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
致力於癌症治療專業機構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7月5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攜手合作,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這份倡議書旨在降低環境致癌因子,推動癌症實證治療準則,提升癌症病人存活率,並響應企業綠能社會永續行動,践行社會企業永續發展責任。
致力於癌症治療專業機構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7月5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攜手合作,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這份倡議書旨在降低環境致癌因子,推動癌症實證治療準則,提升癌症病人存活率,並響應企業綠能社會永續行動,践行社會企業永續發展責任。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對於全台越來越多醫療院所認同、支持並推動永續發展,他表示讚許。他說,醫療院所如何做好節能減碳來保護地球,應從三個方向著手:一是醫院治理要做得成功到位;二是社會扶持要做好;三是要落實淨零減碳、環境保護的工作。
成立台灣第一個心臟衰竭中心,並在林口內科部出走潮、高雄長庚SARS院內感染等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2017年林口長庚急診部集體辭職時,臨危受命接任林口長庚院長曁決策主委,成功留任7成醫師。「同理」與「尊重」,他的管理方式緊緊凝聚長庚每一個人,朝著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一個高度整合性的資訊通訊平台,結合醫療機構、照護機構、相關的人、物聯網量測裝置,以及AI輔助工具,才能有效縮小或彌平遠距醫療的不足之處;道理很簡單,但要具體成功地實踐才是挑戰。
在亞洲每600個新生兒就有一位患有唇腭裂的症狀,以台灣2022年138,986位新生兒的人數來估算,全國大概會有199位患者,而提升70%的持續妊娠率,代表的則是最多可能拯救140個新生命。由此可見,產前的檢查和跨科別專家會診諮詢的意義非常重大,可以拯救許多新生兒的生命。
對於社會參與和公益服務方面的報告,一般企業多以投入的金額、物资和人力的數字做表述,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能對投入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數據,社會影響力和效益,給予更具體的呈現和評估。要達到這個目標,可能需要做長期的投入,才能顯現足夠的證據和效益,所以企業做公益服務也是需要有長期規劃、策略和方法的,而不是出錢處理就好了。
在美國,一般到醫院掛號看診的費用在150到200美金之間,但使用遠距醫療方式,費用大約在49到59美金之間,所以這不僅是減少碳排放,更重要的是降低保險公司的支出和民眾的自負額,這才是驅動遠距醫療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見,給付政策才是影響醫院和民眾就醫服務行為的關鍵因素。
觀察各種醫療照護公益服務,往往具有一次性、偶發性和破碎性的缺失,更不用說個資安全和隱私權管理了。義診醫師孤鳥般獨力奉獻愛心,義診團體大隊人馬長途跋涉到偏鄉,但照護的人有時比服務的人還少,個別醫療專科社團只由人的一個器官作醫療照護標的,慈善機構捐贈效益不明,只得到了感謝狀、照片和故事。
有一位企業的董事長感慨的說,我們職福會的經費非常多,過去都用在吃喝玩樂的娛樂方面,在ESG企業社會責任的引導下,應該考慮指定部分金額作為健康管理用途,不需要很多的預算就可以可以增進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可以更完善企業的ESG社會責任。
TAISE董事長簡又新說,長庚身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醫療體系,背負照護全民健康重任,在甫獲2022「亞太頂尖永續長獎」程文俊主委的帶領下,願意公開承諾推展各項ESG作為,不但立下各醫院表率,也期盼號召更多醫療體系共同響應,齊心為2050淨零轉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