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

1990年美國科幻電影《支離人》(Body Parts)的手臂移植場景,以及1997電影《變臉》(Face/Off)的驚悚情節,至今仍令影迷難以忘懷;但這些虛構的醫療技術,卻分別在1998年及2005年成為現實,由法國相繼完成世界首例的手臂及臉部移植手術。

當時還是整形外科小醫師郭耀仁,就像追星般對換手、變臉手術產生憧憬,開始鑽研深奧的移植醫學。

「這一切如夢似幻,人類不斷在挑戰極限,化不可能為可能。」勇敢築夢的郭耀仁就像個魔術師,不但具備「換手」的本領,也擁有「變臉」的技能,至今已完成三例手部移植手術,創下台灣移植醫療的里程碑。

2024年3月中旬台灣外科醫學會議將於高雄醫學大學舉行,身為大會主任委員的他,積極建構海內外外科醫師的交流平台,希望台灣優異的醫療水準,被世界看見。

書畫奠定醫學人文路

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兼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高醫經營)副院長的郭耀仁,開啟國內對手臂及臉移植的研究與先機,可緣自他的醫學養成。

1965年出生於以紅豆聞名的屏東縣萬丹鄉,父母親分別是大學與國小教師;現年近90歲的父親郭新財是國立屏東農專(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在校時教食品化學及生物化學,38歲就升上教授,在50年前純樸務農的萬丹廈南村郭家莊轟動一時。

郭家雙親生養的4名兒女,全都是醫師;郭耀仁排行老二,上有一名哥哥,下有二名妹妹,除大哥是牙醫師、大嫂是藥師外,其他三人及其另一半都是醫學系畢業。每逢年節全家聚會,滿屋子的醫師包括外科、小兒科、復健科、眼科及腎臟科,彷彿在開世界醫學高峰會議,話題總離不開健康與醫療。

郭耀仁說,父母並沒有刻意栽培子女從醫,小時候甚至因為頑皮被媽媽送去學書法及國畫。他也學出興趣,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及張猛龍魏碑等四大楷書名家、隸書、行書都有臨摩學習。另外梅蘭竹菊、花鳥及山水畫也多有涉獵,還參加過屏東縣政府、南部七縣市、全國美展及企業界所舉辦的書法比賽,多次獲得大賽首獎殊榮。

雖然長大後沒報考藝專成為藝術家,但郭耀仁認為書畫的薰陶對他日後從醫耐心傾聽病人心聲,以及手術穩定度都有很大的助益。出國進修或參加醫學會時,遇見對仰慕中華文化的知名外國學者,郭耀仁也時常揮毫贈送小作墨寶,成了最佳的國民文化交流。「教授家裡什麼都有,禮輕情意反而重,他們把這些承載文化的書畫視若瑰寶裱框懸掛。」他笑著說。

彌補父親遺憾,立志當「超級醫師」

郭耀仁和兄妹都從醫,多少受到父親影響。他說,小時候父親除大學教書兼課,幫阿公數甲農地耕作外,假日常帶著他們兄妹到學校寫作業玩耍,看著父親和同儕專注做實驗的精神,四個小蘿蔔頭耳濡目染,也慢慢從父親身上學知識、長經驗。

郭耀仁說,雖然父親年輕時成績極佳,但家中務農,因經濟因素無法栽培他念醫科,因此常耿耿於懷。加上自己年幼時期常患感冒看醫生,讓他對醫師更加景仰,於是立志長大後要當個「超級醫師」。走上醫學之路,也算是彌補父親的遺憾。

國中畢業後,郭耀仁考上台北師大附中,隨著哥哥北漂,忍受異鄉求學的孤寂。當時沒有高鐵,逢年過節台鐵火車一票難求,他常從台北一路站到屏東,體會遊子返鄉的艱辛。

大學如願考上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課餘他悠遊於學校社團活動,包括土風舞社及書畫社等,並持續拜師學藝競逐大專及中部地區的書畫比賽,屢屢得獎甚至奪冠,打破向來由師專學生獲獎的傳統。

大學生活多采多姿的郭耀仁,擔任系班代及參與系學會運作。青春沒有留白,也修了「戀愛學分」,認識了學妹林千微,彼此因著相同的志向與興趣,相知相惜,進而十年長跑結為連理、攜手同行。林千微現為小兒科醫師,夫唱婦隨,為杏林佳偶。

名師傳承,打下顯微重建堅實基礎

醫學院實習期間,郭耀仁在林口長庚醫院跟著外科名醫張昭雄、陳敏夫、鄭隆賓等人拉勾學習,對他們霸氣神乎其技的刀法深感佩服,而對外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並高分錄取林口長庚外科。之後因緣際會通過高考,分發到有「小台大」之稱的省立桃園醫院(今部立桃園醫院),並輪訓到台大醫院當一般外科住院醫師,向時任桃園醫院外科主任林水龍教授、王文彥主任、廖廣義院長,以及台大李伯皇、朱樹勳、林芳郁等教授學習外科技巧,耳濡目染日漸成熟。

當時還是菜鳥住院醫師的郭耀仁,原本想在習得一技之長後,回屏東老家當個小鎮醫師,為社區鄉親服務,實踐童年的濟世夢想。當時對整形外科仍一知半解,但他萬萬沒想到往後的發展是走進學術巨塔,深入研究尖端的移植醫學,成為斐聲國際的移植專家。

郭耀仁謙虛地說,他的外科之路一直有貴人相助,在省桃時受台大整形外科教授湯月碧常來開刀並指導研讀顏面解剖教科書,慢慢對整形外科產生興趣。之後在恩師林水龍鼓勵下,當時業已有鮭魚返鄉打算,以第一名申請進入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受訓,並到林口長庚輪訓。住院醫師期間先後獲得曹賜斌、鄭勝峯、江原正、葉明中、陳添興、劉奕添、陳宏基及魏福全等前輩醫師的傾囊相授,醫術與學術得以不斷精進,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他深知要當個頂尖的外科醫師,除了名師的醍醐灌頂外,自身的努力更為重要。在長庚當住院醫師時,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當時沒有工時限制,常因值班手術通宵達旦整夜未闔眼,白天再繼續開刀,連續36小時沒休息亦稀鬆平常。他常以醫院為家,睡在值班室的時間比宿舍還長,「值班室的被窩都被我睡出一個人的形狀。」

當時高雄工安事故、交通意外頻繁,醫院收治了大量病患,郭耀仁總是站第一線搶救病人,不但從中練就了顯微手術的好刀法,更將臨床累積的點滴經驗寫出了許多知名期刊論文,成為當年長庚整外體系最早晉升教授的一員,也奠定了他在顯微重建手術的扎實基礎。

早年詐領保險金案件盛行,曾有一名嘉義菜販自砍手臂送醫,斷臂尋找很久才在草叢中找到。雖然缺氧時間很久,但郭耀仁依然迅速以顯微手術將手臂成功接合。他仔細研判斷肢情況與X光後,直覺認為案情不單純,於是扮演起「福爾摩斯」的角色,協助檢警調查,最後判決出爐後還上了新聞版面。

接連幾天緊追新聞的記者有次跟郭耀仁打趣說:「你的領帶這兩天都沒換喔。」其實是因為他開刀到天亮繼續上班,根本還沒回家。

縫合病患家庭,堅定異體移植夢想

1997年郭耀仁升任主治醫師,同年考上長庚大學研究所博士班,師承恩師國際免疫學專家楊崑德教授及鄭勝峯教授,成為高雄長庚創所第一位博士畢業的醫師。他所發表的論文,陸續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上,也在整形重建外科領域逐漸打響了知名度;2003年榮獲美國外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國際學者獎(International Guest Scholarship),是該學院成立37年來第一位獲獎的台灣醫師,2005年應邀成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為台灣當時最年輕獲此榮銜的院士。

郭耀仁的專長在頭頸腫瘤顯微重建、手外科肢體重建,乳房重建、蟹足腫疤痕治療、及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治療、複合異體移植等。臨床近30年特別專注頭頸癌及肢體重建,迄今顯微相關手術超過5,000人次,拯救了許多家庭。

曾有病情嚴重的病患與家屬在求診時說,神明擲筊指示找他顯微重建救治才能活命,郭耀仁姑且信之,後來的確九死一生拚搏度過難關。還有一名乩童出身的病人,因下肢嚴重外傷需要截肢,起駕浮現郭耀仁為貴人,就在神明加持下經10小時斷肢再接及加護病房救治穩定,再顯微皮瓣重建及植皮手術後,平安出院,繼續服務信徒眾生,讓這位講求科學的醫師感到不可思議。

長期在頭頸重建手術技術精進,並研發不少皮瓣及重建術式,郭耀仁和其團隊2011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銀獎殊榮,代表為「亞洲第一」的水準。近年更以《以階梯皮瓣及迴旋刀輔助重建口腔癌術後唇頰變形》作品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及第19屆國家新創精進獎肯定,並已獲多國專利及廠商承接,將來可運用嘉惠更多病患。

對於嚴重外傷、先天性異常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顏面及肢體重大缺損,顯微重建手術的設備與技術雖已臻成熟,但美觀及功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最好的方法是用同樣的組織,修補同樣的缺損。」郭耀仁說,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因而成了他一生追逐的夢想。

好還要更好,鑽研肢體與臉部移植

1998、1999年法國及美國先後完成全球首例及第二例異體手臂移植,激發郭耀仁探索移植醫學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他於2004至2005年間在中央研究院院士魏福全的推薦下前往美國移植醫學重鎮——匹茲堡大學整形外科做博士後研究,向曾為美國大兵完成雙臂移植、名揚國際的華裔美籍教授李為平拜師,學習複合性異體組織的移植醫學。

除了基礎研究以外,他在美國進行了超過40隻手臂的大體解剖,把豐碩的研究成果與經驗帶回台灣,並持續投入動物免疫移植的研究,招兵買馬籌組臨床團隊。

剛學成回國時人力經費不足,除了用小老鼠研究以外,想進行人體實驗前還要先進行大動物移植演練並觀察肢體的存活率。他因此開始養豬,還買了動物解剖書進行研究,甚至手術後假日常需自己穿上雨鞋,清掃豬糞避免傷口感染,久而久之也和豬隻培養出感情。

身為醫療團隊靈魂人物的郭耀仁,帶領整形外科、口腔外科、復健科、感染科、麻醉科、腎臟內科及精神科等30多名團隊精英,除以黑豬、白豬進行動物實驗,甚至從國外進口新鮮大體、以及赴花蓮慈濟醫院大體模擬試驗中心,共演練過近50具大體肢體及臉部移植手術,3D影像模擬手術,不斷累積了實戰經驗並在國際發表成果。

「其實豬還蠻聰明的,看到熟悉面孔搖尾巴。」有時候他還會因為豬吃了免疫抑制劑不想吃飼料,擔心到睡不著。回想起那段研究的日子,實在是百感交集,「我太太說那段時間我身上都有豬味,真的不折不扣成為獸醫了!」

異體移植,獲國際最高榮耀

2007年郭耀仁因移植研究榮獲第四屆世界顯微重建學會(WSRM)研究論文首獎,綻露頭角,為台灣整外第一次在大型國際會議研究獲獎者。2009年又摘下國際外科醫學總會(ICS)特優論文獎,2009年那一年他升任高雄長庚醫院外科部長,隔年晉升長庚大學教授。任內無論醫療服務、臨床、教學、基礎研究及論文發表質與量,均突飛猛進。

2010年獲得美國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最高榮譽「高帝那(Godina Lecture)」獎座,此獎項每年全球僅遴選一位傑出顯微外科醫師,至世界各國巡迴演講。郭耀仁是繼前林口長庚教授鄭明輝之後,台灣第二位醫師獲此殊榮者,迄今再也沒有台灣醫師獲獎,建立起他的國際學術聲望。他利用此次機會遍訪歐美世界知名移植中心,親眼目睹手臂及臉部移植病患,那一刻心中燃起有為者亦若是的使命感。

2011年郭耀仁的學術成就再度攀上高峰,獲得美國移植年會(2011 American Transplant Congress)青年學者獎,2014年再取得AAS美國外科學術學院(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Surgery)國際客座教授獎,成為整形外科界的常勝軍。

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準備,2014年9月郭耀仁在高雄長庚醫院為一名獨臂30年的中年男子完成異體手臂移植,創下國際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學會(ISVCA)認可亞洲第一例的紀錄。患者在術後2年,新的左手就已能打繩結、洗碗及騎單車,復原狀況很好,成為四肢健全的正常人。當病患訴說當年因貼補家用打工失去手臂,經移植手術成功出院回家時,病患媽媽感動泛淚的畫面至今仍盤旋在他腦海裡。

2015年郭耀仁轉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服務,隔年完成東亞首例高位手臂異體移植手術,將台灣異體移植水平推上國際舞台。郭耀仁說,目前全球已完成100多例手部移植,很多患者存活超過15年,這項異體移植的突破性發展,讓許多殘疾人士重燃生機。

2019年底高醫手移植團隊再度成功執行一例手臂異體移植。受贈手臂者是名中年男子,因工作時左手不慎被棉花機捲入而遭截肢,等了2年多才獲得手臂捐贈機會,當時在法國開會的郭耀仁接到緊急電話,認為機不可失,隔空視訊指導,委由曾執行鱷魚咬斷臂接合手術的骨科醫師、現為大同醫院院長的傅尹志教授主刀及林高田、張智豪等醫師協助,團隊經過12個小時手術及全方位照顧後康復出院。他和團隊也建立起革命情感。

超級醫師,帶台灣站上世界舞台

除臨床服務外,行醫近30年的郭耀仁,也熱衷於偏鄉服務,秉持高醫的傳統,「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足跡遍及高雄桃源區拉芙蘭、那瑪夏、台東縣蘭嶼及大武鄉衛生所救護站等地支援,還曾遇過飛機無法起降的氣候,仍毅然搭船前往當地醫療服務,令當地醫護和居民敬佩。

2015年更帶隊前往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義診近三週,除一般診療給藥外,更在極簡易手術設備下,進行許多外傷手術縫合清創和摘除巨大腫瘤,「像回到十八般武藝皆通的醫師」,期間還巧遇產婦急產,緊急協助接生嬰兒,後來嬰兒父親竟以他的英文名字為嬰兒取名,以紀念台灣的醫療協助。2020年獲得高雄醫界崇高榮譽「高杏獎」。

那一年郭耀仁還獲得美國杜克大學-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合聘教授,是台灣第一位獲此教職者,並當選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會全球唯一的國際理事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ASPS);2021年再獲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為2020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迄今為高醫外科體系唯一連續3年獲選學者,如願成為他童年的「超級醫師」夢想。

然而,這位超級醫師並不自滿,他要挑戰更高難度的臉部移植手術。他多次前往臉部成功移植的法國及美國參訪,心中強烈的使命感不斷激發他:「不能讓台灣在世界顯微醫學頂峰中缺席!」

郭耀仁說,自2005年世界首例變臉手術實施迄今,全球共完成約40個成功案例,患者有槍傷、燒燙傷、神經纖維瘤等,5年存活率達80%以上,臉部外觀與術前原貌相似度達8、9成。高醫在2018年底首獲衛福部通過人體試驗核可後,對外徵求志願臨床試驗者,希望幫助毀容者經由臉部移植手術,重拾接近正常的容顏。

惟臉部移植手術困難度極高,病人術後可能產生敗血症感染、排斥等併發症風險外,還牽涉到家庭、人際關係和社會倫理問題等,以及國內器官捐贈意願不高。「至今諮詢的病人不少,特別是頭頸癌切除顏面變形病患,但經過嚴謹的評估,癌症病患因術後免疫抑制劑易引起癌復發,並不合適,加上台灣槍傷或車禍嚴重顏面外傷案例不多,目前尚無適合手術的案例」。言語中有些許惆悵,但郭耀仁仍堅持不放棄。

大師風範,From Good to Great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郭耀仁移植之路深受恩師祖魏福全的教誨、提攜與親承。這位曾是郭耀仁曾經心中高不可攀的「巨人」,是台灣唯一榮膺院士的外科醫師,向來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對於學生的要求近乎苛求挑剔。郭耀仁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國顯微重建學會「高帝那講座」特別演獎前,郭耀仁自認英語流利,但魏福全覺得還不夠到味,特別派專人訓練他,如何精準表達論文的精髓,連「嗯嗯啊啊…」的口語贅字都要去除,以掌握有限的演講時間。

他和魏福全下榻同一飯店房間,恩師耳提面命:「你不單代表個人,也代表長庚及台灣」,睡前魏福全要求他反覆練習,隔天一大早又把他叫醒,不看講稿演講給他聽,再三演練力求盡善盡美。40分鐘演講會後獲得許多掌聲。「Good to Great(從優秀到卓越)絕非易事」,也締造他日後國際學會與大師平起平坐地位。對魏院士嚴以治學的態度及提攜更加敬佩!

對於論文內容魏福全更是字斟句酌、仔細修改。郭耀仁說,在出國飛機上,多數人閉目養神時,魏院士卻是開著小燈認真審閱學生的論文,讓身為學生的他自愧不如,「成功不是偶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郭耀仁深刻體悟到成功的背後,必定是辛勤的付出和努力的汗水。從魏福全身上,他看到了大師的行誼與風範。

追求夢想,勇敢前行

2023年8月接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的郭耀仁,一天的行程,除了看診、手術、會議、教學、研究等外,又多了醫院管理重任,生活步調總是分秒必爭、忙碌不堪。但勇敢築夢,仍保有赤子之心的他,不忘力求蛻變、傳承經驗,也有世界各國的年輕醫師前來學習,郭耀仁從不藏私,總是傾盡其所有指導學生。

「科學研究迷人之處,就在於人類追求夢想成真」,自認愛作夢的郭耀仁笑說,夢想可讓自己有不斷前進的力量,因站在夢想前端永遠是挑戰。

器官移植之父史塔哲(Thomas Starzl)曾說:「醫學的歷史,通常是昨日認為不可思議的,今日也很難達成的,只要堅持理想不斷努力,明日往往成為常規。」

在尖端複合組織移植重建這條醫學路上,固然佈滿荊棘、充滿坎坷,但只要目標明確,郭耀仁會勇敢、執著地一直走下去。


郭耀仁

YUR-REN KUO, M.D., Ph.D.


顯微頭頸重建、肢體重建、複合異體移植國際知名專家。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兼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

年輕時曾學習國畫與書法,奠定人文基礎。踏上醫學路後受魏福全院士等大師引領,立下「複合組織異體移植」的夢想,逐漸在國際整形外科領域嶄露頭角,於2014年率領團隊完成台灣首例、也是國際認可亞洲第一例手臂移植手術。

堅定的夢想,讓他於移植重建這條路上披荊斬棘,目前也積極演練臉部移植技術,期望為顏面部嚴重缺損患者重建面容。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