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是一本個人從研究病毒的科學家,轉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科學行政者,及成功大學校長的教育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是否應該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記載下來,畢竟我已經到達一個臨界年齡,從凡事往前看以憧憬未來,漸漸轉成凡事往後看以緬懷過去的習慣,這種心境的改變恐怕是許多晚年人的共同心態。
從我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我有幸運而且多彩的一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我始終是第一名,我以第一名考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也都以第一名保送,甚至在成功嶺軍事訓練也以第一名畢業。這是現在所謂的「學霸」。此外我在運動及音樂,也都有相當亮眼的表現,這不就是坊間所稱讚的「文武雙全」嗎?這些讚譽雖不足取,卻也令人羨慕。我當科學家的生涯也是一帆風順,從博士學位直升助理教授,而後又順利地做出一些成績,雖然難免挫折,但整體過程是成功的,我也得到許多獎項,包括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這樣生涯是否值得寫成傳記?誰會是讀者?對社會會有什麼貢獻?
當自己静下心來,就覺得這些經歷太膚淺太微不足道了,寫或不寫呢?我這兩樣心境反覆地交錯起伏。每提筆寫一段時間之後就繼續不了,因此停停寫寫,竟花費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初稿。
我寫傳記的另一個動力是來自我的太太翁惠瑛。她在醫學生三年級就與我認識(我當時是七年級),我計劃翌年畢業後當完兵就出國留學,而她三年後才能從醫學院畢業,但她不畏懼我們要分離三年的相思之苦,而且也不在意我已經立志要從事不太會賺錢的基礎研究,她和我在我出國前訂了婚約,直到她畢業後,我才回台灣和她結婚然後一起出國,組織一個小家庭。而後我們兩人有全職工作,互相扶持一起努力了五、六十年,我的生涯裡有她,而她的生涯裡也有我,在這兩個生命消失前,我有著一股衝動要去把這兩個生涯融在一起,作為我們一生的紀念。這是鞭策我去完成這本傳記的動機,這也是我對她的承諾。
同樣的心情也適用於我的父母,我們這一代是奇特的時代,大部分的好學生出國留學而客居他鄉,父母往往孤單地留在台灣,對孩子工作、生活的狀況不太清楚,這是我們這一代享有的機會但也是一齣家庭倫理的悲劇,所以基於同樣理由,我希望把自己的一生的經歷留下來,也讓父母也可以分享一點兒女的成就,讓父母的辛勞可以留傳下來,物質的東西終將消失,但文字的記載,卻可流傳永遠,雖然他們已經不能讀到文字版了。
還有一分動機來自我的一位大學同學陳文龍醫師,他在行醫之餘,也寫了一本自傳,而後一直鼓勵我寫自傳,甚至為我安排與書局及作家見面(2012年)。我終於動手開始收集有關資料,並與作家見過面。但我的天性不喜歡往後看,因此無法一鼓作氣,持之有恆地完成這個工作,可想見我自己對這個工作的猶豫。後來斷斷續續地分成幾個階段的文稿才把整本書完成,讀者也許可以從書內文字及内容找到這幾個不同階段的蛛絲馬跡,所以這本書從構想到完成一共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開始時我還是一位積極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者,到完成時我已經正式退休不在實驗室工作,而主要從事科學評論工作及指導年輕科學家,角色不同眼光自然迥異,表達方式及內涵有時甚至會有南轅北轍之感,這是反映不同時空的我的心境。
我的一生的工作大約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我的求學及研究的準備時期,第二階段是我的研究成熟時期,第三階段是我的行政歷練時期,穿插並串聯於這期間是我的藝文音樂工作。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我對人文、藝術、音樂的愛好及心得灑在科學的園地,因此雖然病毒研究是我的主要成就,我沒有在本書內詳細來介紹討論我的專業性科學領域,而寧願以這本書來討論我的人生哲學,所以這本傳記,不算是科普讀物。
我認為科學日新月異進步太快了,年輕時我的重要研究成果已成為科學史的一部分,我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經模糊了,例如我在學生時代所研究的「癌基因」,現在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癌症理論基礎,書本上不再提了,有些我的病毒學同儕不知道我當年曾研究過癌症病毒。同樣的,我雖然被媒體稱為冠狀病毒(研究)之父,我的研究成果也漸漸成為類似民間傳說(folklore)的一部分,而不知道我在冠狀病毒學的貢獻了。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冷酷事實,大部分歷史的重要科學成果經時間的洪流一掃,即變成現代科學的基礎沉沙,不見蹤影了,所以這一本書強調的是我個人的生活經緯,不是現代的科技全貌。因此在這本書裡,沒有我的科學論文目錄(約四百篇),沒有我的榮譽榜,反而列有我在不同時期發表過的人文方面的文章目錄及一些文章的影印本,一部分是大學文青作品,還有一些是最近投稿報章雜誌有關時事、社會動態及新冠病毒疫情的討論,可以顯現我退休後的生活,也讓大家知道我的成長過程。此外還有比較具代表性的演講及論文,有些早期作品現在讀來覺得非常幼稚,但我的目的是要和大家分享科學家的生涯,以我自己的經歷來了解科學研究者的汗與淚。科學雖然是嚴謹的領域,卻需要好的人文素養及人際關係才能做好科學,這些都是我在大、中、小學時努力學習的基本素養,也是我擔任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及成功大學校長努力傳達的信息,同樣的理念是要珍視家庭及朋友的重要,所以在這本書裡,很大的篇幅是用來描述我的家庭、朋友及我的太太翁惠瑛。如果我這本書能夠表達這個理念,這些日子的努力就是值得。
這本書得到很多人的幫忙,特别是惠瑛的支持和鼓勵,有她的耐心才能把這本書完成。我的秘書張馨文小姐的整理,打字及編排更是這本書的大功臣,沒有她的堅持這本書不會見天日。吳素慧小姐在這個計畫的初期做了催生的工作,我要特別感謝。還有台大歷史系張秀蓉教授提供早期台大、成大的歷史背景,還有早期陳文龍醫師的鼓勵及支持,才讓我有毅力完成這一本書,可惜文龍兄已經來不及讀到這本書了。
《一個病毒學家與大學校長的心路歷程》
作者:賴明詔
出版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