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時代~智慧牙醫的四堂半課──從數位轉型到智慧學習
元宇宙到底對牙醫界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和影響?台灣的牙醫界如何善用元宇宙的概念和技術來增進醫技、服務好病患?基於這兩點,曾明清醫師就像當年大力鼓吹牙醫數位學習一樣,內心還是有一股澆不息的熱情,忍不住想要跳出來拋磚以引玉。
元宇宙到底對牙醫界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和影響?台灣的牙醫界如何善用元宇宙的概念和技術來增進醫技、服務好病患?基於這兩點,曾明清醫師就像當年大力鼓吹牙醫數位學習一樣,內心還是有一股澆不息的熱情,忍不住想要跳出來拋磚以引玉。
「媽咪,羊皮毯上有血!」我八歲的兒子像是發現新大陸一般指著那一塊鮮紅驚呼著。這真是再尷尬不過的時刻了。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知道總有一天會跟阿永談女人來月經這件事。我曾經想像過跟他談月經的場景,那應該要是一個設計好的教育時段。但,不是現在啊!
小慧半身不遂七年,懷疑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由父親陪同,來到賴醫師門診。「雖然我下半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了,但拿著導尿管插進自己身體的瞬間,我會覺得我是一個連自己的排泄都無法控制的廢人。」「衣服穿上,就不會看到糞袋;毛毯蓋著,就不會看到尿管。」「這時候我才覺得自己像個人般活著。」
二十多年癌症治療的經驗,讓郭于誠醫師深刻體會到患者和家屬是醫者最好的老師!好醫生除了醫「生」之外,還要能醫「死」!醫生不是神,無法預知病患的未來,但醫者可以成為診間室的一盞溫暖的光,陪伴病患與家屬面對未知的恐懼,甚至走完「善終」的道路。
「醫療常規都是法官說了算!真是莫名其妙!」醫師們憤憤不平地說。「既然這樣,那不如我來收集判決,解析這些『法官認為的醫療常規』,讓醫師們有『醫療常規』可以遵循,知道該怎麼做才不會被告上法庭,才可以有效避免醫糾。」療爭議事件中,真的進入法院程序的比例那麼少,為什麼還要討論這些判決?
百年來,許多人在此耕耘,投入公衛基礎建設,也有許多人投入教育與研究,致力於培育本土教研人才。從日治時期的總督府醫學校、戰後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到1972年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學系,以及1993年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學校區一直是培育臺灣公衛人才的重要園地。
冰冷的醫療儀器一觸碰到皮膚,我逞強已久的眼淚終於潰堤,撲簌簌滑落臉龐。許多畫面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浮現,最後停留在手術前一晚的深夜,我拿著筆在左腳寫下:「謝謝二十年的陪伴,辛苦了。」正式向我的左腳道別,伴隨護理師的聲音,我陷入了沉睡…..
這輩子,我花在論文追逐上的時間已經太多,寫不出論文的恐慌感,縈繞了我大半生。我想為我的人生尋求「第二意見」。我開始寫些短文,像運動一樣持之以恆。我逼著自己要定期寫一點文字:有關病人病歷後面的故事。每次的醫病相遇,都可能是拉動寫作的線頭,病人帶給我的真實感跟細節感太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