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秀美

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

對於嚴重外傷、先天性異常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顏面及肢體重大缺損,顯微重建手術的設備與技術雖已臻成熟,但美觀及功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最好的方法是用同樣的組織,修補同樣的缺損。」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因而成了郭耀仁的夢想,「科學研究迷人之處,就在於人類追求夢想成真。」他笑著說。

Read more

縫合人生,永在征途

林高田,骨科醫師玩出人生「錶」態

「打斷骨頭顛倒勇」的林高田說,他很樂觀看待自己的挫敗,也曾花時間研究《失敗學》。發現面對失敗,最好的解藥就是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進而找到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他常以自身經驗鼓勵年輕學子,不要因一時的挫敗而放棄,只要設定目標,專心投入,就有機會扭轉劣勢、出人頭地。

Read more

一手拿手術刀、一手拿畫筆

沈茂昌,再版《二膽醫官》祕辛往事

《二膽醫官》這本書記錄了沈茂昌在國共對峙的外島生活,沈茂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和指揮官漫步沙灘,看到廈門方向漂來一具嬰屍,他一個箭步上前抱起,經過檢查確認已無生命後,將之安葬在島上唯一的墓地。諷刺的是,那個年代正是紅衛兵捧著《毛語錄》大搞文化大革命,而當天正好是母親節…

Read more

修補缺口,修復生命

賴瑞斌,讓顱顏兒再展笑容

「一次唇顎裂手術只需一到兩個小時,卻可以重建孩子的一生。」賴瑞斌救治過的顱顏缺陷病人,有聽奧選手、疊杯冠軍、醫師、刑警、歌手、跆拳道選手及芭蕾舞老師等,他們在不同領域表現優異,無懼異樣眼光展現自我。「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的完美。」

Read more

台灣真英雄

余廣亮,救助非洲愛滋病患4萬人次

初到馬拉威,余廣亮立即投入第一線的診療工作,一天看診200多人是家常便飯。「第一個震撼教育是愛滋病!」他說,馬拉威的青壯年族群感染愛滋病的比率高達15%!「在醫院裡點頭個或握個手的人,都有可能是愛滋病患。」余廣亮說,這是他在台灣未曾有過的經驗。

Read more

醫師病人化,病人醫師化

賴春生,用雙手打開病人的視野

「醫師病人化,病人醫師化」一直是賴春生奉行的圭臬。他認為一個良醫一定要有同理心,「醫師治病不能只看疾病本身,還要深入瞭解疾病背後的問題,包括病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及求醫動機等等。醫師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幫助他們遠離病痛,這就是醫師的『病人化』。」

Read more

突破困境,站上國際

關皚麗,人道醫療實踐者

台灣的會籍曾一度被國際外科學會(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 ICS)暫停,但在關皚麗的努力奔走下,不止順利恢復,她更排除重重政治障礙在2022年元月成為該學會成立88年來首位女性掌舵者。她充滿豪情壯志地說:「我要成為最頂尖的理事長!」

Read more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當他得知曾大武衛生所面臨缺乏醫師的困境後,毫不遲疑帶著醫療團隊跨過中央山脈,將愛的力量延伸至台九線南迴公路。一百公里看似遙遠,但在行醫近50年的侯明鋒心中,卻永遠不是距離;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一棒,沒有中斷的理由,「五千公里的索羅門都去了,一百公里的台東算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