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夢想,才是不老的靈藥 王乃弘,百年光田的健康守護

文/王瑀謙

「誰說年輕人才能有夢想?80歲,一樣要有滿滿的動力去完成夢想!」

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一位身穿西裝、髮絲銀白的長者坐在其中,舉手投足間露出與其皓首蒼顏大相逕庭的陽光氣息。這位每句話都充滿熱情幹勁,彬彬有禮又充滿自信的銀髮型男,正是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

王乃弘是光田醫院的第三任院長,延續著祖父王銅鐘與父親王毓麟世代濟世精神,永續守護台中海線居民的健康。他整合跨界專業,讓光田醫院改革升級,更創辦「弘道老人基金會」、「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更多弱勢族群。(圖/王瑀謙攝)

醫師世家志為人醫

光田綜合醫院已經有百年歷史,1913年在創辦人王銅鐘院長帶領下、歷經王毓麟院長,乃至今日的王乃弘,已經是三代傳承的事業,百年來仁心仁術的為台中海線的鄉親醫治各種大大小小的病痛。

日治時期海線地區民眾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狀況相當匱乏,看醫生是很奢侈的事,但王銅鐘醫師(王乃弘的祖父),對於經濟上有困難的病人卻不願意收錢。

那個年代的醫師也常會坐著轎子到患者家治療,但王銅鐘覺得騎馬快速又安全,鄉民也都認得這位馬背上的銅鐘醫師,還流傳著一段「白袍騎士」的佳話。可惜他終日忙於服務民眾,疏於關注自身的健康,於1943年便病逝人間。

光田醫院的創院院長王銅鐘(右二),日治時期在台中海線創辦診所。當時醫療資源缺乏、人手不足、交通不便,他常騎馬往診,鄉間更傳出一段「白袍騎士」的佳話。(圖/王乃弘提供)

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爭末期聯軍轟炸頻繁,醫院天天擠滿傷患,接手院務的王毓麟(王乃弘的父親)忙得不可開交,連夫人都捲起袖子幫傷口發爛的病人換藥。所幸光田醫院沒受到戰火的波及,在戰時提供重要的支援,直至大戰落幕。

大破才能大立,看著飽受戰火之苦的民眾,王毓麟發願要重新整頓規劃光田的專科體系。深富遠見的他,陸續設立了婦產科、牙科、眼科、內科等門診,並邀請台大教授擔任客座醫師,引進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增設病床,大幅提升了中部的醫療水準。

生長在這樣的醫師家庭,王乃弘早從五、六歲起就看慣了一般人會怵目驚心的手術場面。祖父與父親為了民眾付出,在艱苦環境與戰火下懸壺濟世的精神也深深的刻在他的基因裡,因此王乃弘年輕時就打定主意要跟父執輩一樣成為一位貼近關懷病患的仁醫,承接照顧海線民眾的責任。

打小就看著父親醫治患者的景象與廢寢忘食的工作態度,耳濡目染的王乃弘對這一切感到理所當然,年輕時就立下心願要繼承兩代的衣缽,持續照顧海線的民眾。(圖/王乃弘提供)

繼承父志,一路苦讀的醫學成長路

戰後百廢待興,物資貧乏,王毓麟為了栽培子女,省吃儉用也要將錢花在孩子們的教育上,身為長子的王乃弘更是從小就被期許承接醫院的重擔。小學生貪玩本來就是天性,有次他帶了滿滿紅字的成績單回家,父親氣得拿起掛在牆上的小竹鞭重重打在他身上:「你這樣子,以後怎麼當醫生!」媽媽也在一旁看了只能默默垂淚。

「這幕畫面一直在我腦海中,散不了。」王乃弘輕聲道。他一夜長大,收起了玩心,聽從父母安排開始補習。

小學高年級起,王乃弘下課後就到老師家複習,九點多回到家父母都還在醫院忙,只有家裡養的小黑犬KURO會在家門口迎接,帶給他一絲溫暖;初中時寄宿在彰化的姨丈家,身為老師的姨丈每天緊盯著他的課業,沒有一點鬆懈;順利考上建中的王乃弘,高中時寄宿在台北的叔叔家,父親請擔任數學老師的堂哥為他補習,每晚都唸到十點才能休息……如此密集的苦讀,王乃弘終於不負期望地考上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成了創校的第一屆學生。

王毓麟(左)的仁醫仁術,被民眾稱為「沙鹿光田仙」,也是王乃弘一輩子的榜樣。雖然父親總是嚴格地要求自己,但他長大後終於了解,這都是因為對他的愛與期待。(圖/王乃弘提供)

醫學院課業繁忙,但每逢寒暑假回到台中時王乃弘也無法閒著。「父親指定我當他的助手,一大早就跟著他查房,然後看診。他跟每個病人關係都很好,打成一片,那個親和力…真的非常佩服他。」王乃弘笑著回憶。

上午的門診結束,下午王乃弘跟著父親進入手術室,看父親用行雲流水的手法治好一位位病人,他在心中也默默決定要當一個不輸給父親的外科醫師。「後來每個禮拜從台中回台北的路上,都會跟台大的陳漢廷教授同車,受到他的啟迪,覺得台灣的骨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最後決定選擇加入骨科。」

青出於藍更甚於藍 美國教育的震撼

「好還要更好」是每個王家人奉行的處事態度,祖父曾去北京協和醫院進修,父親也在畢業後前往日本大學與滿洲醫大學習,兩代人再把最好的醫術帶回來服務鄉里。

王乃弘身上也繼承了這種「求勝心切」的基因,不只是父親期望他能青出於藍,一定要出國進修,他也不斷地思考哪裡可以持續進步。因此在醫學院畢業後,王乃弘並沒有跟同學一樣急著開業賺錢,或回家當個不愁吃穿的醫三代,而是選擇來到美國紐約這座大城市,從最基層的實習醫師再度重頭學起。

1962年,王乃弘(右二)成為台北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他決定跟爺爺、爸爸一樣,前往國外進修深造,並在美國行醫長達20多年。(圖/王乃弘提供)

剛開始,美國「啟發式」的教育,就帶給從小到大經歷各種「填鴨式」補習的王乃弘很大的震撼。老師時常會問學生們的看法,台灣去的醫師都會回答:「根據教科書的指示應怎樣怎樣…」,但老師通常會馬上打斷:「我是問你的看法,不是叫你背教科書。」

初來乍到的王乃弘非常不適應這種教學方式,英文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不夠好,時常碰壁。但韌性十足又不服輸的他慢慢地學會多找一些文獻資料來閱讀,不論對錯,勇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美國老師要的不只是聽你死背出課本裡的答案,而是要你多查文獻,活用知識,思考能不能適用在面前的個案上。只要能培養出自我學習能力跟觸類旁通的悟性,未來遇到什麼難關都可以自己想辦法克服,成為一個好醫師。」

此外,美國骨科的專業訓練在當時已經非常成熟嚴謹,有骨傷科、手外科、脊椎外科、運動醫學、關節重建等次專科。「骨腫瘤訓練時,我們要到專業的醫院訓練3個月,每天下班後還要留下來判讀病理組織切片;小兒骨科的訓練要整整1年,我在Cripple Children Hospital學了很多兒童罕病,還有腦性麻痺、小兒麻痺後置症的處置,先天性杵狀足(club foot)等等,天天都有開不完的刀。」

先進又紮實的課程與訓練為王乃弘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最後他順利通過美國骨科專科醫師甄審考試,取得A.A.O.S(美國骨科醫師協會)會員以及醫師執業執照。他落腳紐澤西州,在當地執業並於紐澤西醫學院教學,成了白人社區中少數的華人臉孔。

在美國執業時,王乃弘的父親王毓麟(右一)及母親王鄭錦金女士(左一)時不時會從台灣飛去探望他們一家。他心中也對兒子的診所能在競爭激烈的白人社區中脫穎而出感到驕傲。(圖/王乃弘提供)

薪火相傳的使命

時光飛逝,王乃弘在美國的日子轉瞬間就過了20年,醫術受到民眾的肯定,學術成就斐然,孩子也在自由的環境下快樂地成長。他每年也都會故意累積年假,飛回台灣陪伴父母。

每次回台,父親會帶著他參加弘光護專的畢業典禮或是光田醫院的晨會,就像大學寒暑假擔任爸爸的助手一樣,同時也是暗示未來會由王乃弘來接掌事業。

爸爸曾對他說過:「你知道學校為什麼叫弘光嗎?因為你是長子,有使命要接掌學校以及光田醫院,所以取你名字裡的『弘』與光田醫院的『光』而成。」

1983年,王乃弘接到家裡的消息,父親居然患了惡性肝腫瘤!聽見這個消息的他如同五雷轟頂,慌張得不知所措。病魔逐漸壓垮了父親堅強的意志力,每當他回台陪伴父親時,總會聽到他用著消沉的語氣問:「兒啊,你什麼時候要回來台灣?」每聽一次,王乃弘的心便揪痛一次。

父親一路以來的諄諄教誨與萬般期待,身為長子的他應該回去承擔責任。但在美國已經辛苦建立起的學術與臨床成就,難道就這樣全盤放棄嗎?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得知父親罹患肝癌後,王乃弘時常返台陪伴他,兩人一起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他內心深處非常清楚自己遲早要回來接棒,一直拖著,也是期盼父親的病情不要進展得太快。(圖/王乃弘提供)

直到某次,王乃弘陪父親到日本尋找一位很有名望的肝癌權威,在前往北海道的火車上,父親又以顫抖虛弱的聲音說:「我的生命之火快燃盡了,你什麼時候搬回來…?」父親眼中盈滿淚水,王乃弘的視線也跟著模糊,他終於下定決心放下20多年在美國累積的一切,搬回台灣。

回到美國沒多久,正當王乃弘如火如荼地準備搬家與結束診所事宜,突然接到弟弟來電:「哥!爸爸大量胃出血,休克了,也插氣管了,快回家吧!」他與太太急忙飛回台灣趕到病褟前,媽媽問道:「光田跟弘光都由乃弘接掌?」父親微微張開含淚的雙眼,看著王乃弘點了兩下頭,溘然長逝。

被罵「美國老闆」也不怕 醫療改革拚轉型

1987年,王乃弘返台接掌光田綜合醫院以及弘光護理專科學校。當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小病痛對民眾已不再難以負擔,對醫療的需求與品質也與日俱增,成立70多年的光田醫院雖然已是有口皆碑的老牌醫院,但同時有許多沈痾需要改革。

面對越來越多的需求,如何保障病人安全與維護醫療品質一直是王乃弘最在乎的事。他回想起在美國的醫院裡,充斥著各式各樣的SOP,例如病人傷口縫合前主治醫師不能離開手術室,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手術時要1對1教學,護理長有權在主治醫師抵達前不讓病人先進病房……等,都是為了保障醫療品質與安全。

「有一次我幫我的住院病人輸血,7天後忽然被醫院的品管審查單位約談,說我輸血後沒有開醫令檢查血紅素的數據,違反了SOP。」即便王乃弘當時早已是資深的主治醫師,還是被嚴厲地警告不可再犯,他也只能摸著鼻子回答yes sir!

「美國人做事一板一眼,最注重法,接著才是理、情,若沒有按照SOP而發生事故,一律就是『錯』,沒有任何例外!反觀國內則是情大於理大於法,若把情放在前面,沒有按照SOP走,過多的彈性反而會給病人帶來風險。」王乃弘語重心長地說。
回台後,王乃弘發現醫院有不少隱憂需要進行改變。他參考美國醫院的制度,帶領每個專科在醫療處置與檢查上規範了明確的SOP,保障病人的安全,也提升了醫療品質。(圖/王乃弘提供)

再來是引入電腦設備。他在美國的醫院時,就曾看過醫師在遠端輸入的醫令,其他單位可以直接印出,還能將處理的數據結果傳給上級與主管單位審核;每個月還能自動統計出各科的藥費、技術費、檢查費等成本,不但能減少人工作業的失誤,也能讓各部門都知道成本的概念。

而為了吸引更優秀的醫師,並杜絕醫師收取紅包的陋習,他主張將醫師薪水改成當時極少見的PPF(Proportional Physician Fee)績效制,又引發一陣反彈與離職潮。

「我常常被罵是『美國老闆』,」王乃弘笑著說,「但如果做出這些不改變,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掉。」

創業維艱,但守成更加不易。王乃弘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他頂住壓力堅定推動改革,終於渡過這段轉型的陣痛期。之後他持續引進先進的醫療器材與技術,更不斷地培育優秀的醫護專業與管理人才。

轉型初上軌道,但王乃弘也沒有因此自滿,「好還要更好」的王家基因再度蠢蠢欲動。雖然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但他依舊覺得自身的管理經驗不足,因此他在53歲時下定決心去中國醫藥學院進修醫管碩士,成為中國醫院學院歷屆碩士班年齡最高的學生。

身兼數職,每天要管理醫院與學校的大小事,但王乃弘卻從沒缺席過任何一堂課,總是坐在講台前的位置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講解,下班後不斷思考理論如何應用在實務上,為的就是讓光田醫院能夠永續經營、服務鄉里。

王乃弘接棒後推行的各項改革,讓光田醫院順利地轉型,不但為民眾建構了全人、全程、全方位的醫療系統,升級醫院的規模,更讓醫療品質有了飛耀的進步。(圖/王乃弘提供)

創造高齡友善社會 弘道基金會的誕生

在美國生活多年的王乃弘,又是骨科權威,因此常為美國的銀髮長輩治療或手術。他觀察到,因為歐美人從小就被灌輸「長大成人後要獨立自主,不可依靠父母過活」的觀念,所以孩子結婚後不會跟父母同住。雖然他們一樣很關心父母,但年紀大了多半會送他們去養老院或護理之家。

「我照顧過不少骨折或退化性關節炎需要手術的爺爺奶奶,術前打電話跟子女說明,他們通常只會回覆:『OK,我瞭解手術的風險了,但是我很忙,謝謝你打電話來。』術後也沒人來探病,心裡覺得他們蠻可憐的。」因此王乃弘常常在他們病床邊多停留一會,跟老人家們聊天打趣,排遣他們的寂寞

1989年,台中市政府在太平區設立了一家「老人醫院」要委外經營。王乃弘在美國的醫院正好有老人專科醫師訓練,他了解「老人的全面性照護」,需要內科、護理、復健、營養、藥師、心理…等跨領域團隊才能提供,美國的經驗讓他一直想為家鄉的老人家們多做點什麼,因此他向市府毛遂自薦,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份照顧老人的責任。

雖然老人醫院辦理得有聲有色,但終究只能關懷到院內的病人們,王乃弘又開始思考怎麼更進一步時,想起了一些兒時的景象——爸爸一輩子熱心公益,小時候每逢三節,他就會陪著爸媽在鎮公所前送白米、麵粉、鹽給低收入戶。遇到沒錢的病人時,爸爸不但一律放行,還會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說:「等你有錢再還啦!」許多病人感念他的恩情,回診時都會提著雞、魚、水果回來。

「可能是遺傳了父親的基因,又在美國感受到老人照護的需求,也承接了老人醫院,所以想說能不能照顧社會上更多弱勢的老人,因此才想成立基金會。」

1995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由弟弟王乃偉出任董事長。基金會的核心價值是「弘揚孝道」、「社區照顧」、「不老夢想」,希望能創造出高齡友善的社會,讓每位長者都能活得自主與尊嚴。27年來,已成立7個服務處、32個志工站、26個協力站,共有590多位工作夥伴及2800多位志工,長年關懷一萬多名長輩。

2020年,王乃弘獲頒衛生福利專業獎章三等獎,肯定他在醫界與社福界的長期貢獻。夫人劉美玉(左一)、女兒王詩婷(右二),以及弘道基金會的執行長李若綺(右一)也一起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耀。(圖/王乃弘提供)

騎出不老夢想延緩老化的靈藥

除了照顧關懷高齡的弱勢者,基金會最出名的故事,應該就屬「不老騎士」了。

「那時候基金會執行長跟我提出要帶17位平均81歲的長輩騎摩托車環島,其中8位有心臟疾病、5位有高血壓、4個戴助聽器、2個癌症,每個人都有退化性關節炎……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噢No!不太好吧依瑩,妳真的要帶這些阿公阿嬤騎13天,還要經過蘇花公路?」

身為醫師的王乃弘嚇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更擔心路上長輩們要是發生意外或健康問題怎麼辦。但看著執行長與87歲的騎士團長賴清炎爺爺堅定的眼神,他只能勉為其難地點頭,並派出醫師、復健師、護理師等團隊來做初歩的健康篩檢,務必確保他們的健康可以負擔這趟旅程。

2007年,首屆不老騎士終於成行。為了團員安全,王乃弘請了全台的盟院安排救護車沿途陪同。團長賴爺爺原本就患有胃潰瘍,環島途中又因為壓力太大,三度胃出血而住進醫院。當病情穩定後,身邊的人不斷勸他放棄,但賴爺爺只是固執地搖搖頭,咬牙忍痛回到隊伍裡繼續旅程。

2007年,這群平均年齡81歲的爺爺們從台中市浩浩蕩蕩地出發開始環島。13天,超越1000公里的旅程中雖然遇到了不少波折,但每個人的臉上都閃耀著自信與滿足的笑容。(圖/王乃弘提供)
「人活到80歲,就好像被社會拋棄了,旅遊團不想接、保險業務員閃得遠遠的、搭公車時被另眼相看…你們還沒活到80歲,不知道我們的感受,只要給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達陣前之夜」的晚宴上,賴爺爺透露他堅持下去的原因,這段話也將王乃弘一棒敲醒——原來不是只有年輕人有夢,銀髮長輩們也有夢,只是他們不敢說出來!

「原來夢想可以讓每個人的生活再次發亮,而圓夢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習的動力跟生命力。」王乃弘由衷地分享。

這也是為什麼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斷鼓勵長輩們勇敢追夢,展現自我的生命價值。因為唯有「夢想」,才是不老的靈藥。

不老騎士們騎摩托車環島的壯舉引起了全國廣大的迴響,不但讓社會更加重視高齡的議題,也更清楚地了解到他們的心靈需求。(圖/王乃弘提供)

擺脫年齡枷鎖展現生命奇蹟

「不老騎士」活動的成功,喚起社會大眾對老人夢想的重視。此後,有去美國西岸騎車橫跨兩個城市的、有高齡96歲的、更有帕金森氏症的騎士們不斷突破自我的極限,展現出生命的韌性,更翻轉了社會對「老」的定義與認知。

為了鼓勵更多老人家們勇敢逐夢,基金會更推出了許多「不老」方案——「全國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中,有位103歲阿嬤很興奮地說:「我從未上台表演過,心情像18歲一樣開心!」;「不老棒球連盟」在2020年已有多達17支球隊,不少企業認領並支援當地隊伍,形成美好的社會景象;「不老比基尼嘉年華」不但吸引全台各地2000多人參加,其中超過65歲的阿公阿嬤也高達500多位。

「不老方案」為長輩們設定了目標與挑戰,激發出圓夢的動力,他們也展現出生命的韌性、甚至奇蹟,翻轉了社會「老」的看法。(圖/王乃弘提供)

而這麼多不老活動中,「仙角百老匯」更充滿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仙角」在台語裡是「老先覺」的意思,也就是「很厲害的長輩」。為了打造一個「專屬長輩表演的舞台」,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合作,在台北小巨蛋打造了一場國內最大的銀髮達人舞台秀,每次約有兩、三百位長輩上台展現自我。

這些被選出上台表演的爺爺奶奶,在演出的10個月前,就會在基金會邀請的編舞老師、導演等專業團隊下開始密集訓練。演出前一天不但要到小巨蛋彩排2次,當天更有2場正式表演,緊湊的行程對長輩們的體力是很大的負荷,但休息室中每人的表情卻不見絲毫疲憊,又叫又跳地搶著跟王乃弘拍照,並跟他說:「董事長、董娘!感謝您給我們一生夢寐以求的唯一機會,上了小巨蛋,又有近萬人在台下歡呼,我這一生已值得了!

每年在台北小巨蛋定期舉辦的「仙角百老匯」,就像是全國老人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甚至還有日本老人社團前來共襄盛舉,讓全世界看到銀髮族的活力與熱情。(圖/王乃弘提供)

20多年鼻咽癌病史的阿居哥因治療副作用導致吞嚥說話困難,長年來只能靠著腹部的胃造口灌食。他拾起年輕時的搖滾夢,在表演結束後用沙啞的聲音對著台下吶喊:「我想繼續活下去!」全場觀眾感動地起立鼓掌。

林阿姨住在無電梯公寓的3樓,當長期臥床的她知道獲選上台表演的機會後,重新燃起了出門的動力,積極復健,終於跨出了5年來不曾離開的家門,並登上小巨蛋華麗的舞台。

郭爺爺要在舞台上表演美劇金剛戰士的主題曲〈Go Go Power Rangers〉,雖然中風導致他右手癱瘓,但他不管去到公園散步、超商,到哪都帶著鼓棒用左手拼命練習,令人動容。 舞台上,一位位長輩為了圓夢,突破自身年齡的限制與病痛的枷鎖,將「生命的韌性與奇蹟」展現地淋漓盡致。

「我跟太太在台下被感動得直落眼淚,深深覺得『啊,真的是做了對的事!』」原來,醫療行為並不是延緩老化的萬靈丹,疾病也不該是長輩們的終點,「夢想」才是生命的解方。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了實踐三大價值之一的「不老夢想」,企劃與時俱進。2021年的「不老電競圓夢計畫」,28位60歲以上的長者們組成不同的英雄聯盟戰隊廝殺,吸引20萬名網友朝聖。(圖/王乃弘提供)

百年光田的暖心守護

日治時代、戰後荒涼、經濟蓬勃、科技世代……百年來,不論社會如何變遷,王家三代都秉持著「卓越、篤實」的精神,帶著光田醫院守護著民眾的健康。而弘道與弘毓兩個基金會的誕生,更讓王乃弘把守護的族群從海線的民眾,輻射到整個社會上的弱勢。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20%),王乃弘對「老」的重新定義,與長輩們用一個個的成功案例證明了「老」並不恐怖,更鼓勵大家充滿希望地迎接老年生活。

「老與不老,都是給自己的心理暗示。人老心不老,這個『心』是夢想、是期望、是心態、是精神。」滿頭銀白髮絲的王乃弘分享著不老秘訣:「只要心中有如年輕人的夢,年齡再大也能乘風破浪,對生活充滿熱情。」

當問起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何計畫時,年過八旬,身體仍舊硬朗的王乃弘理所當然地回答:「我還在工作啊!當然要繼續工作!」他笑看自己的年紀,用心體驗自己老年生活的每一刻,將生命價值的光芒照亮每一個人,讓銀髮閃耀,也閃耀銀髮的世界。

80歲的王乃弘早就到了社會上普遍認爲應退休的年紀,但他依然保持著年輕的心態與體力,每日充滿幹勁地工作。他說「老」只是個概念,只要不認為自己老,永遠都能活出自己最年輕的模樣。(圖/王瑀謙攝)

王乃弘

NAI-PHON WANG, M.D., Ph.D.


現任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院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弘毓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弘光科技大學董事長。

生長在醫師世家,受到祖父王銅鐘、父親王毓麟的耳濡目染,從小立志成為醫師,承接照顧台中民眾健康的責任。

台北醫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繼續深造,並在美執業20餘年。1987年,王乃弘放棄美國高薪優渥的生活,返國接任光田綜合醫院第三任院長及弘光護理專科學校校長,針對大環境轉變與民眾健康需求,展開醫療、品質、服務、軟硬體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傳承了家中長輩無私奉獻的愛,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及技術,以專業和愛心守護民眾的健康。

他親手創建了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弘毓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等,秉持著博愛且炙熱的心,從老到幼,提供最貼心且專業的協助給社會上所需要的人,讓溫暖拓展至社會每個角落。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