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osts
陳國鼎 KUO-TING CHEN, M.D.
陳國鼎醫師 在顱顏外科築夢為橋
許益超啟動內耳治療新篇章 讓耳朵聽見世界
《控醣:真正改善疾病的飲食法,血糖不失控,還能瘦8公斤!》
龔慧儀 HUI-YI GONG, M.D., PH.D.
龔慧儀醫師 醫療宣教之愛的足跡
鄭博仁 PO-JEN CHENG, M.D.
深耕不輟,勇於創新──鄭博仁專注醫學的築夢之路
《誰說偏鄉不可能?——智能實驗室的築夢實現》
《這樣生活不失智》新書分享  邀你來健腦
  • HOME
  • 精選
  • 脈動
  • 專題
    • 泡泡龍的愛與傷痕
    • WaCare翻轉健康不平等
    • 拯救胎兒
  • 故事
    • 卓越醫術
    • 社會關懷
    • 藝術文學
  • ESG
  • 活動
    • 最新活動
  • 典藏
    • 人文好書
  • 名醫
醫學有故事
  書寫白袍內的真善美,讓醫療的好被看見。
卓越醫術故事社會關懷

生命會教導生命

賴允亮,走出台灣安寧之路

by 賴 麗秋 2021-12-23
by 賴 麗秋 2021-12-23
5.8K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部影片,從出生到歸於塵土,是由一幅幅的影像串接而成,也許很多時候是處於快速播放狀態,讓人不復記憶;但其中肯定也會有如按下暫停鍵時的片段影像,深深烙印腦中。

被譽為「台灣安寧之父」的馬偕醫院榮譽主治醫師賴允亮,憶起自己的行醫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學五、六年級。一路走來,有幾個對他有特別意義的畫面,在生命每個轉折的關鍵時刻牽引他做下選擇。

1990年,馬偕醫院創設台灣首座安寧病房。身為計畫主持人及病房主任的賴允亮也被稱為「台灣安寧之父」。
(圖/林建榮攝)

這些重要場景有個共同之處,就是在人們遭遇苦難時,伸出援手者與被救助者間的互動。其中流淌出的真摯感情觸動賴允亮的心,繼而傾畢身之力,推動台灣的安寧療護與教育。

「生命教會我很多東西,是生命在教導生命、在影響生命」賴允亮感性的說:「所以,我也要用生命去教。」

小學生比膽量 播下助人種子

出生在宜蘭的賴允亮,就讀的羅東國小就在羅東聖母醫院旁,中間有條不大不小的水溝。小學五、六年級的男生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同學們常常比賽跳到對岸再跳回來,賴允亮常常全身溼透,回家被修理。「為什麼要比賽跳水溝?」「因為水溝的另一邊剛好是聖母醫院的太平間。」在當時尚不懂人間生死的小孩心中,這只是場單純的比膽量遊戲。

有一回,賴允亮跟同學的試膽比賽更進一步,不只要跳過水溝,還要再繞房子一圈。提心吊膽的他小跑著繞過建築,剛好遇見有位穿著白衣的醫療人員,背著一個昏倒的人走進去。順利完成比賽的賴允亮,一面接受同學的歡呼一面想著:「當發生事情時,有一個人去幫助另一個人,這樣的感覺好像不錯。」

經營著貨運業的家裡沒有任何醫療相關背景,孩提時最常玩的遊戲也是假扮貨車司機,但那一幕穿著白衣全時全候與病人為伍的影像,卻不時會在他腦海中閃過。「我後來特別去查了一下,這位穿白衣的人正是羅東聖母醫院的高修士,他的一生都奉獻給醫院,在病人堆穿梭,做著病人需要的工作。」這幅畫面從此定格在賴允亮的小小的腦袋裡,埋下了助人的種子。

助人的畫面與念頭一直存在賴允亮的腦海中,學生時期他也常參與育幼院與山地醫療活動,把愛送到弱勢與偏鄉。
(圖/賴允亮提供)

牧師,我也來學counseling好不好

早年宜蘭是交通不便的後山,會受到家族鼓勵的事,大概就是上台北唸高中這件事。賴允亮也依循著這條路,考上第一志願建國中學。他自嘲說,高中時候因為愛運動、愛玩,沒有很認真唸書,雖然隨波逐流選擇往醫科報考,但大學聯考並沒有考好,最後上了北醫藥學系。

「北醫吸引我的地方是因為可以玩,」賴允亮大笑道:「有橄欖球、有足球,而且藥學也是屬於醫學,發明藥也很好。」家人們沒有因為考不好有任何微詞,大學生涯就在邊學邊玩中接近尾聲。畢業前夕,他才開始思考未來的出路,是要到醫院包藥、當藥廠代理、還是回宜蘭開藥房?還沒釐清頭緒,就入伍當兵去了。

某次放假,賴允亮走進了一間教會,見到牧師陪著哭哭啼啼的一家人從個房間中走出來。他拉著牧師好奇地詢問剛剛在做什麼?牧師說他在counseling(諮商、輔導)。

賴允亮是虔誠的基督徒,定期參與教會活動與服事。
(圖/賴允亮提供)

Counseling引起了賴允亮的興趣,加上當時正為了前途發展感到茫然,他便跟牧師說,我跟你一樣也去學counseling好不好?「當時牧師跟我講了一句話,我覺得那是我人生的轉捩點;」賴允亮認真地說:「他跟我說『不要,你去唸醫學院當醫生,以後整天讓你counseling。』」

與一群人談著很心裡的問題,了解那些哭、痛苦與不舒服,人的心與心之間是非常接近的。

當牧師與那家人從房間裡走出來,傷心卻帶著一點如釋重負的畫面,與小學那個穿白衣的醫療人員同時定格,且包含著相同的意義——「跟人很近」。

兩幅畫面串在一起,成了賴允亮決心成為醫生的關鍵。而影響賴允亮從醫的這位戴吉雄牧師,之後更擔任台中生命線協會的主任,從懸崖邊拉回許多生命。

家人支持,努力成為父親期待的仁醫

決定重考醫科,賴允亮心裡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當時還沒有學士後醫學系可讀,想當醫生唯有重考大學一途。「都畢業了還讓父母養?應該是賺錢來養父母才對,真的要繼續唸書嗎?」他相當掙扎。

當他跟父親坦白想重考醫學系的決心時,父親沈默了一會對他說:「原本以為你藥學系畢業後會從商,走進社會。社會這所大學,裡面要學的東西很多,我可以傳授經驗給你,跟你一起面對。但你決定要當醫生,那個地方我不懂,無法帶著你走。我只知道兩件事:一是白色巨塔裡不單純,我要幫你也幫不上,」爸爸語重心長地繼續說:

「另一件你要記住,當醫生很容易活在掌聲與眾人尊敬的目光下,你會變得不懂世事,不知要多感謝、不知病人的辛苦。你要小心,不要成為那種人。」
開明的父親給予賴允亮無限的支持與鼓勵,讓他決定在退伍後重回校園念醫學系。父親也叮嚀他,千萬不要成為不懂病人痛苦、高高在上的那種醫師。
(圖/賴允亮提供)

父親的一番話充滿對孩子的愛與支持,也對賴允亮成為一個具有仁心的醫生充滿期待。這段父子對談影響了他一輩子,更在成為醫生後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只專注在醫學上,要讓自己多往外走、接觸人群。日後他對一些公益、慈善團體的活動,也積極的參與。

病理科,如神指引入迦南地

賴允亮原本計畫當個婦產科醫生,還畫了發展藍圖:「回宜蘭執業後,要做很好的婦幼工作,讓小孩從胚胎時期就受到好好的照顧直到平安生產。救護車怕塞車,還要買一台直升機緊急支援……」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都在他腦袋中翻轉著。不料熱門的婦產科卻要求要有醫師執照才能應徵,計畫還沒開始就遇到難題。

這時,太太的親戚,也是位知名婦產科石孜理醫師對他說:「你去病理科吧!」病理科?賴允亮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去病理科?但擁有虔誠信仰的他,相信神會引領著他往前走,因此決定聽從長輩的建議踏入了實驗室。

初入病理科,賴允亮時常忙到深夜。除了許多切片,賴允亮還會接觸到不少屍體。有時可能是一隻腳,有時則是嬰兒的屍體。看著可愛的小孩躺在門內冷冰冰的解剖枱上,與門外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賴允亮開始認真思考:「生與死間只有一線之隔,但差距竟如此大。」這份衝擊,也為他看待生命的角度打開了新的境界。

「那時候每天下班回家,就好像從線的這一邊跨到另一邊,即使孩子很吵、亂大便,都還是覺得他很可愛。」他笑著說。且因為病理需要接觸各科不同的疾病,他要查看很多醫學書籍,「把以前在操場上的時間通通拿去看書了。」也是在這兩年,賴允亮不但將執業需要的證照都考完,豐富多元的病理經驗也為之後的醫學道路打下了厚實的臨床基礎。

待在病理科整整兩年,賴允亮重新思考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打下了厚實的醫學基礎。
(圖/賴允亮提供)

回想起這段經歷,賴允亮說石長老就是他生命中的天使,引領他來到了迦南地這塊美麗之地(聖經中的應許之地)。他也笑說,當時可是非常辛苦,還自我懷疑怎麼當醫師當成這樣?如今想來,這些進入迦南地前辛苦的過程,不但讓他可以用更篤定的心,從多元的角度為病人診斷;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重視,讓他更珍惜家庭。「讓我的人生有了180度的轉彎。」他篤定的說。

進入腫瘤科,為病人找希望

兩年的病理科工作,開拓了賴允亮的視野,當時在醫院其實尚未有腫瘤科這個科別,唯一與腫瘤勉強可以攀上關係的只有放射腫瘤科。馬偕醫院在1982年時籌設放射腫瘤科,從榮民總醫院延攬了鍾昌宏醫師,開始招兵買馬。在石長老建議下,原本準備當婦產科醫師的賴允亮被一把推進了放射腫瘤科。

早年,提起腫瘤幾乎等於絕症。尤其是肺癌,通常發現時幾乎已經到了末期,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我的任務,就是在沒有希望之中,找到一絲希望。」

沒有希望為何要治療?賴允亮溫柔地說:「雖然希望渺茫,但對病患跟家屬來說,還有好多好多的問題,需要被回答。」
癌症在當時還是絕症,不論是病患或家屬,都有滿滿的疑問需要被回答。賴允亮會耐心地回答所有的問題,引導他們正面積極地面對最後的時光。
(圖/林建榮攝)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與病患家屬約時間解釋病情時,居然來了三四十人。面對一大群家屬,他借了一間會議室開始解釋病情,彷彿應驗了當初戴吉雄牧師說的,整天都在counseling。雖然結局終究難以改變,但了解「為什麼」對他們的意義其實非常重大。

澳洲受訓,安寧的序幕

主治醫師第四年,賴允亮有機會前往澳洲接受內科腫瘤訓練,這也成了他日後踏上安寧療護的起點。

放射腫瘤科利用放射線來治療腫瘤,但有許多嚴重的患者需要床邊的照顧,打營養針、止痛、化學治療等,這些都是他臨床訓練的重點。然而病人們心裡有太多的憂傷,親情、離別、希望、生死……等問題,學到了技術卻治不到內心的痛苦,讓賴允亮非常困惑,卻找不到解答。

直到訓練接近尾聲時,賴允亮接到醫院來信,請他找時間再去學習觀摩安寧醫療(hospice)。當時的指導教授Dr. Lickiss是位身材高大、講話直接、大嗓門的女性,但只要一到病人床旁,即便對方已經昏迷沈睡,她還是會像遇到老朋友般跟他們說話,「很冷嗎?」「今天比較安靜喔!」甚至親自幫病人脫下襪子做檢查,再好好穿回去。

這一幕如同一道落雷,深深震撼了賴允亮,

「我當初喜歡的醫療,不就是這樣子嗎?」沒想到在腫瘤內科找不到的答案,就藏在安寧病房中。「這種關懷跟感動,是安寧醫療裡很特別的東西。」

他形容自己如同「聞香下馬」,撲在安寧病房不斷的學習,想著一定要把這份精神帶回台灣。

澳洲受訓成了賴允亮(右一)安寧醫療的啟蒙,之後他更赴全球各地的醫療機構參訪借鑑,希望打造出最適合台灣的安寧病房。
(圖/賴允亮提供)

眾志成城,台灣安寧療護正式起跑

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馬偕醫院自1988年9月開始籌備,終於在1990年3月13日成立台灣最早的安寧病房,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也在同年成立。1998年,初期只有18床的安寧病房擴大成為獨棟的「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雖然與初代病房只相距短短的20公尺,但中間卻歷經了整整8年的努力。矮矮的4層樓,卻只有少少的63床,從醫院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坪效利用率簡直低到不可思議!這就是「金錢」與「價值」間的衡量,賴允亮說,也代表馬偕推動與支持安寧照護的決心!

安寧病房中,有一內一外兩個出入口,一邊是醫護人員進出的門,另一側則是面向綠蔭匆匆落地窗。「對著護理站的門是醫學的照顧,對著花園的是心靈的照顧。」賴允亮介紹道。

陽台外寬敞的廊道讓病床進出無礙,病人們可以舒服地面對充滿綠蔭的中央花園,感受午後溫暖的陽光與微風吹拂。
(圖/林建榮攝)

四樓還有一個特別的「沐光屋」,引入了自然的光線與柔和的燈光,小水池座落一旁,靜謐的氛圍讓人心靈霎時沈澱,忘卻一切煩憂。家屬與病患不但常常來沐光屋內放鬆,賴允亮偶爾也會來充充電。

而除了臨床照護,安寧人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陪伴」。他常帶著學生與護理師到每位病人床邊,從兒孫在哪工作唸書,聊到誰欠了誰多少錢,彼此相處就像朋友與家人一樣自然。某次有個病人跟賴允亮說他非常非常想抽菸,但院內禁菸怎麼辦?「我就帶他走到院外的角落,陪他抽了一根。」賴允亮吐了吐舌頭頑皮地說。

燈光在鋥亮的地面上反射出一個十字架,沐光屋將光明照進病人心中,也是賴允亮最誠摯的禮物。
(圖/林建榮攝)

種樹的人最快樂,人文為醫學根本

長期堅守在安寧療護第一線,賴允亮推動了安寧專科醫師制度、參與安寧病房與居家設置標準,更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等……30多年下來,台灣安寧療護展現的品質,已經躍居全球第六、亞洲第一。

除了打造第一座安寧病房,賴允亮(後排右一)還參與設立安寧緩和醫師制度、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籌備亞洲太平洋區安寧緩和醫學會…等,讓台灣的死亡品質躍升為世界的前段班。
(圖/賴允亮提供)

對於他在台灣安寧療護推動的成績,以及被譽為「台灣安寧之父」,賴允亮搖著手直笑著不敢居功,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他只是順著老天的安排走下去;就像在他辦公室牆上掛著的一群駱駝走在沙漠中的照片,每當一陣風吹過,揚起風沙淹蓋了前方的路,行走的駱駝永遠只知道前面的那一步。 在2009年卸下安寧療護教育護示範中心主任,又在2020年再卸下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職務,逐漸退居二線。

「我只是種樹的人,」他灑脫地笑著:「辛苦歸於我,價值歸於全人類,而且我是最快樂的那個。」
細數歷年安寧團隊夥伴的名字,賴允亮說這都是同仁們的功勞,他只是順著老天的安排道路走下去而已。
(圖/林建榮攝)

他在每屆醫學院的最後一堂課「醫者何許人也」,都會放上一張「The Guardian Angel」的畫作,希望大家都能謹記醫者助人的初心。他說,將來大家一定會面臨一些人生的困難與抉擇,他舉自己為例:

「價錢會令我心動,但我追求的是價值,所以選擇跟生命在一起。」

30年前他投入了安寧這個無利可圖的領域,「我現在衣服也沒破,鞋子也還能穿啊!」母校北醫醫學人文研究所「以醫學厚植人文,以人文實踐醫學」的精神,也在賴允亮身上成了具象的存在。

賴允亮用「守護天使」的畫作鼓勵學生要幽谷伴行,並思考成為醫療人員後,會成為圖中的哪一位?可能是守護的天使、陪伴的姊姊、也可能是被守護的人。
(圖/賴允亮提供)

鷹揚可以借力使力,生命也是如此

問到安寧的意義,賴允亮說了一個網路上老鷹的故事。在美國有種壽命可達70年的老鷹,但當牠們活到40歲時羽毛會因為過重而無法飛行,腳爪、鳥喙也因為太長,無法順利抓住獵物甚至會啄傷自己。反觀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忙碌了一生,才剛要開始享受美好退休人生時,疾病就悄悄找了上門。

老鷹是賴允亮最愛的動物,因為牠象徵著即使生命受到苦難,還是可以乘著靈性的氣流而飛翔。
(圖/賴允亮提供)

失去獵食能力的老鷹,會拔掉自己的指甲,啄掉羽毛,再對著石頭把鳥喙敲掉,靜待指甲羽毛重新長出。「生命從苦難開始,」賴允亮說:「老鷹重生後,還可以乘著上升氣流繼續飛翔,人也要在經歷苦難後,才能體認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安寧療護就像是協助老鷹重新飛翔的氣流,「醫學沒辦法醫治,但我們可以陪著他們把生命『活』到滿滿的歲月,而非靠著機器藥物『撐』下去。」他說:「在最苦時刻的陪伴,幫他們找到生命的價值,對生命勇敢,這就是安寧中身、心、靈的靈性照護。」

看見所愛的人在床邊陪到最後,生命就是如此靠著靈性翱翔,延續下去。

台灣的安寧之路才剛起步,但相信只要沿著賴允亮開拓出來的道路,面對生命終幕,我們也將不再驚怖。

除了有家人陪伴,病人們還有賴允亮這樣的好朋友待在身旁,一起讓生命勇敢。
(圖/賴允亮提供)

賴允亮

YUEN-LIANG LAI, M.D., R.PH.


前往澳洲、英國、美國接受臨床腫瘤訓練,受感動而踏入緩和醫學,並將所學帶回台灣。1990年擔任台灣第一間安寧病房主任,1999年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創會理事長、2000年推動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立法,是亞洲之先。迄今在醫學會中仍持續親身參與迄今仍持續以理監事身份參與服務,推動國內安寧緩和醫學。

於1990年催生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並任歷屆董事迄2021,持續推動專業人員訓練及民眾宣導工作。國際事務方面,1999年參與籌備亞洲太平洋區安寧緩和醫學會成立(Asia Pacific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Network ),推動且爭取台灣成為創始會員及永久會員,奠定臺灣本學科的國際地位。於2004-2007年間擔任APHN 主席,致力提升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服務的國際能見度。目前已有超過100篇的學術論文發表,期待在感動與愛心中加入技巧與方法、在醫學科技中融入人文關懷,增加苦難生命中病人的福祉,更期許醫療人員能成為病人的「守望者」(Watchman)。

查看更多

Facebook Comments Box
安寧生命馬偕

延伸閱讀

范綱維KANG-WEI FAN, M.D...

2024-01-11

雖失去依然感謝 彭純芝,為急重症兒童賽跑

2023-08-24

彭純芝CHUN-CHIHN PENG, ...

2023-08-24

<杏林雙傑> 陳持平・許德耀藝術創...

2023-08-07

醫界齊聚 追思免疫先驅韓韶華教授

2023-03-04

黃富源FU-YUAN, HUANG, M...

2023-02-20

一雙手、一個聽診器 黃富源,一生一事守護...

2023-02-20

陳榮基RONG-CHI CHEN, M....

2022-12-01

張重義CHUNG-I, CHANG, M...

2022-10-27

Boys, be Ambitious! ...

2022-10-27
previous post
住院醫師 AAD 的行前建議
next post
最特別的一天

Recent Posts

  • 陳國鼎 KUO-TING CHEN, M.D.

    2025-04-25
  • 陳國鼎醫師 在顱顏外科築夢為橋

    2025-04-25
  • 許益超啟動內耳治療新篇章 讓耳朵聽見世界

    2025-04-04
  • 《控醣:真正改善疾病的飲食法,血糖不失控,還能瘦8公斤!》

    2025-04-03
  • 龔慧儀 HUI-YI GONG, M.D., PH.D.

    2025-04-03

Popular Posts

  • 1

    一雙手、一個聽診器

    黃富源,一生一事守護病童

    2023-02-20
  • 2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2023-03-09
  • 3

    醫學是因為人而存在

    司徒惠康,顯微鏡裡見大愛

    2023-01-12
  • 4

    從大醫院醫生工作的 3 條軸線,談談「總醫師」究竟是什麼?平常到底都在幹麻?

    2021-09-08
  • 5

    再進一步,照顧更多病人

    王照元,點亮高屏生命之光

    2023-02-02

熱門文章

  • 一雙手、一個聽診器

    黃富源,一生一事守護病童

  •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 醫學是因為人而存在

    司徒惠康,顯微鏡裡見大愛

Follow Me

Follow Me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聲明
  • 作者群

© 2021 uStory Co., Ltd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權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s 政策,欲了解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聲明。
Accept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ese cookies ensure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
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Analytics".
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 monthsThe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to record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Functional".
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s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Necessary".
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Other.
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Performance".
viewed_cookie_policy11 monthsThe cookie is set by the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and is used to store whether or not user has consented to the use of cookies. It does not store any personal 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to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 feedbacks,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relevant ads and marketing campaigns. These cookies track visitors across websites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customized ads.
Others
Other uncategorized cookies are those that are being analyzed and have not been classified into a category as yet.
SAVE & ACCEPT
醫學有故事
  • HOME
  • 精選
  • 脈動
  • 專題
    • 泡泡龍的愛與傷痕
    • WaCare翻轉健康不平等
    • 拯救胎兒
  • 故事
    • 卓越醫術
    • 社會關懷
    • 藝術文學
  • ESG
  • 活動
    • 最新活動
  • 典藏
    • 人文好書
  • 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