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不會沒關係,老師和媽媽陪你換條路走
文/余懷瑾老師(TED講者)
我曾經是公立高中老師,擅長班級經營和課程設計。
我在TED上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演說,「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六分鐘的影片,我說了兩個故事,想讓家長和老師明白,大人帶頭做,孩子看著看著才會做。故事裡的主角,恰恰好是身心障礙學生。
以弱勢學生作為演講的主題,是因為關鍵少數受到重視,才是邁向教育平權之路。經常有學校邀請我主講特教講座,我都聚焦在打造友善的學習氛圍,尊重與包容每一個獨特的個體,也因此結識許多盡心盡力的特教老師。
特教老師跟我分享他們的工作,協助的是學習弱勢的孩子,也說校園中特殊生人數最多的,是學障。這些學生不容易從外觀上判定,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看起來聰明精靈,能言善道,四肢健全,追趕跑跳,但是課業表現上卻不盡理想,常被認為不夠努力、偷懶散漫。事實上,讀書寫字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不曾經歷過學習困境的人,很難體會怎麼有人學不會。也難怪有些老師與家長極為用心,面對孩子始終跳行跳字的閱讀,或者搞不清字體左右邊該如何書寫,對孩子多所責備。這兩種經驗我都有過。孩子學不會的挫折感,曾經在我眼前上演過無數回;家長教不會孩子的無力感,更是日日夜夜讓我揪心。
我的女兒安安,早產,八百多公克,產程缺氧導致腦性麻痺,醫師說她這輩子注定癱瘓。我積極地帶她復健,期望她能夠行動自如;參加認知課程,希望她能夠與外界對話。我心裡早有準備,她就是個學習很慢、很慢、很慢的孩子。
我以為心態上做足了萬全的準備,但行動還是跟不上情緒。六歲前,串珠串不進,半小時一顆也串不進,手指頭不靈活,話講不清楚,我忍不住放聲罵她。接下來的畫面,大家可想而知,安安放聲大哭,更加恐懼學習,得花更多時間安撫。一整天下來,這樣的情節重複不知道多少遍,淚水淹沒了生活,日子過得荒腔走板。
小學一年級,其他孩子們輕鬆地描著ㄅㄆㄇ的習字本,安安怎麼樣就是無法依著簿本上的線條書寫。我抓著她的手練習,再放手讓她自己寫,重複著一樣的動作,仍舊無法依樣畫葫蘆描出線條。不得已,只好拜託老師讓她直接學寫ㄅㄆㄇ,跳過描寫的過程,理由是她不會描。很多人問我:「描字不是比較簡單嗎?怎麼不會描呢?」告知老師安安的狀況,講的次數過多,連我也覺得尷尬。不過,這就是事實。
愈接近就寢時間,作業無法完成,就愈沒有耐心。我不自覺地嗓門愈來愈大,幾近嘶吼,安安愈來愈卑微,就像被縮小燈照到了,縮得小小的。作業一天寫得比一天晚,沒有寫完的時候,我還是一題題地教,明明知道她學不會。就像填鴨,自以為教完了,她抄了答案在習作本上就會了,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一直到我的班上出現了能力弱勢的身心障礙學生,我學著放慢腳步等他,也為安安的學習帶來契機,「慢慢來,我等你」成了我的經典名言。
當出版社邀請我為王意中老師新書寫推薦序,我義不容辭地允諾了。書裡的許多場景和對話,活脫脫像是記錄著童年的安安。意中老師溫暖而細膩的文字,撫慰了過去的我。更讓我感到激動的是,將有無數在家庭與校園中被忽視或誤判的學障孩子,因為這本書問世而能找到學不會的理由,不需要承受過多的責備與壓力。光想到這裡,我有種普天同慶的快樂。
書中用故事案例,讓大家理解學障孩子所面臨的問題,點出了學障為什麼會被誤解,學障帶來的限制與痛苦,也為親師生鬆綁,教我們如何面對學障生,調整思維。心態轉變就能因材施教,給予彈性,用肯定取代責備。不要被分數框架,孩子換條路走,看看不同的風景也挺好的。
推薦焦慮孩子學習的家長和老師先打開目錄,挑出您想看的章節,您會發現這本書是解藥,意中老師是愛的使者。不管您的孩子是不是學障,當他學習有困惑時,我們能從書中理解他的無奈,也能應用方法陪伴與支持孩子。謝謝老師寫了這麼棒的書嘉惠人間。
學障生需要的「治療」,和你想的不一樣
文/趙文崇醫師(埔里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引發幼童在進入學齡之後,學習低成就的原因很多,「學習障礙」是原因之一。在醫學界稱為「特殊發展性學習障礙」。
在台灣,學習障礙已成為需要特殊教育協助最多的學生。他們的困難,不像腦性麻痺兒的困難是「非進行性」的「運動」障礙。腦性麻痺兒的傷害是停留在一個時間點就不再惡化,而嬰幼兒的中樞神經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接受適當的復健療育,功能會日漸改善。
我們關心學習障礙,因為它是外表看不出來的隱性障礙,卻有著慢性病的本質。孩子的核心困難會轉變:嬰幼兒時期,語言的發展呈現遲緩的現象;入學後,學習低成就、習得無助的心理高牆逐漸出現;進入職場、成家立業後,心理的障礙則成為社會溝通很難跨過的門檻。臨床上,我們看到有順利脫困成功的正向案例,也看過失敗的,甚至是以悲劇收場的個案。不過,視這些學障生的成長環境而定,他們日後的學習成長與發展成就,仍有無限的可能。很多的遺憾是可以預先避免的,端看學障生本人、家長、學校與社會,怎樣協助學障生建立自己。內心的自我肯定非常重要!
本書作者詳細觀察學障生在課業上的掙扎與心理的困惑,也看到他們和家庭、老師、同學間的互動中,所產生的誤解和對立。這些都會促成日後孩子社會性正向發展的攔阻。
第一章談到一年級的小學生,必須在短期內學兩套以上的視覺語言。中文學習的不友善,包含意符文字和說話語言彼此的不透明,逼得學障生常常看不懂、不會念、不容易記,或寫不好。本章強調,學習障礙是隱性障礙,外表別人看不出來,內心卻自己知道。學障不是殘障,是門檻,是體質。
第二章談到對系統性符號學習的困難,是一輩子的,不是努力就可以痊癒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功不唐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長輩們如此諄諄期許,學障生內心卻不是這樣認為。他們在課業上的成就與投入的努力程度常不相配,事倍功微是常事。
第三章談到了學習障礙學生的學業成績不好,並不是因為他笨,而是教學和評量的管道、所用的工具不適合他。由於成績的低下,學障生常常被同班的同學恥笑,而老師無心的口頭禪「笨蛋」,也常會深深刺傷原已遍體麟傷的學障生。學障生的讀、寫、算能力雖然有異常,但是社會溝通的認知學習是正常且完整的。學障生有榮辱之感,對環境刺激有趨避之能。對於課業學習上的低成就,他們內心的痛苦實在說不出來。
第四、五章談到「適性的教育」不是口號,而是真實的解方。學障生對新事物的學習不是不能好,而是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很多異常行為,是反覆經驗失敗、委屈、挫折所產生的異常回應,因此,正確診斷與後續的行為教導及策略介入很重要。不是父母親知道原因就好,不是有適當的特教安置就好,也不是師長包容體諒就好。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知道、了解自己不同的學習體質。
第六章,作者觀察到所謂「公平性」的問題。每個孩子本來就是不一樣。有人是狀元才,有人是師傅的料子。會讀書的,他們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不必熬夜就可以有好成績。有些孩子則是師徒制的學習者,從跟隨師父的做法逐漸發揮技巧,有天會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學障生的學習瓶頸在於時間和空間。他們不是學不會,是學得慢。大部分的學障生是做中學,而非學後做;他們是做事的孩子,不是讀書的孩子。因此,在學校的課業上,基本的學習要慢慢來,快不得;學習評量的空間也要有彈性,值得留意。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仍然有效。但我們要思考的是:要治療什麼?要預防什麼?
在學障孩子漫長的生命旅程中,他們所需要的治療是,讓他們明白且接受自己的學習方式與他人不同;預防因對學習體質不同而適應不良,所產生的長期心理障礙。
二○二一年九月十六日
我為學習障礙寫一本書
走進學習障礙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知道自己是個非常敏感的人,也很清楚在人生中,最忌諱被引爆的大地雷就是被誤解,一次觸碰就足夠讓我的內心傷痕累累。所以,實在不敢想像長年以來,反反覆覆、始終處於被誤解狀態的學習障礙(註)孩子,那如同經歷一場又一場無情戰火的內心廢墟,該如何承受。
我不敢想,卻又不能不直視。
是該走進這群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了。
對不起,這本書來晚了。從這本書開始,我們該讓學習障礙孩子合理地被看見與被對待。
寫這本書的用意,是希望成為一本「橋梁書」,將長期以來在教室的角落裡、人群中、分數底下,被冷落、被誤解、被忽略與被不合理對待的學習障礙孩子,藉由寫實的描述手法,觸及他們隱而不為人知的感受。
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父母與老師明白,孩子的身心特質與學習歷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避免艱澀、複雜的專業詞彙形成閱讀的高牆,造成閱讀上的理解阻礙,進而錯過協助孩子的黃金時機。
從理解「異質性」開始
學習障礙孩子的異質性很大,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與數學障礙。在細膩地瞭解這群孩子之後,讓我們擺脫對孩子的偏見,避免不合理的期待,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誤解與要求。
我們沒有合理地關照與對待這些孩子,在遭受無盡的扭曲、誤解及長期學業低成就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陷入委屈、沮喪、挫折、無助、焦慮、憂鬱、絕望、逃避、拒絕、放棄、低自尊、低自信及自我傷害等狀態,使得問題更加複雜,情況每況愈下。
父母與老師很容易混淆「學習障礙」、「學習動機低落」與「學業低成就」三者之間的關係。另外有些類型孩子的情況,容易與學習障礙混淆,或者出現共病,我在書中將有詳細說明。
書中,你將發現許多寫實的畫面與身旁的孩子似曾相識,而有所共鳴。這些案例都經過特別的處理。
「神經心理功能」的困擾,造成學習障礙
在超過兩千場次的演講中,最難以詮釋的就是學習障礙,而我常在想現場的聽眾(主要是老師們),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對於這群孩子來說,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比如調整、修正輸入(例如閱讀)與輸出(例如書寫),會是降低壓力的最主要關鍵。但是這一點很容易與第一線老師相衝突。別的不說,工作量增加,就會讓老師望而卻步。
很現實地,教學現場的老師已經很忙了,假如我告訴老師「你們應該額外再怎麼做……」,大概會讓老師想翻白眼吧,覺得這位心理師實在太不貼心,也太不切實際。
其實,如果父母與老師在心態上願意改變,至少,相信這些孩子並不是故意的,他們確實是在「神經心理功能」上有不為人知的困擾,就能重新看待這群孩子的學習方式,進而做一些些小小的改變。
一本書的力道或許微弱,很容易消失在茫茫書海中,但我相信當你翻開書閱讀,這本書的力道就會逐漸增強。有更多人看見,就有機會讓這群孩子多一些被瞭解的可能,這是我的小小奢望及期待。
【註】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十條:
本法第三條第九款所稱學習障礙,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前項所定學習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
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三、聽覺理解、口語表達、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難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