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與遺憾皆與我同在黃碧桃,守護每顆幼小的心

文/丁兆元

初夏週三上午的童綜合醫院,大廳裡人來人往,匆匆忙忙,表情嚴肅。對照往來人群的急促,診間有位醫師總是綻露笑成彎月的雙眼,連皺紋都顯得特別親切,讓人一見就卸下擔憂與不安,放心將生病的孩子託付給他。

這位醫師是黃碧桃,他的行醫生涯,就像一部台灣兒童心臟科的簡史。幾十年前的台灣,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都要透過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才能確診,對病童弱小的身軀是很沈重的負擔,確診後的開胸開心手術,更讓父母擔心不已。

如今,先天性心臟疾病,不但用超音波就能正確診斷,還在媽媽肚子裡的孩子也能提早發現,許多畸形的心臟,甚至不用開胸開心即可治癒。這種醫療的進步,是許多醫師引進新器材、推動新技術逐漸累積而成,而黃碧桃,就是兒童先天性心臟疾病診治變革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黃碧桃是台灣兒童心臟科的拓荒者,引進彩色超音波、介入性心導管術、研究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川崎病等,40多年來守護了無數小朋友的心。
(圖/黃碧桃提供)

為了家計,立志從軍

1949年,黃碧桃出生於桃園眷村,「碧桃」兩字是身為職業軍人的父親為所命名的,雖然這個名字總被初識的人們誤以為是女性,但其背後所涵蓋的是一段父親對兒子的期望。

他滔滔說道,當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數百萬軍眷一起來到這片土地,他父親隨著政府在桃園落地生根,因此取「避桃」的諧音,將兒子命名為「碧桃」。

「正因為名字特別,讓我更容易被記住。或許旁人認為這個名字像女生一樣,但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是濃得化不開的國家情懷。」

高中時,黃碧桃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好,買東西常要賒帳,等父親發放薪餉後再一次還清。為了減輕家中負擔,黃碧桃努力爭取獎學金,後來更決定報考軍校,隨父親與哥哥的腳步成為職業軍人。

他跟同班的班長因為優異的成績保送上空軍官校,但卻遲遲沒收到報到通知單,等得心急如焚。直到報到的日期截止,母親才將藏起的錄取通知書拿出來。

媽媽正襟危坐地告訴他:「爸爸是空軍,哥哥也是空軍,我們家需要那麼多軍人嗎?」

回顧這段往事,黃碧桃說:「後來班長晉升成為空軍副司令,我則成了醫師,當初一樣志願的兩個人走上不同的道路,不過我們都算闖下了一番成就。」

辛苦地將黃碧桃(右一)與兄弟們拉拔長大,媽媽希望他們能自己做想做的事,發展自己的人生。
(圖/黃碧桃提供)

不穿軍服,也能守護生命

無緣就讀空軍官校,黃碧桃參加大專聯考,同時錄取了國防醫學院與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原本當醫師不是他的第一志願,但高三那年他的腸胃大出血,將近半年的時間只能喝牛奶。

「同學們中午吃便當,我不好意思被大家看到拿著奶瓶泡奶粉喝,於是躲到學校角落。」他回憶道,當時桃園高中旁是812軍醫院,也是黃碧桃看病的地方,主治醫師董春一非常和藹可親,才讓他萌生了從醫的念頭。

踏入國防醫學院後,黃碧桃一樣保持優異的成績,畢業後獲得留校擔任助教的機會,並在台北榮總內科擔任住院醫師。婦產科和小兒科從大內科獨立出來的時候,蕭遺生教授見到黃碧桃對病人充滿愛心,因此邀他轉任小兒科助教,改變了他醫師職涯的發展軌跡。

「董春一醫師與蕭遺生教授是引領我的兩位恩師。」黃碧桃說,他抱著「有為者亦若是」的精神,期待自己能跟兩位老師一樣盡心地照顧病人,成為守護人們健康的醫者。

遇見董春一醫師而就讀國防醫學院,遇見蕭遺生教授而加入小兒科,兩位恩師引領黃碧桃的人生道路,讓他謹記任何時刻都要以同理心來照顧每一位病人。
(圖/黃碧桃提供)

大大的手捧起一顆顆幼小的心

在1973到1976年間,患心臟病的兒童只能到台大醫院和台北榮總接受手術治療。當時沒有健保補助,生場重病,就能使一個家庭陷入困境,若需要心臟手術,更可能得賣掉房子才能湊足醫療費用。

當時,很多人寫信給蔣宋美齡女士陳情,因此她促使婦聯會撥了一筆預算,可以讓更多心臟病童有接受心臟治療的機會。台灣小兒心臟科的領頭羊孟春昌女士,更響應行政院國科會(現改為科技部)徵召到台北榮總擔任顧問,全力拓展兒童心臟科。

而在孟春昌教授加入榮總後,黃碧桃就跟在她身旁學習,他雙手合十感激地說:「進入兒童心臟科,是我運氣好。當時台灣需要很多兒童心臟科醫師,又從國外請來有名的專家,才能造就現在的我!」

成為台灣小兒心臟科的代表人物,黃碧桃謙稱自己只是生逢其時,對一路走來的恩師與貴人們抱著滿滿的感謝。
(圖/丁兆元攝)

西方取經,學技術也學精神

為了繼續研究心臟超音波技術,黃碧桃透過美國醫藥援華會的安排,於1978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那一年也是美國首次將心臟超音波的技術用於兒童身上,他在美國和當地教授一起研究、開發這項全新技術,並撰寫了數篇論文。

當年公費出國只能一個人去,沒有視訊,國際電話費昂貴,因此只能將滿滿的思念透過錄音帶寄回台灣,給剛出生的兒子和妻子聽。結果回到台灣後,兒子只認得錄音機聲音裡的爸爸,卻認不得爸爸本人。

黃碧桃苦笑道,雖然犧牲了家庭,但為了病患沒有一絲後悔。

去美國進修前黃碧桃全家為他送機,與家人分隔兩地讓他非常不捨,也對太太的包容無比感激。
(圖/黃碧桃提供)

進修才到一半,某天黃碧桃跟一位榮總醫生,還有蔣宋美齡女士的護衛正在吃飯,電視忽然傳來緊急插播-中美斷交了!「我們拿的是公務護照,斷交等於雙方互不承認,是否要放棄研究回到台灣,那時候非常慌張與掙扎。」幸好北榮鄒濟勳院長及國防醫學院蔡作雍院長叮囑他不要擔心,好好將學業完成,最後才能將完整的技術帶回來。

而在美國進修期間,黃碧桃也看到美國醫師不只為患者做最精確的診斷和治療,也非常關心他們的生活。他想,到國外並非只是學技術和知識,這樣的關懷之心,也是台灣醫師應該學習的根本態度。「後來我兒子到美國求學,我也這樣要求他。」

與病人們的關係不僅止於治療,黃碧桃更關心他們的生活。看著孩子們長大唸書結婚生子,他的心中充滿成就與感動,並堅信這才是醫者應有的態度。
(圖/黃碧桃提供)

為孩子與家長,將知識化繁為簡

1979年,黃碧桃將在美所學的超音波技術帶回台灣,並向醫院提議引進最新的彩色超音波機器來取代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當時一台機器要八、九百萬新台幣,為了幫孩子們引入這台機器,足足努力了三年才如願以償。」

引進要價不斐的彩色心臟超音波後,兒童心臟疾病檢查的安全性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圖/黃碧桃提供)

除了掀起心臟檢查的技術革命外,黃碧桃在美國時更從哥倫比亞大學兒童醫院蒐集了大量兒童心臟疾病的資料文獻,再結合台灣的臨床資料,整理成《認識先天性心臟病》一書,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和圖片,讓家長能輕易地了解心臟疾病的各種症狀,提早發現,並學會如何照顧心臟病童與應注意的事項。

出版這本書,是為了讓兒童心臟病的知識普及化,讓家長安心,跟醫師之間也能更有效地交流。他建議家長先看書,不懂的地方隨時發問,省下重複說明的時間,黃碧桃就能將時間放在患者的身上。

之後,他陸續撰寫《兒科百病防治手冊》、《如何照顧寶寶心臟》等書。他認真道:「出版這些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患者能夠自己研究自己的病,讓心臟病童的家長或是長大的心臟病患能夠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也更清楚知道如何照顧自己。」

黃碧桃將艱澀的醫療術語化繁為簡,讓知識普及,使家屬跟患者能了解問題,讓照顧變得更簡單。
(圖/黃碧桃提供)

遺憾與喜悅皆為生命的一部分

踏入兒童心臟專科長達40多年,黃碧桃已經數不清治癒過多少患者。許多嬰孩的病況嚴重,家屬不願「冒險」拯救,他總會想方設法勸說家屬讓孩子接受治療,從各個地方找資源,甚至自己掏腰包,給他們活下來的希望。

他的用心都被看在眼裡,不少患者一路跟著黃碧桃,無論他到哪個醫院服務,鐵了心就是要看他。每一個案例、每一位患者,不論是重生的喜悅,抑或不幸的遺憾,都化作黃碧桃生命的一部分,讓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堅定。

1991年,黃碧桃(中)用超音波檢查出剛出生的小桃子心臟主動脈與肺動脈發育異常,並由翁仁崇(右)成功完成全台首例大血管轉移手術。幾十年來,患者的成功與遺憾都化作黃碧桃的動力,成為他人生的一部分。
(圖/黃碧桃提供)

根據心臟醫學會的規範,各大醫院依服務量,研究成果及資深心臟專科醫師的數目來分配可培訓的心臟專科醫師名額。黃碧桃挺起身子驕傲地說:「當年我在台北榮總訓練了40幾個兒童心臟醫生,現在全台各個縣市都有我的學生,我帶我兒子環島的時候,順便一個個去見他們呢!」

但他也感嘆:

「但小兒心臟科現在越來越式微。除了少子化,產前醫學的進步,很多胎兒一發現有心臟畸形就被墮胎了,我的學生漸漸沒有用武之地。」因為病患減少,小兒心臟科的醫生也要兼具其他專業,但黃碧桃依然希望他們不要放棄這條路,才能守護心臟病的孩子們。
黃碧桃(前排紅衣者)桃李滿天下,學生們在各院都是小兒科的中流砥柱,但他依然守在前線,跟學生們一起呵護每顆幼小的心。
(圖/黃碧桃提供)

以溫柔之心對待每一人

黃碧桃對病人,就像長輩對孩子的關心。他露出和藹的表情說:

我主攻小兒科,想到的都是要如何幫助孩子,每天面對那麼可愛的生命,態度自然也就溫和了起來。

他和病患的連結不只在診間,1991年,他與一百多名心臟病童的家長共同成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會創辦這個協會,是因為有次看完診後,病童的爸爸還有許多疑問沒被解答,於是在某個週末下午,黃碧桃與二十幾位的家長一起聚在一起,在榮總舉辦一場討論會。那次交流之後,黃碧桃和家長們成立了「開心俱樂部」,鼓勵大家一起關心心臟病童、討論心臟疾病、互相幫助,並彼此分享心得。

俱樂部成立一年多,他跟百多位病童和家長們在台北市碧山露營區舉辦夏令營時,一起將組織改為正式的「關懷心臟病童協會」,至今已超過30年。

協會宗旨是要給心臟病童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
開心夏令營是關懷心臟病童協會每年的固定活動,黃碧桃會卸下醫師的身份成為大家的「黃爺爺」,帶孩子們一起享受歡樂的時光。
(圖/黃碧桃提供)

每年夏天,協會都會帶著孩子到全台各地遊玩;冬天則是由台北各大學的學生志工帶著病童舉辦活動,家長們則聚在一起交流心臟病的知識與經驗。

透過幫病童們舉辦熱鬧歡樂的冬夏令營,除了讓辛苦的孩子們有快樂的童年回憶,並讓家長們有機會互相認識,共同爭取最大的福祉。

除了辦理活動以外,協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還會定期在國父紀念館舉辦講座。起初聚焦在兒童心臟疾病,後來更將醫療、兒童的教育與養育等主題囊括進去,28年從不間斷。

寫衛教書、成立病童協會、為孩子們創造快樂童年的冬夏令營、辦理健康講座……黃碧桃對孩子們全方位的愛,早已延伸出診間很遠很遠。
(圖/黃碧桃提供)

病人的肯定 成就了自己

引入雙面與杜卜勒彩色超音波、研究免疫球蛋白治療川崎症、引進介入心導管術……等,幾十年的努力與累積,黃碧桃奠定了台灣兒童心臟科的診斷基礎,救治了無數的病童,因此獲得了「台灣醫療典範獎」和「小兒科醫學會獎」。

他謙遜道:「我最大的榮耀,其實是來自病患及家長們的肯定。」

他說,病患是他最好的老師。雖然有孟教授及其他前輩的指導,但他真正的老師,是每位病人。在一次次面對新的病患與不同症狀時,都會使他學習到更多不同的知識,「與他們的相遇,都是助我成長的一臂之力。」

台灣醫療典範獎、小兒科醫學會獎……拯救無數病童而獲獎的黃碧桃說,最大的榮耀其實是來自家長與孩子們的肯定。
(圖/黃碧桃提供)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病人,因為他們教導了我許多東西。接下來要謝謝這些年來提拔、栽培我的前輩,包括當時蕭遺生主任的帶我進入兒科、孟春昌教授的指導,以及鄒濟勳院長的提拔。」即便活人無數,早已成為眾人感激的對象,黃碧桃還是覺得他只是做了他該做的事,反而感謝小朋友與家長們讓他獲得這樣的成就。

醫生已成為天職,難分難解

「醫生其實很難退休,年輕時叫做事業,中年後就是志業,對現在已是老年的我,可以說是天職了。」

他說他還跑得動、有能力,現在的目標就是全心全力地將自己的醫療知識傳承給年輕的醫生,同時努力讓所有病患獲得最好的治療。

即便從公立醫院退休,黃碧桃依然沒有卸下白袍,他依然留在前線,將自己的知識分享給年輕醫生,讓經驗與愛不斷傳承。
(圖/林亞臻攝)

退休後的黃碧桃,每週都還是會回到台北榮總看診,每個月到陽明大學宜蘭附設醫院跟三軍總醫院小兒科,將自己過去所學與獲取的經驗,分享給年輕一輩的醫生,這是他最引以為榮的事。

「總之,我希望奉獻出我畢生的所學所能,直到我真正不能動那一天為止。」黃碧桃的笑容散發著光芒,許下了無比堅定的承諾。


黃碧桃

BE-TAU HWANG, M.D.


台灣小兒心臟科先驅,先後服務於台中榮總、台北榮總、市立聯合醫院,並曾在台北耕新醫院、虎尾若瑟醫院、新竹署立醫院、東元醫院、湖口仁慈醫院等,擔任特約兒童心臟科醫師,現為童綜合醫院兒童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

在榮總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受訓,之後將雙面及杜卜勒彩色超音波心臟圖引進台灣,大幅提升小兒心臟檢查的安全性,之後更將超音波應用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檢查,及引進介入心導管技術,利用心導管,不必開胸及開心手術,就能治療許多患心臟血管畸形的病患,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小兒科醫學會獎」等殊榮。

創辦「關懷心臟病童協會」,為孩子們創造快樂的童年,並出版《認識先天性心臟病》、《如何照顧寶寶心臟》等書,掃除家長們的疑惑與不安。

認為所有的榮耀都比不上病患與家長對他的肯定,並堅信醫病關係不應僅止於治療,關心他們的生活,才是醫者應有的態度。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 

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