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式後某天,車子還在停車場,但爸爸不見了,手機也不接,我一直懇求神明保佑,最後爸爸總算接了電話。他在陽明山某處,我立刻明白,他是去那裡回憶以前經常與媽媽和好友們爬山吃青菜洗溫泉的日子。看到爸爸孤單的站在路旁,我心痛的把他帶回車上,他一路上都沒說話。
長照
-
-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返回新港鄉執業。因不願見到鄉親沉淪「大家樂」賭博行為,邀雲門舞集林懷民率團回鄉公演,並創辦新港文教基金會,以教育、文化新思維,讓新港鄉成為台灣社區營造的典範。40多年來,陳錦煌除了治病,並營造健康社區環境不遺餘力,開立「社會處方箋」,溫暖解決社會的病痛。
-
-
小時罹患小兒麻痺,受到醫護人員照顧後,立志成為醫師來幫助與他一樣的人。25年來積極從事公益服務,為特殊教育兒與身障者辦過電腦研習營、音樂治療、免費健檢等,之後更與太太宋立蓉成立「生命勵樂活輔健會」,積極推動手搖自行車運動,鼓勵身障者走出戶外,迎向海闊天空。
-
在偶然的機緣中,一份古蹟保存的陳情書,開啟了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學習。對於疾病與社會問題,他總是喜歡用整體的角度構思,持續關心與堅毅不懈的行動。面對台灣快速的高齡化,如何建構社區在地化的健康照護體系,以生命價值的感動,讓弱勢族群能夠得到在地溫暖的關懷,加上公民社會政策、工具應用及永續發展,是他認為還要努力的重要議題。
-
-
-
-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