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忘記的第一次

「他一星期前得了感冒,但呼吸困難已經三四天了。硬是要工作,拖到現在。他不相信任何醫生,堅持要看你。」李醫師對病人說:「我不能幫你呼吸,你必須到大醫院急診。你要聽太太的話, 不要再跟她吵了。」病人以發紺的嘴唇,勉強吐出:「你是……醫生,我……,我聽……你的,一定……要救我。」

Read more

賴德仁

TE-JEN LAI, M.D., Ph.D.

中山醫學大學前校長,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德仁診所院長。致力於推動憂鬱症與精神病去污名化及失智症的友善職場與社區,組織台灣憂鬱防治聯盟,協助辦理「腦的美麗境界」等一系列精神衛生展覽與講座,退休後開辦德仁診所,並積極推動失智症預防,繼續在前線守護民眾的精神健康。

Read more

我目所及,皆是菩薩

賴德仁,溫暖擁抱精神病

「對精神病患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是一句『想開點』,而是友善的社會環境跟穩定的治療。」為了讓大眾正確認識正確的觀念,賴德仁透過一連串的展覽來向社會溝通。透過消除歧見,由醫院與社區的通力合作讓患者融入社會的運作,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Read more

炙熱的愛

「翔翔,你真的很勇敢!我們來玩個遊戲:你好好讓我們這些醫師哥哥和護理師姊姊幫你治療,努力把送來的每一道飯菜吃光光,再把每一顆藥都吞下去,這樣你的身體就會康復得更好更快。等你出院那一天,我幫你把頭套塗成藍色,然後在額頭畫上一顆星星,讓你變成真正的美國隊長!這樣好不好?」

Read more

病歷的彼端,未盡的故事

這輩子,我花在論文追逐上的時間已經太多,寫不出論文的恐慌感,縈繞了我大半生。我想為我的人生尋求「第二意見」。我開始寫些短文,像運動一樣持之以恆。我逼著自己要定期寫一點文字:有關病人病歷後面的故事。每次的醫病相遇,都可能是拉動寫作的線頭,病人帶給我的真實感跟細節感太豐富了。

Read more

敵意的感受

「為什麼突然人就沒了?」「病人的死亡來得又急又快,從門診轉進急診不到一個小時,很多檢查都還在安排中,目前唯一知道的是發炎指數很高,所以我推論最有可能的還是感染與敗血症。」「我不要推論!我要真相!」

Read more

尾牙

「學弟,你也戴手套去排隊,在CPR。」學長把我拉上,我手忙腳亂地套上防護裝備,跟著人們排隊到床邊急救。主治醫師也在裡面,臉色凝重地看著急救中的眾人。我後來才知道,此時已經壓了半小時以上,病人甦醒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但陪病的家屬就在一旁,不能那麼快宣布放棄。

Read more

十萬個外科結

「你出院後,若是不聽話一點,照常抽菸喝酒樣樣來、不休息養病到處跑吼,我跟你說啦,你會死啦!會死啦!」雖然我看得捏了好幾把冷汗,但病人卻總是對他不停鞠躬、畢恭畢敬地允諾會好好遵從醫囑,嘴上還說著「這條命是你救回來的,都聽你的啦」。

Read more

最珍貴的禮物

這年頭誰還讀書啊?起初李醫師把它擱在床頭,看也不看。偶爾在幾個失眠的夜晚,李醫師無聊拿起來翻翻,竟欲罷不能。病歷上看不到,他也不曾聽聞,王老太太的母親自殺身亡。她自己曾罹患嚴重的憂鬱症,在另一家醫院住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接受電擊治療 。那段暗淡的歲月,什麼事情都是灰色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