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遠不只是這樣 陳誠仁,用愛多走一里路

每一次攀登上生命的高峰時,嘉義基督教醫院前院長陳誠仁醫師總是反覆思索著:「難道,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嗎?

對神聖的生命所能創造的價值感到不滿足,陳誠仁總是欣然接受上帝安排的考驗與挑戰。果然,生命為他開啟了不一樣之路,帶領他用醫學專業將福音種子帶入國內偏鄉角落及海外地區。藉由他的醫療傳道,讓病患身體得以醫治,也感受上帝之愛。

陳誠仁是嘉義基督教醫院的前院長,擔任院長職務18年期間,打造了癌症中心、安寧病房、社區健康部、部落健康等中心…他也貫徹創辦人戴德森醫師「用愛多走一里路」的信念,將醫療帶入社區,照顧嘉南地區人民的健康。
(圖/陳誠仁提供)

誤打誤撞當醫生,催生首名試管嬰兒

陳誠仁出生於台南新營,5歲時舉家遷至台北。父親是公務員,靠著一份公職收入養活一家人;母親則是家庭主婦,鼓勵他用功讀書,考上好學校。

初中時,某天夜裡小他6歲的弟弟突然發高燒。他焦急萬分,徹夜難眠,卻又不想吵醒爸媽。當時陳誠仁不懂發燒代表的含意,只能在一旁守護著弟弟。

「我心想,如果我是個醫療人員,就會知道如何處理發燒問題。」

在那個年少懵懂的年紀,陳誠仁初次萌生從醫念頭,深刻體會到家人生病時,需要醫療專業照顧,才能穩定徬徨無助的心情。

陳誠仁(前排左一)是家裡的大哥,從小就幫著爸媽照顧弟弟妹妹。因為小弟某次半夜發燒的無力感,以及父母對他的期待,踏上了行醫之路。
(圖/陳誠仁提供)

經多年寒窗苦讀,陳誠仁一路過關斬將,考進台大醫學院,前途看似一片光明。在台大校總區排隊註冊時,他的內心突然冒出一個聲音:「難道,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嗎?」因為對生命充滿疑惑,讓他開始認真探索人生的意義。

他先對佛學感興趣,參加學校的晨曦社。「真的沒有緣啦,我記得社團活動是在晚上,聽學姊分享佛經,結果聽到打瞌睡。」陳誠仁哈哈大笑說,過了一個學期就退出社團。

傳統宗教信仰,無法解答他心中困惑。而初次邂逅基督教,是某次他在羅斯福路上路過一間教會,教友親切招呼他前往參加聚會。陳誠仁吃了點心,唱完詩歌,覺得詩歌旋律優美,氛圍輕鬆自在,令他留下良好印象。

大三的課業繁重,「簡直是天昏地暗、慘無人道。」陳誠仁受基督徒同學之邀參加團契,定期聚會,靠著弟兄姊妹互相支持才撐過去,也開啟了他尋求基督信仰之路。 他坦誠言,學醫者講究邏輯思考與科學證據,難免對抽象的信仰有所懷疑,「但我真的需要信仰,也喜歡基督,只是腦筋轉不過來。

直至某天,他讀到一本書上寫著:「相信,神就會帶領」,令他豁然開朗,決定順心而為,縱身一躍投入信仰的懷抱。

大學時課業重得令人喘不過氣,陳誠仁受同學邀請加入團契,與兄弟姐妹們互相支持才稱過艱苦的時光。
(圖/陳誠仁提供)

母親罹癌,體悟病患家屬的心

大五時,陳誠仁開始在台大醫院見習,母親卻因肋膜積水而住院,並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當時,他到醫院實驗室觀察母親的細胞抹片檢查,負責檢查的老師卻熱心地跟他說:「你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就是癌細胞。」當下陳誠仁整顆心都碎了,幾乎是逃著離開實驗室,忍不住悲痛,還沒抵達宿舍臉上就掛滿眼淚。

母親住院了,陳誠仁常利用見習的空檔去看她。某天中午,母親疼痛難耐,他趕緊跑到護理站求救。不料護理人員卻說:「要等醫師開完會後才能處理。」原來每天下午1點,所有醫師都必須參加內科病例討論會,而且往往歷時一、兩個鐘頭。在病例討論會中,醫師們可以透過分享和意見交流,增進醫學專業與經驗。

陳誠仁在台大醫院見習時,母親卻不幸罹癌。由醫者的身份轉變成了病人家屬,讓他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為病人著想的心。
(圖/陳誠仁提供)

身為醫學系學生,陳誠仁心知會議的重要性;但身為病患家屬,即便陳誠仁苦苦哀求:「拜託,可不可以快一點?我媽媽身體真的很痛,痛到受不了!」卻也只能焦急等待醫師回來。

「開這樣的會議,又有什麼用處!」陳誠仁激動地想著。看著母親受苦,他忍著眼淚反思:「假如我成了醫師,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母親終究不敵病魔,撒手人寰,也讓陳誠仁決定主攻胸腔內科。他體會到生命的無常,卻也明白上帝的旨意,藉由經歷這些挫折和痛苦,他理解醫療專業一定要把病人的切身之痛視為最優先處理要務,因此他永遠對病人和家屬的心情感同身受,也多了一份同理心。

恩師示範的一堂醫學倫理課

媽媽住院期間,陳誠仁的老師正好是她的主治醫師。母親是傳統女性,深信到大醫院就醫,必須送紅包給醫師,才能獲得妥善照顧。因此,她希望兒子能幫忙送紅包給主治醫師。

陳誠仁的胞妹陳玲妙,是小一屆的台大醫學系學妹。兩人聽到母親的要求,都感到萬分為難,既不想忤逆媽媽,又擔心會挨教授一頓臭罵。可是,母親堅持要做,父親只好帶著兩兄妹一起去拜訪主治醫師。

「身為醫學系學生,我覺得很羞愧。」陳誠仁坦白地說,銜母命送紅包的壓力,讓他難以承受,但也把原意告訴教授,強調母親覺得這樣做,治療時才會感到安心。

教授聽完沒多說什麼,收下了紅包。對母親有了交代,兩兄妹鬆了一口氣,「但老實說,我又覺得教授怎麼可以收病人的紅包。」陳誠仁一語道出心中的矛盾。

此後半年多,教授悉心照顧母親,總是輕聲細語,讓她能安心治療,直到過世。公祭時,教授前來上香慰問,臨走前拿出公文袋,裡頭原封不動,裝的正是當初送給他的紅包。

教授說:「當時,我了解你母親的心情。如果我沒收下紅包,她無法安心治療,所以我就勉為其難收下。現在她已過世,我把紅包還給你們,謝謝你們的好意。」當下,陳誠仁既震驚又感到羞愧。

原來,教授為了讓病人安心治療,甘願承受遭人誤解和名節不保的風險,完全不動聲色,一路忍耐至病人過世,才退還紅包。

「教授在我們兄妹倆面前,親自示範了一堂醫學倫理課,超乎醫療專業領域。在治療過程中,他打從心底體貼病人,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也影響我日後行醫生涯。」陳誠仁直言,恩師的教誨與風範,讓他對台大醫院胸腔內科充滿敬意,也多了一份感情。

恩師忍著名譽受損的誤解,親自為陳誠仁上了一堂醫學倫理課,他學到了不只要在醫療上照護病人,更要好好地照顧他們的心。
(圖/陳誠仁提供)

參與成大醫院籌建,歷經篳路藍縷

完成第三年住院醫師訓練後,陳誠仁的醫師生涯迎來了三個選擇。第一是參加台大醫院醫療團,派駐沙烏地阿拉伯兩年,回國後可直接取得衛生署(現更名為衛生福利部)特別為台大醫院開放的主治醫師名額。第二是前往南部偏鄉地區服事,如恆春基督教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第三則是加入成大醫院籌備團隊。

老師希望他去沙烏地阿拉伯後回台大,但篤信基督的陳誠仁嚮往可以去偏鄉地區服務。但他彷彿聽見上帝的聲音:「你準備要到偏鄉地區的基督教醫院做什麼?

當時,陳誠仁其實也不清楚自己能有何貢獻。於是他決定接受其他師長邀請,追隨成大醫學院長創院院長黃崑巖,參與成大醫院的籌備。而那段寶貴經驗,讓他對日後接掌嘉基醫院更得心應手。

由於成大醫院尚未正式成立,陳誠仁和其他醫師只能暫時靠著在台大醫院兼任醫師的微薄薪水養家活口。在青黃不接的窘況下,「大家都是憑著一股熱情,懷抱理想,為了未來可能發展,願意暫時忍受不合理的待遇和限制。」陳誠仁說,有些人受不了,就會選擇離開。但最後留下來開疆闢土的人,大多較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不畏艱難與挑戰。

當時,陳誠仁負責成大醫院加護病房硬體設施規劃,並要採購呼吸器等儀器設備。他以為規劃好之後,應有資深醫師接續把關,結果苦等不到有人幫忙審核。他忍不住詢問黃崑巖院長,卻沒想到黃院長答道:「就由你制定規範呀!」

成大醫院的創辦人黃崑巖院長對年輕的陳誠仁給予無比的信賴,交由他放手規劃加護病房,他也因此累積了不少醫院管理的經驗。圖為陳誠仁在成大醫學院組成教職員合唱團並擔任團長,讓醫療中也有溫暖的人文關懷。
(圖/陳誠仁提供)

「那時,我才剛做完總醫師。若是在台大醫院,我的資歷根本不足以扛起這樣的重責大任。」陳誠仁坦言,成大醫院剛成立的草創時期,一切只能自立自強。於是,他逐一拜訪長庚、馬偕及台北榮總等大型醫院,一點一滴累積專業能力和經驗。

轉眼10年過去,成大醫院也慢慢步上軌道。陳誠仁內心裡那股聲音又再度浮現:「難道,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嗎?」年輕時想要從事醫療宣教的種子終於蹦出小芽,在時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翁瑞亨邀請下,來到當時猶如醫療沙漠的嘉義地區。

深耕嘉基18載,打造無圍牆醫院

1996年,陳誠仁離開奉獻10年的成大醫院,轉至嘉基擔任副院長。4年後,翁瑞亨前院長轉往公職,他接下嘉基院長職務。

事實上,上帝一直為祂所愛的人預備。陳誠仁年輕時滿腔熱血,想要醫療傳道,但神並未開啟偏鄉醫療服務之路,反而指引他參與成大醫院創建過程,從醫院動線規劃、儀器採購、人員招募和訓練、醫療管理到教學看診等,累積實戰經驗。回首來時路,雖充滿挑戰,卻也讓他汲取養分,在成大醫院所扎下的苦功,到嘉基開花結果。

他剛進入嘉基任職時,正值醫院要擴大規模,卻發現資源缺乏、制度不健全、人才不足,樣樣不理想。但既然來了,就衝衝看吧!那時,全院員工有1700多人,代表有1700多個家庭。

「以前常聽到企業家責任,後來領悟到所謂企業家責任,代表每個月都要準時發薪水給員工,」他坦言,擔任院長的最大考驗,就是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太太陳碧信是陳誠仁的代禱者,也是他最堅定的支援者。當陳誠仁忙於院務,連續上班36小時後過沒多久又去上班,她總是將家裡打點好,讓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勇往直前。
(圖/陳誠仁提供)

由於當時整個嘉義地區缺乏血液腫瘤科醫師,當地民眾若罹患癌症,必須舟車勞頓到台中、台北就醫,身心俱疲。陳誠仁積極延攬癌症專科醫師,克服嘉義地區招募醫師不易的挑戰。在他帶領下,1998年,嘉基醫院逐步建置癌症治療中心;2008年通過衛生署癌症治療品質最高等級評鑑,在當年是唯一一家達到醫學中心癌症治療服務等級的區域醫院。

「嘉基醫院是一座花園,每個主治醫師帶領團隊,就像是一棵棵小樹。我當院長這個角色就像是一個園丁,負責澆水和施肥,讓每棵小樹向下扎根,覺得嘉基值得發展,安心留下來打拚。」

他服務嘉基逾20載,其中有18年時間擔任院長,除了提升嘉基醫療水準,更將嘉基打造為一座「無圍牆的醫院」,讓雲嘉南鄉親都能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

剛到嘉基時,整個嘉義都沒有腫瘤科,民眾不幸罹癌的話,放化療都要跋涉到台中或台南。陳誠仁不斷地尋覓人才與資源,打造出醫學中心等級的癌症中心,之後更一步步完整全人照護的醫療拼圖。
(圖/陳誠仁提供)

愛不分大小,關懷從院內、周邊至海外

陳誠仁相信,必須要照顧員工,讓他們體會到「愛」,才能善待病人。因此,他先成立「好消息協談中心」,為員工免費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無論是婚姻、子女或家庭問題,若有難言之隱,員工們都能在協談中心抒發情緒。

陳誠仁不只愛病人,更愛員工。他相信只要照顧好醫護人員,免除他們的煩惱,病患自然就會得到最好的照護。
(圖/陳誠仁提供)

而高齡化社會的現在,慢性病非常普遍,被動地提供醫療服務還不夠,更要主動地從飲食、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因此,陳誠仁積極地推動嘉基成為無圍牆的醫院,樂當社區鄉親的好厝邊,將關懷觸角從院內向外拓展,範圍遍及社區、偏鄉、原鄉及海外地區。對象涵蓋一般民眾、身心障礙弱勢族群、發展遲緩兒童、阿里山巡迴醫療原住民健康照顧,並建構完整的高齡照顧服務。

陳誠仁打造的「無圍牆醫院」化被動為主動,讓關懷從診間走入民間,照顧偏鄉、山區、身心障礙、發展遲緩等醫療弱勢族群。
(圖/陳誠仁提供)

關心員工、照顧民眾,陳誠仁更將愛心延伸到海外。他說,當年嘉基醫院創辦人戴德森(Marcy L. Dirmanson)醫師將一生最精華的歲月奉獻給台灣,最後落腳於嘉義。如今嘉基有能力助人,要讓愛繼續循環,因此延續戴德森院長「用愛多走一里路」精神,關懷海外國家。

嘉基先從照顧泰國與菲律賓的移工開始,後來愛屋及烏,每年定期派醫療團隊到兩國當地義診。陳誠仁以身作則,每年帶著海外醫療短宣隊,踏遍泰國、菲律賓、緬甸、史瓦濟蘭等國,用醫療來傳遞愛與關懷,不但打開嘉基在海外能見度,也做了最好的醫療外交。「有些醫師不僅自己投入,還帶著全家人參與其中,因為他們覺得『施比受更有福』。」他說。

2017年8月,在陳誠仁在泰國清邁義診時,突然接獲父親過世噩耗。他提早返台,雖然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但仍深信父親會支持他到海外奉獻的行動。

陳誠仁的愛延伸到海外,每年都會帶著團隊到海外義診,透過醫療交朋友。
(圖/陳誠仁提供)

退而不休,投入失智症照護工作

2018年2月,年滿65歲的陳誠仁卸下院長職務,休息半年後回到第一線繼續服務民眾。同年他的岳父過世,生前曾為失智症所苦,「我家的狀況,也反映台灣多數家庭的處境。」他感同身受地說。

依衛福部調查,國內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雖有藥物可治療失智症,但無法根治,對家屬照顧上是一大煎熬。而患者從失智症發病到生命結束,週期約為8至9年,不但對家庭經濟造成龐大負擔,更形成社會問題。

他說,有些失智者購物時,可能不知道要付錢,結果被扭送警局;或是買完東西後,忘記回家的路。為使社會大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嘉基醫院失智症整合中心醫護團隊在國健署的支持下,攜手全聯福利中心,打造失智友善賣場,讓獨自前往購物的失智長者,可得到友善協助,也讓家人放心。

為了病患,陳誠仁的人生永遠「不只是這樣」。卸下院長職責的他全心投入失智症的社區照護,除了全聯以外,他也跟麥當勞一起推動「失智友善餐廳」,讓患者與家屬在外也能一起開心地用餐。
(圖/陳誠仁提供)
早在2010年陳誠仁就開始投入失智症的社區照護工作,只是當時分身乏術,退休後反而能全心投入。「上帝讓我看到新的需要!」陳誠仁興奮地說道,行醫的初衷與熱情與當年沒有兩樣。

他也深知自己是高齡者,有機會面臨失智風險,「上帝賜予恩典,讓我有時間與能力照顧好自己,因此在幫助別人之前,應該先以身作則。」2020年6月,陳誠仁下定決心減重,先是快走,再到健身房訓練肌耐力。透過飲食與運動控制,不但在一年內減輕9公斤,就連血糖、血脂肪也降低,「減重成功,讓我在銀髮族中更具有說服力,當然要繼續持續下去。」

順著上帝指引,一路走向幸福

回首行醫之路,在翁瑞亨、蔡茂堂、王榮德等前輩影響下,陳誠仁走上醫療傳道這條路,用醫療治癒病人,見證上帝慈愛。陳誠仁也是嘉基創院以來第5位醫療奉獻獎得主,其他得主還包括嘉基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前院長翁瑞亨醫師、小兒科陳博憲醫師、公衛護士陳青芯,如同恆久的愛般代代傳承,成為醫界美談。

他相信,凡事都有神的美意,只要預備好自己,接受上帝的試煉,原以為的挑戰,其實是機會。當遇到挫折和不明白時,放心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上帝的手裡,上帝自有安排。

邁入胸腔內科、籌備成大醫院、掌舵嘉基18年、投入失智症照護…某日陳誠仁猛然驚覺,他離平均壽命80.9歲只剩下短短10多年的時間。他不禁再度思考,「難道,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嗎?

回首過往,陳誠仁笑得滿足而踏實:「我對前面的人生毫無後悔,走上帝所帶領的路,就是幸福之路。」他感恩地說,「年紀愈大,愈能體會過一天就少一天,所以很珍惜每一天,再來就是繼續前行。」
陳誠仁整合資源,將嘉基打造為全台第一間「以長者為中心」的全方位照顧醫院,在2018年獲贈醫療奉獻獎。但這份榮耀並非終點,他未來也將繼續為了患者們繼續打拼。
(圖/陳誠仁提供)

上帝是他的指引,帶陳誠仁走出一條充滿愛的行醫之路,他也將繼續沿著這條路,陪伴民眾一路走向幸福。


陳誠仁

CHENG-REN CHEN, M.D.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第28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

曾先後在台大醫院、成大醫院服務,1996年來到當時如同醫療沙漠的嘉義。接掌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18年間,率領嘉基團隊打造癌症治療中心,建構完整的安寧醫療、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服務網路,甚至深入醫療資源缺乏的阿里山及泰國、菲律賓等地服務,傳遞滿滿的愛與關懷。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 

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