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哲

MING-CHE CHIANG, M.D.

成長在教會家庭,從小聽著史懷哲、李文斯頓等醫療傳教士的故事長大,受蘭大弼院長的影響而走入神經外科,之後更八度前往南非進行醫學交流,合作提升其醫學水準。
2016年因尼伯特風災而決定落腳台東,不定期舉辦「醫師的咖啡室」展覽,希望透過咖啡廳溫暖的氛圍,串連國際人道醫療資源,並提供民眾生活醫學資訊。

Read more

成為牙醫師的Tina

阿玉帶著孩子住進林口長庚,卻發現開刀房前滿滿貼著的病患名牌上,寫的開刀醫師的名字都是羅慧夫,好像沒有很多人認識陳昱瑞。她忍不住擔心:「是不是沒有為小孩找到最好的醫師?」「可是等小孩開完刀推出來,我馬上就放心了,那些線縫得真細啊!說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我們真是找對好醫生了,他是藝術家!」

Read more

還我本色:陳昱瑞顱顏外科40年與12篇顱顏天使的故事

每個生命誕生都是奇蹟,但老天造物中,難免有疏忽,尤以天生顱顏畸形的孩子,令人心疼。所幸外科醫師以巧手與智慧,悉心重建孩子的外表、自信與孩子的笑容。
本書不僅提供民眾對於顱顏手術專科的認識,醫療人員也能獲取寶貴的專業知識,了解如何建立良性的醫病關係,書中案例多是長期追蹤的成果,更是彌足珍貴的醫學資料。

Read more

在昆都茲創傷中心:互相協助 把工作完成

轟炸和槍擊持續,我們不得不衝到地下室,在那裏待了一整晚,完全沒有睡覺。當時街頭戰鬥不斷,傷者無法到達我們的創傷部門。第二天早上,我們得知有多名傷者即將抵達我們的創傷部門,但因為我的住處和創傷部門之間的街道爆發戰鬥,我們無法前往。同事急需我們的支援,因為他們有一名病人胸部和腹部中槍,需要馬上做手術。

Read more

罹病讓我不安,我寧可不要知道? ── 與畏病患者的哲學交流

他發現腳趾頭外表怪怪的很久了,好像是發黑、潰瘍,但沒有特別不舒服,就一直沒有去處理。後來等到有一天,兒女都叫他去看醫生,他才去檢查,檢查之後發現是淋巴癌,癌細胞把腳趾頭的小血管塞住了,所以外觀才會有變化,但不會很不舒服。他後來說,如果再晚一點去看,再晚一點知道是淋巴癌,他可能會更快樂…..

Read more

拚到最後一刻,是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傅志遠,刀尖與筆尖之間

他們師徒兩人就在急診室簡陋的環境裡開胸、拔刀、縫合,短短一個多小時,擔任助手的傅志遠親眼看著儀器上的病人血壓上升了、心跳恢復了,隔著手套,他強烈感受到病人的心臟開始奮力跳動,彷彿在吶喊「不要放棄我」。
「那一剎那,我非常非常感動,原來外傷急症外科可以拚到這種地步!原來只要醫師不放棄,生命就一定有希望、有機會。」

Read more

傅志遠

CHIH-YUAN FU, M.D.

傅志遠,長庚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知名醫師作家。
因熱愛挑戰且憧憬外科的專業而跨入急重症外傷醫學。在快速來去的醫病關係與高壓緊湊的工作環境下,用冷靜的雙眼與火熱的心,書寫下生死之間令人省思的故事。

Read more

斜槓醫學生

即將踏入職涯的我,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迷惘,看著錕P那篇戰成一團的發文,竟有點不知所措。醫學生以一階國考為界,分割成學校與醫院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Read more

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

「沒拿過手術刀怎麼算來過外科呢?」主治醫師把他手上的手術刀轉個向,刀柄遞給了我。「來,今天是你人生中第一次主刀。」我腦子裡一片空白,飄飄然地接過了刀柄。金屬冷冷硬硬的手感,隔著手套傳了過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