬的山地醫療團隊獲得第32屆醫療奉獻獎。
「我只是個醫學生,根本就不是醫師。那個課程要我跟她聊兩個小時,聊到最後無話可聊,只好東扯西扯。我不會診斷病人、不會開刀、不會化療,我什麼都不會,但病人的卻認為我是最好的醫生。」什麼都不會人家就說你是最厲害的,如果我有某個技藝可以幫助到病人,那不就是perfect了嗎?
初到馬拉威,余廣亮立即投入第一線的診療工作,一天看診200多人是家常便飯。「第一個震撼教育是愛滋病!」他說,馬拉威的青壯年族群感染愛滋病的比率高達15%!「在醫院裡點頭個或握個手的人,都有可能是愛滋病患。」余廣亮說,這是他在台灣未曾有過的經驗。
黃崑巖院長曾提毛筆寫下:「不想走完不啟程」(Go all the way, or don’t go at all.)。對葉寶專而言,踏上精神科就是一條不歸路,既然已啟程,就要勇敢繼續向前行。即便退休,他仍掛念著雲林的患者,「以前,幫助病人就醫是我的使命。如今,我的使命是要幫助病人回家。」
「他們沒辦法來,那就我去啊!」於是黃明裕著手推動外展醫療,讓牙科診療從傳統的醫療設施(醫院或診所)延伸到外展的身障、老人機構和到宅牙科服務。他認為,台灣的醫療資源豐富,卻有成千上萬的失能者無法享有口腔照護,這不符合醫療平權,「我就是路見不平,一定要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