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
母親是我們與世界接觸的第一座橋樑,母親的影響力無與倫比。如果我們的母親在情感上缺席,我們通常無法確切指出自己的生命裡到底缺少了什麼,才導致我們在人際上的困境、不正確地理解世界和自我價值低落;相較之下,被母親情感虐待的孩子雖然知道自己遭受虐待,卻會刻意忽略或否認虐待的長期有害影響。
母親是我們與世界接觸的第一座橋樑,母親的影響力無與倫比。如果我們的母親在情感上缺席,我們通常無法確切指出自己的生命裡到底缺少了什麼,才導致我們在人際上的困境、不正確地理解世界和自我價值低落;相較之下,被母親情感虐待的孩子雖然知道自己遭受虐待,卻會刻意忽略或否認虐待的長期有害影響。
一群外科醫師身處在骨科急速發展的年代,憑著一身本事與膽識,服膺醫道。他們為病人量身打造術式,讓久病難癒的病人脫離身心折磨。這群醫師屢屢創新,全臺首創「以股骨縮短及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首例「經椎弓切骨矯正術」都出自花蓮慈濟醫院陳英和名譽院長,更難得的是他醫病醫人更醫心的慈悲陪伴。
一九九三年,為搶救血液疾病患者,醫學專家及政府單位請託「慈濟」成立骨髓資料庫,證嚴法師真誠呼籲慈濟人走上街頭勸募建檔。迄今資料庫有超過四十六萬名志願者資料,完成骨髓及造血幹細胞捐贈與移植近六千五百例。未來,慈濟與仍將努力創造救命行善的循環,為全球血癌病人尋找重生的曙光。
心理治療的技巧需要時間慢慢熟成,可稱為一種技藝。在這名為「洞人心菲」的私塾班中,既有溫暖療癒,也有犀利覺察。成員分組擔任來訪者和心理師演練諮商,其他成員也加入意見,並由老師點評,適時解說敘事治療的大師精神、關鍵技巧、重要觀念。
平常話不多,看診風格平實不花俏的陳培榕,很受到病人歡迎。他斯文穩重的氣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加上親民的個性,不像一般人心中的醫生總是高高在上讓人望之生畏,他很快就縮短了醫病之間的距離;長輩看他像兒子,較年輕的族群覺得他像父執輩或大哥….
乳癌多年蟬連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新增約16000名以上乳癌患者。面臨可能失去乳房的不安,更有高達1/4以上的乳癌患者會罹患憂鬱症。赴美專攻顯微乳房重建技術的鄭明輝教授能在一次手術中完成「切除患側乳房、立即重建、調整對側乳房」,不但治癒了乳癌造成的生理創傷,也讓患者恢復自信。
和安行的歷史與台灣藥業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台灣自1982年開始推動GMP,醫藥界經歷了一段改革期。創辦人盛維恩站出來邀集同業,籌組「台北市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後來的「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提高行業水準、增進同業交流,更積極與政府溝通,維護業界權益並促進發展,為眾人發聲。
台灣約有92萬名被自律神經失調所困,但確診病患僅有1萬人左右,你或你的親友也可能是其中之一。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症狀天差地遠,所造成的影響與程度也無法一概而論。有1/2到1/3的病患自律神經失調症病患,是在其他各科中檢查不出病因或原因不明的。
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都將被口罩蓋上、被酒精浸潤。新冠疫情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本書是一個台灣的流行病學專家,用台灣這片土地的語言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