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

為醫療診脈,開人文處方

吳明賢,醫者俠客行

「老師們的身教、言教會影響學生,學生跟著老師,可以學到老師的行事模式、如何做選擇、決策,還有價值觀的傳承。」吳明賢說:「我們訓練出來的醫師要有高度,處理的是人而不只是疾病,更高層次更是要可以影響政策,讓社會更健康、國家更強壯」。

Read more

照顧最困難的傷口

湯銘哲,實踐以「人」為本的醫學

「美國的老師把學生當朋友,台灣的老師和醫師很有權威、高高在上,學生不敢問問題,或是問題太多反而挨罵。」愛思考、愛發問的湯銘哲回想自己的求學經歷,才發現原來是台灣傳統的教育觀念,讓自己總是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這件事情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要成為這種老師,鼓勵支持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Read more

脫軌了,也能繼續向前

蔡伯鑫,給懼學孩子被理解的可能

一位病人經歷幻聽、幻覺、多重人格,甚至多次自殺未遂……她苦笑著說:「事情就是從糟糕變成難以理解。」蔡伯鑫盯著她的雙眼回答:「沒關係,我們重新讓這件事情變得一點一點能被理解。」幾次回診後,病人在診間崩潰落淚:「可以不要放棄我嗎?我真的好想活下去。覺得這話很蠢,但我真的想活得好好的……」

Read more

只為良醫,不為名醫

陳錦煌,社區營造治人心

1980年代,「大家樂」賭博遊戲席捲全台,當時「拜神只為求明牌,槓龜之後看醫師,簽中了就找電子花車跳脫衣舞謝神,甚至連小孩子都在台下看。」陳錦煌看不過去,決定挺身而出:「我深刻地體悟到,醫師不應該只關心病人的身體病痛,而是要關心一個人的整體健康,而整體健康,要從環境開始改變。」

Read more

突破困境,站上國際

關皚麗,人道醫療實踐者

台灣的會籍曾一度被國際外科學會(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 ICS)暫停,但在關皚麗的努力奔走下,不止順利恢復,她更排除重重政治障礙在2022年元月成為該學會成立88年來首位女性掌舵者。她充滿豪情壯志地說:「我要成為最頂尖的理事長!」

Read more

預約不怕失智的未來

徐文俊,愛與關係的處方箋

「失智症是一種『關係』的疾病,」徐文俊說,「沒有藥醫好像很可怕,但其實有沒有藥不重要,回到愛的關係,家庭就會重新受到祝福。」他的處方充滿著溫度,「雖然沒辦法治好病人,但我們治癒了患者、照顧者和家人的心,失智症造成的愁苦少了,笑聲就回到了家中。」

Read more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當他得知曾大武衛生所面臨缺乏醫師的困境後,毫不遲疑帶著醫療團隊跨過中央山脈,將愛的力量延伸至台九線南迴公路。一百公里看似遙遠,但在行醫近50年的侯明鋒心中,卻永遠不是距離;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一棒,沒有中斷的理由,「五千公里的索羅門都去了,一百公里的台東算什麼?」

Read more

一雙手、一個聽診器

黃富源,一生一事守護病童

「醫療再進步,都有儀器無法取代的事。」黃富源語重心長地說:「每位醫師的眼、耳、口、手,都勝過檢查儀器。」從醫五十多年,黃富源始終「享受看診,享受解謎,享受傳承」。「我不知道我還能教多久,我只希望在人生剩下的這段時間,奉獻我的所學和經驗,盡力幫助病人,教導學生。」

Read more

醫學是因為人而存在

司徒惠康,顯微鏡裡見大愛

「國衛院是一個量小質精,串連基礎研究、場域驗證及應用、甚至政策推廣的一個研究單位。」他幫自己下了個清楚的定義:「我們不是刻意為了要發表什麼文章才去做科學的研究,也不只是要應付國家什麼政策才幫政府推廣。」他暖暖地說,「我們只是一群科學家,而生命醫學,正是因為人而存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