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衷,迎向善終

謝景祥,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傳教士

「每位醫學生都不斷被教育,就算僅有一絲絲生機,也不可放棄救治。」謝景祥嚴肅地說:「老師從來沒教過我,什麼人不要救。」他可以體會家屬的感受,但此舉違背了他奉行多年的醫學信仰。內心交戰許久後,思及「如果我是那位躺在床上的病患,也不希望身上插滿各種管子」,決定應允家屬拔掉呼吸器的提議…

Read more

簡介住院醫師的壓力來源

這幾個月,身邊的一位擔任住院醫師的朋友,跟我講說他現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跟我講說他近期很低落、很難過,不想再繼續做下去了……當時,我覺得他只是一時的發洩,但再次跟他交流,也才確認了他其實真的已身心俱疲……

Read more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我們都希望活得精彩,於是在每天的日子裡一步步開拓、創造人生。有些人忙得不亦樂乎,有些人玩到樂不思蜀,還有些人選擇淡泊恬靜,只是不管哪一種生活,都經常會被問到:「這是你想要的嗎?」此時,你的回答是什麼?

Read more

動力與熱情

前陣子有朋友跟我聊到我最近的工作:「你都那麼資深了,怎麼還要搞這些事?為什麼不讓下面的人去做?」「我就是下面的人。」找到動力與熱情,上面下面又何妨?

Read more

我就是知道

每次上完復健課,媽媽總是帶她到醫院陽台去曬曬太陽。
「那兒最接近上帝。她喜歡陽光灑在臉上,任微風吹拂的感覺。」
「你怎麼會知道 ?」我問。媽媽以堅定的眼神告訴我:「我就是知道。」
我永遠記住這位媽媽的臉。戴著疲憊的面具,像哀傷的小丑,笑容是畫上去的。不斷耐心擦拭孩子嘴角流下的口水,親吻她沒有微笑的臉頰。

Read more

紀俊麟

CHUN-LIN JENSON CHI, M.D.

持續跨界的醫師,沐懷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
透過史丹福大學的創新設計課程,讓大家重新找到「H-O-P-E」(希望),讓人人都擁有健康、快樂的美好人生(H:Health, Happiness and High performance)。他期許能創造機會,讓跨界人才激盪與互動(O:Opportunities),在過程中產生無限的可能性(P:Possibilities),讓參與者及使用者都得到正向改變的力量(E:Empowerment and Execution)。

Read more

活著,到好好活著

紀俊麟,設計美好人生

「急診的日子讓我知道生命的珍貴,而史丹福的訓練讓我知道該如何把珍貴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人生設計可以讓每個人活得更健康、更開心、更幸福,它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醫療行為」,本質其實與醫療中人性關懷的一面息息相關。

Read more

我記得

剛去美國的時候,老板的研究團隊正在重組(有些人事的事,不是我這個「客人」或「外人」插的上手),我能做的事就是沒日沒夜輸出資料、算統計、投稿、寫論文。當時團隊裡有戰力的,就只有我一個,從地球另一邊飛過來的研究員。老板很信任我,把整個資料庫交給我處理,也常在午餐時間跟我聊些事,或許一個與他們沒有利害關係的外國人,反而可以講點話…

Read more

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被稱為「草莓族」,被譏笑我們這些年輕人動不動就離職、時不時就抱怨是顆「爛」草莓。難道真的是因為抗壓性太低,才會一直覺得忿忿不平?還是因為學校教會我們批判性思考,要有承擔及發聲的勇氣,「害」我們變成這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