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常到台灣各地參訪照顧失智者的社福單位,藉由數位人道協會與WaCare將平台與專家帶進全台偏鄉,減緩失智的惡化,照顧失智者非常辛苦,如何照顧照護者更是重要的議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在第一線採訪失智議題時,曾經深入許多失智患者家庭,也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同時,失智症議題的探討,也將在明年攜手WaCare開啟專題系列的深入報導。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來到現場多數是照顧者,因為有切身關係而來到會場。世界衛生組織推估,每3秒鐘就有1個失智者,主要是提醒大家,失智症患者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並不罕見。台灣65歲以上失智者推估約31萬人,從2018年3月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也是長照2.0推動的原因,目標是從健康照顧到臨終,延長健康餘命,和減少不健康存活年數,不希望在任何過程發生斷鏈的狀況。
近年政府不斷強化布建失智服務據點、共照中心、日間照顧等機構,就是要打造完整的失智照護網,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做準備。原訂民國114年要達成的「友善台灣777」目標,即失智症患者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與服務、照顧者有7成以上獲得支持與訓練、7%民眾對失智有正確認識與友善的態度,更已在今年提早達標。長照2.0導入最多資源在失智失能部分,包含家庭托顧、專業服務和交通接送、團體家屋、24小時專人照顧場域等面向,今年已超過400億經費挹注,明年更有更多資源投入。
WaCare遠距健康創辦人潘人豪老師指出,關懷失智症的議題,是從自己照顧母親的經驗發展出來。如何用數位方式做好照顧和陪伴長輩,數位陪伴,失智不等於失去,數位可以好好地把人跟人連結在一起,數位共生,幫助失智症照護者培力。
政府打下了強大的失智照護基礎,但不少照顧者們24小時被綁在家中,很難提升照護知識,人際關係更是逐漸疏遠。但WaCare的數位陪伴,不只能追蹤記錄長輩的身體狀態、提供各種運動或照護知識課程、隨時有人在社群交流,更串連AI隨時提供可靠的解答,如今超過2萬人加入網路社群,不斷培力互相支持,訓練和交流,每天24小時都有伙伴分享,線上互相取暖,創造同溫層互動與支持,對照護者自己的支持,是失智陪伴中最重要的事情。讓照護者們有了依靠,不再孤單,沒有距離。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分享失智社區的共照經驗,給出如何有尊嚴終老的答案。他長期深入失智家庭關照照護者,面對失智長輩不吃飯時該怎麼辦?他曾碰過,給長輩吃了枝仔冰後,反而讓失智長輩找回熟悉的氣味因而開始進食;其實只要轉移注意力或引起興趣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陳乃菁醫師則點出,願意陪你來看醫師,確認自己有沒有失智的長輩,都應該好好珍惜,因為對長輩而言,承認自己已經失智,也是跨出重要的一步。照顧的路上會累積許多負面的情緒與念頭,甚至作出錯誤的選擇,她鼓勵大家不要所有的苦都往心裡吞,找尋適當的支援,維持人際交流,才能充滿力量地走下去。 「我不小心就罵他、打他,但是罵完之後我就很後悔。」陳乃菁則回應:「事情會過去的。」他忘了你卻記得,反而變成照護者的負面壓力與情緒,失智症患者也是有感覺,也能感受到照護者的快樂或不快樂,不要糾結,甚至讓自己變成一張白紙,是照護者應該學習的課題。主持人楊月娥有過照護失智母親的經驗,也曾有負面壓力和情緒的陰影。「那些都會過去。」更是她自身的體驗,但因為有愛和支持,不甘願的情緒便會漸漸消失。
潘人豪最後總結,「照顧照顧者」交流論壇有別於以往將重點擺在衛教知識的傳遞,而是提供照顧者們一個抒發情緒的管道,而數位陪伴這項解方串連起每一個失智家庭,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支持的力量,讓照顧者們不再孤單,照亮失智照顧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