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樂融融 台北榮總提前歡慶兒童節
侯明志副院長表示,家長們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地花一點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僅能夠刺激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啟發想像力及培養創造力,還能增進親子互動,一舉數得,越早開始共讀效果越好,希望爸爸媽媽一起陪伴孩子讀書,孩子在語言和認知發展方面將會更好。
侯明志副院長表示,家長們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地花一點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僅能夠刺激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啟發想像力及培養創造力,還能增進親子互動,一舉數得,越早開始共讀效果越好,希望爸爸媽媽一起陪伴孩子讀書,孩子在語言和認知發展方面將會更好。
張德明醫師行醫四十年,除了頂尖的醫學專業,張德明醫師還練就一顆貼近患者的心,因此他不只治病,還療心,兼具專業與愛心。他將生活中的領悟,診間裡的見聞轉化為溫暖的文字,並配以多幅畫作,抒發醫者的關懷與省思。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醫護同仁走出醫院,進入社區進行健康觀念宣導,是希望傳遞更多的健康維持以及疾病預防知識給民眾,預防重於治療,及早發現身體警訊,才能及早就醫治療,市民的健康,中榮來守護。
台灣失智症專家,現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他深入社區帶大眾認識失智症,掃除歧見與恐懼,期待將台灣打造成失智友善社會,預約一個不怕失智的未來。他深深相信,失智症目前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憑藉愛與關係,每個家庭都能找回快樂的笑容。
「失智症是一種『關係』的疾病,」徐文俊說,「沒有藥醫好像很可怕,但其實有沒有藥不重要,回到愛的關係,家庭就會重新受到祝福。」他的處方充滿著溫度,「雖然沒辦法治好病人,但我們治癒了患者、照顧者和家人的心,失智症造成的愁苦少了,笑聲就回到了家中。」
「你覺得我這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嗎?台灣爲什麽沒有安樂死?」看著蔣阿姨一臉認真地發問,當下的我頓時語塞了。這個問題雖然以前上醫學人文的課的時候偶爾也會被提出來做討論,但直接被病人問的時候,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才不會讓病人難過。
戲劇《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以2003年台灣SARS疫情為故事背景。上週六(3/18)正式開播。片中找來小劉醫生-劉宗瑀擔任醫療顧問並客串一角。最高收視點落在片尾醫護人員何松融醫師訪談。網友看了直呼「前面鼻酸,看到最後醫生訪談直接淚崩!」、「真心感動!」
莊垂慶認為研究實驗的三大好處,第一是可以證明某個假說是否為真;第二是能驗證自己的想法;第三則是能探索一個新的領域。「學習自病人,證明於實驗。」他最後鼓勵大家,不論是為了科學研究、發表論文、職位升遷,或和他一樣純粹樂於發現科學的真相,只要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就能發現研究的好點子。
多年來,陳肇隆毫不保留地傳承技術,至今已訓練超過390位學生,遍及世界各地,拯救肝癌的患者無數,並於2019年獲得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贈與「終身成就獎」。他強調:「醫療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有藏私的觀念。台灣過去到美國、歐洲、日本學習,今天也應該用醫療與世界搭起橋樑,回饋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