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和謙醫師
這幾個月,身邊的一位擔任住院醫師的朋友,跟我講說他現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跟我講說他近期很低落、很難過,不想再繼續做下去了……
幾個月前,他也跟我說過這番話。當時,我覺得他只是一時的發洩,但再次跟他交流,也才確認了他其實真的已身心俱疲。
其實,他所遇到的這些問題,圈內人都並不陌生,概括來說,一切幾乎就是體制對於醫師的沒有人性所導致的,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幾點:
一、工時太長,長期無法獲得充足休息
每天早上還沒七點半就到醫院,每天晚上六點之後才離開醫院,中間沒有休息時間。病人隨時會有事,護理師隨時會 call 你。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值班。要澄清的是:
醫師的值班不等於一般行業的上班,不是值完班就下班。
住院醫師「值班」的意思是,當天早上不到七點半就到醫院,工作到當天晚上下班之後,晚上還要忙各種事情,然後工作到半夜十二點也不一定能結束,結束去睡覺之後,只要病人的狀況有變化,護理師就會 call 你。
所以你半夜二點、半夜四點都可能會接到電話,接到之後,可能還要起來評估病人,然後當天早上再繼續參加七點半的晨會,之後繼續上班。
外科的話,就是這樣沒有充足睡眠之後,隔天還是要繼續站在手術台上。接下來也是要到了下班時間才能下班。
當然,下班往往也不能準時。而且,病人如果有狀況的話,基於責任制,基於在團隊裡表現地像一個認真負責為病人著想的醫師,你必須留下來處理完才能離開。
不分大小醫院,住院醫師這樣的值班生活,一個月基本上會有 8 次。
#病人睡不著很重要需要處理醫師睡不著沒人會處理
#醫師不是人病人才是
#醫界不太向外說明真相一來因為沒空二來真相太可怕
二、心理壓力太大
除了工時長、睡不飽所造成的生理負擔,醫師也有遠高出一般行業的心理壓力。
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是,臨床上有一些處置一旦做錯,便悠關性命,並且無可挽回。不過,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住院醫師必須承擔很多來自主治醫師、護理師、同儕以及病人的壓力。
住院醫師畢竟是在主治醫師手下做事情,一位住院醫師的養成,與「學徒在師傅手下幫忙」有相當程度上的相似。於是學徒就有來自師傅的壓力,師傅一個眼神、一個口令,就可以對學徒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再來,醫學上許多的臨床判斷和處置都需要專注,但現行法規和體制的運行之下,醫師在臨床場合幾乎很難專心,負責的病人數多,一下病人有新的症狀,一下被突然出現的家屬車輪打擾,一下護理師又有太多的指令需要請醫生完成行政上的手續,這一切也使得住院醫師的工作更顯「紛雜」而無法專注思考。
最後,來自同儕的壓力大多來自比較的心理,以及第三者對同職級能力者的期待。來自病人的壓力多半來自一些不理性的病人或家屬,對於醫師直接地表示不信任,甚至口出惡言。
三、未來人生問題
確實,比起其它的行業,平均 26 ~ 30 歲的住院醫師,薪資的行情確實比較高(約 7 到 15 萬之間),但除了這是更長工時、更大壓力所換得的結果之外,在我看來,體制內最嚴重的問題,是它剝奪了年輕住院醫師跳脫體制、探尋人生不同可能的機會。
所謂不同可能,倒不是一般概念中的改行當工程師,或是去賣雞排。而是既有的體制綁住了住院醫師的時間和精力,讓這個族群集體喪失了機會,利用世代的條件和能力,去探索、去開發一些新的可能。(例如共同解決醫療產業現行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醫院與長照機構銜接的問題、社會上醫療概念訊息傳遞的問題……)
我們只是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我們只是不想成為奴隸。未來應該要很美好,自己的美好人生,以及社會的美好未來,需要我們一同去創造。我們才不想要把青春典當給那些愚蠢的事情,那些醫院裡早就可以用機器來完成的醫療任務(例如開診斷書時手工查找入出院日期)。
從小,爸媽、老師,以及整個社會不停地在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要成為一位醫生,以後有好工作、賺大錢、出人投地。而一直以來,我們可能也都是相對「肯努力」、「有本錢」,而且「聽話」的一群人。
只不過,在這個年紀、這個時代,我們走到這個關口,在進入醫院的實習和住院醫師的生活之後,我們終於發現,這環境竟然畸型到完全不像話的程度。我們很驚訝地發現,原來過去那麼多前輩是這樣走過來的,而如今,他們也期待我們照著他們曾經的路繼續前行。我們很遺憾地發現,自己已經被挶限住了,離開軌道的機會成本太高,要出去相當不容易。
「為什麼我要繼續過這種生活呢?」
「是因為先前的人沒有能夠團結追求改變,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吧?」
#我難過他的難過因為自己也曾經深深陷落
#只有讓更多人瞭解殘破的真相才能夠討論追求改變
#所以才寫下這些文字歡迎分享
本文經陳和謙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