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
文/有故事
已故羅慧夫(Noordhoff)院長,既是曹賜斌醫師在醫療專業上的嚴師,更是他人生信仰的恩師。羅慧夫以身教活出上帝的公義形象,使曹醫師深受感召成為家族第一個基督徒;羅慧夫院長以醫療傳道造就臺灣,也造就出他的子弟兵們,個個出類拔萃,名揚國際,「恩師此生無憾矣!」
在《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一書自序裡,曹醫師寫道:「他(羅慧夫院長)因信稱義,奉上帝的呼招,以醫療傳道從美國來臺,奉獻他一生四十年精華歲月給臺灣,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國際一流的整形外科醫療聖地,創下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整形外科醫師,至今都還陸續來臺取經、研習的臺灣醫療奇蹟。」
於是,在曹醫師的自傳裡,娓娓道來他從行醫、執業、專業奉獻、社會公益,一直到從心所欲之理想與展望,老師羅慧夫的精神、理念與影響力,貫穿其中,如影隨形。去年六月,林口長庚醫院舉辦羅慧夫紀念日學術追思演講活動,曹醫師應邀特別演講時,以「羅慧夫與我~軼文分享」為題來懷念及感恩。
曹醫師去年底設立的全球首創國際白疤中心,其宗旨為「治白疤、除心疤」,除了可隨恩師畢生奮力不懈之唇裂醫治,及完成其最後一里路的醫療──使唇裂縫合後之白疤看不見、抹除患者的心痕,同時選定老師生日六月二十九日舉行國際白疤日活動,旨在發揚恩師「用愛彌補」、「讓愛傳承」的精神。今年初因治白疤、除心疤理念,符合史懷哲之人道奉獻精神,曹醫師獲得「史懷哲國際基金會頒贈二○二三史懷哲醫學藝術與科學獎章」,此事與羅慧夫院長於二○一七年榮獲蔡英文總統授與「人道奉獻獎」,精神代代傳承,傳為佳話。
《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一書的內容,計有六章二十八個小節,大致以紀年方式書寫,起於「成長與習醫」、終於「從心所欲」,全書約十萬字,結構脈絡井然有序、行文恰似江河暢流,更重要的是,曹醫師筆下的自傳內容,字字情真、句句意切,雖不見華麗文藻,卻是直指人心、引人共鳴。
曹醫師行醫四十餘年,除了專業貢獻之外,更熱衷公眾服務,舉凡有利於整形或美容外科的國際醫學會事務、有益於社會福祉人心的國內公眾事務,他總是一馬當先,尤其對推動醫療觀光以振興經濟一事,更是念茲在茲。早在十多年前,他率先發起成立高雄市醫學美療觀光推展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催生高雄國際醫旅園區,強調高雄市發展美容醫療觀光有絕對優勢,因為「臺灣診所密度最高的是在高雄市,不是臺北,不是臺中」。時至今日,緣於政府相關部門的消極以對,臺灣的醫療觀光未見落實,但曹醫師始終堅定不移、不改其志。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本自傳的末尾,曹醫師寫下此生大願:「待至年老力衰、身心倦怠時,會去花東追隨門諾醫院黃勝雄院長傳揚福音,引人歸主,榮耀上帝,此念頭源自於我母親之死亡選擇──要死得有意義,利他益人。」
就因為對公義富有義不容辭的情懷、於公益具有舍我其誰的熱情,曹醫師邀請為《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一書撰寫推薦序的各界博學碩彥,不論海內外,不僅個個欣然接受,而且都親筆為文,篇篇情深意篤。比如,教育部長鄭英耀在經提醒推薦序文之完成時限後,竟回覆以:「偉大的曹院長,你讓我心驚膽跳,我忘了寫序的事了,請再傳大作給我,我趕快完成,以免對你不敬」,足見兩人情誼之深厚,更顯現出鄭英耀部長的幽默風趣與謙冲為懷。
俗話說「文如其人」,展讀《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這本書,對於認識曹醫師的人來說,可以說是「書如其人」,對於不認識曹醫師的人而言,除了有機會認識曹醫師的真性情與真情懷之餘,在那字裡行間,還可以讀出「視病猶親」的真諦,甚至可以從此溯源而了解到臺灣醫療之所以好的根本原因了。
(取材自《醫學有故事》)
《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
作者:曹賜斌
出版社: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
購買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