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無國界醫生的故事

王伊蕾醫生在學生時期即嚮往加入無國界醫生,但因公費生需服務滿一定年限,結婚生子後又有家庭的責任,夢想被擱置了二十年。有天,她無意間得知MSF需要女性婦產科醫師,因為在一些風氣保守的國家,婦女不被允許找男醫生看診。「當下感覺是一種召喚。」於是放下開業診所,踏上首個救援任務的旅途。

Read more

洪德仁

TE-JEN HUNG, M.D.

在偶然的機緣中,一份古蹟保存的陳情書,開啟了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學習。對於疾病與社會問題,他總是喜歡用整體的角度構思,持續關心與堅毅不懈的行動。面對台灣快速的高齡化,如何建構社區在地化的健康照護體系,以生命價值的感動,讓弱勢族群能夠得到在地溫暖的關懷,加上公民社會政策、工具應用及永續發展,是他認為還要努力的重要議題。

Read more

心之所在,就是故鄉

洪德仁,小鎮醫師的健康社區夢

「加拿大以前做過一個調查,影響健康的因子,50%是生活型態、20%是物理環境、20%是遺傳因子,醫療只佔了10%。」洪德仁說,「所以要改善民眾的健康,一定要先從社區總體營造著手!」而除了參與社區大小事務,洪德仁更早在30多年前就成立了「厝邊好醫師聯誼會」,成了現在居家醫療的雛形…

Read more

無私的禮物

當警察通報媽媽,說兒子發生交通事故, 現在在某醫院 「急救」,媽媽還不太在意,以為只是跌斷了腿, 或者是其他「可以修理」的情況。到了才發現,一個渾身是血的青少年,衣服被撕開 ,被插管, 一群陌生人圍著他,壓著他的胸……

Read more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我第一次接觸死亡是十歲那年農曆七月半,宜蘭利澤村的冬山河邊有小朋友玩水溺斃,我帶著弟弟妹妹加入圍觀的人群中。當他的父母抵達時,小朋友突然流鼻血了。意外往生者見到親人會七竅流血的傳說,流傳已久,親眼目睹帶來永遠無法磨滅的印痕。這意味著人死以後,靈魂還在嗎?

Read more

巾幗不讓鬚眉

在我當學生的時候,醫學系裡根本沒幾個女生,醫學系女生少,自然畢業後女醫師也少,在我工作的外科系裡,女外科醫師更是如鳳毛麟角一般。某個值班夜,和我搭檔的總醫師就是女生。和他開了一整夜的刀,突然可以體會古人說的「巾幗不讓鬚眉」是什麼意思。

Read more

簽床,從 0 到 1

所謂「簽床」,就是將等候入住病房的病人,配對至病房的空床位。向來知悉各科通常由總醫師負責簽床,但一直不覺得簽床是一項多了得的任務 ── 不就是將人塞進洞裡嗎?有人在等床,那如果有空出來的洞,把人塞進洞裡不就完事了嗎?哪要費什麼工夫?

Read more

葉寶專

BAO-ZHUAN YEH, M.D.

第28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1994年來到當時猶如精神醫療沙漠的雲林,推動居家訪視、巡迴醫療,範圍擴及台西、水林、東勢等海線鄉鎮,一路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建構雲林精神醫療網,讓精神病患獲得妥善的照顧。「以前,幫病人就醫是我的使命。如今,我的使命是要幫助病人回家。」

Read more

女兒

李醫師既害怕又興奮。這是他的第一個女兒,名字都取好了。祖父母也買好了嬰兒車和搖籃,等著孫女回家。李醫師開始想像:把女兒抱在懷中,教她唸書寫字,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的快樂模樣……太太感覺這幾天胎兒的動作減少了。婦產科住院醫師朋友,看起來憂心忡忡。無論怎麽調整位置,就是測不到胎兒的心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