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志遠醫師
來談一談挫折。
在我十八歲之前的世界,功課就是一切,在那個時空背景與社會氛圍下,什麼都不用管,把書讀好就對了;只要功課好,就是好學生,就不會有煩惱。
於是高中聯考、大學聯考一路過關斬將,順利考進醫學系,那時候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什麼是挫折。
進了醫學院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一整班都全國最優秀的高中生,還是得分出第一名與最後一名,我就是後段班的學生,以分數論英雄的成王敗寇的價值觀下,我就是那個寇;我把重心轉向社團,參加活動、辦活動,可惜目空一切的個性沒改,當某年我輸掉了社長選舉時,無法承受挫折的自己,覺得有如世界末日一般,功課不好、社團又失利,到底自己還剩下什麼?
若說那段消沉的日子,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讓自己體認到「世界上是有挫折的」。
大學的時候失戀過,很喜歡的女生和別人在一起,曾經很傻很天真地在大雨中問對方:「我哪裡不好?我付出不夠嗎?」接下來就是一段痛苦的情傷日子。
在那次挫折中,我體認到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應該說大部份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行醫的過程中,我觀察到許多醫學生或醫師(也包括我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度都極低。或許是求學中多半一路順遂,又或者說讀書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
進入職場之後,受的挫折越來越多,事情沒做好被上級醫師罵得狗血淋頭、病人的事沒處理好被罵被羞辱被投訴被告…
或許是臉皮越來越厚,或者是心理素質越來越強大,我始終秉持某位前輩告訴我的話:「工作的本質就是在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度。」
住院醫師訓練結束時,當時服務的機構並沒有給我晉升主治醫師的機會,這是職場生活中遭遇最大的挫折。當時和史迪普舉家遷移,搬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醫院重新開始,每回想起那段人生不確定感極重的日子,還是心有餘悸…
前幾年遇到一個讓我痛苦不堪的醫療糾紛,連向來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自己,許多個夜晚都跟史迪普說:「算了~不想做了…」
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事,好像可以輕描淡寫帶過,彷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在當下,每個挫折都是一個坎,如果想不開跨不過去,或許就是一個悲劇…
挫折就是挫折,那種痛苦是真實而且刻骨銘心的。
成功與挫折,本來就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事。不需要用現在的挫折,來否定過去的成功;同樣地,即便現在成功克服了,也不需要隱藏曾經挫折帶給自己的痛苦。
遇到絕處沒什麼大了,絕處逢生才需要本事。
本文經傅志遠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關於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