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文/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若提到古代關於酒的故事,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史記.滑稽列傳》裡的淳于髡。有次齊威王問他飲酒多少會醉呢?淳于髡回答:「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齊威王聽了氣噗噗:「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淳于髡於是開始解釋:平常大王賜我喝酒,御史在旁,執法在側,我喝得戰戰兢兢,只敢喝一斗;但等到晚上「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開始有一些色色的不是,我是說開趴的氣氛時,我就可以喝到一石。
淳于髡的寓言主要在勸齊威王切莫縱飲無度,不過這個勸諫法可能不算科學,還有點搞笑的成分。此後專門描寫酒的文學作品,應該就是西漢鄒陽的〈酒賦〉。當然,這篇收錄在《西京雜記》的作品向來有偽之爭,可能未必是鄒陽原著。而且〈酒賦〉與其說在寫酒,其實更在描寫宮廷宴飲的時刻,譬如「凝醳醇酎,千日一醒。……召皤皤之臣,聚肅肅之賓,安廣坐,列雕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等等。
到了六朝,士人狂喝縱飲就更常見了,我們熟悉很愛喝酒的劉伶因為老婆勸他戒酒,寫過一首〈酒德頌〉,還稱「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老婆是為了他好,他還在那邊講×話……簡直是欠罵!肯定已經酒癮入膏肓了。
廖泊喬醫師的新書《文豪酒癮診斷書》,從成癮與科學的角度來解釋詩詞裡與酒有關的故事,而且書裡聚焦的知名文士,如狂飲成性的李白、杜甫,以及試圖戒酒的白居易、辛棄疾、陸游等,都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大文學家。再結合廖醫師對於成癮醫學的研究,讓本書從體裁到架構、從發想到實踐,以文本作為立論基礎,展現出深入淺出的評述以及專業知識的分析,讓你對這些可能讀過、背過的唐詩宋詞,有了更科學的理解。
相對我等文學研究者通常從社會脈絡、外緣因素等來解釋古人飲酒的原因,生理性需求、成癮的病徵,則肯定是嗜酒的關鍵,但飲酒從心靈與想像世界來說,還有著逃讒避禍的厭世情結,或飲酒佯狂的避世嚮往,也就是這些生理與心理的因素交織,構成了一位詩人文豪多彩豐姿的樣貌。有張我很喜歡的迷因哏圖,是一隻喝到茫或嗑到ㄎㄧㄤ的貓咪,背後則是彩色底圖,底下文字說明「奇怪的知識增加了」,這正是我讀《文豪酒癮診斷書》一書的心得與體驗。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文/黃名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科主任)
酒精,從石器時代以來,已經情繫人類超過一萬年了!它的用途廣泛,舉凡宗教儀典、醫藥目的(如消毒止痛)或社交活動,都佔有一席之地;它的面貌多變,可以帶來歡樂、解愁、放鬆、展威,也會造成失控或暴力;它的觸角多元,不僅與婚喪喜慶、春夏秋冬、喜怒哀樂共影,也常入詞於梅蘭竹菊、日月星辰和風霜雨雪;它的出入幻化、穿梭無界,對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又深又遠。
酒精是生活中除了咖啡或菸草最常見的成癮物質,古籍篇章早已呈現了古文明對其潛藏成癮問題的隱憂。雖然人們知道酗酒會帶來各式各類的社會或健康問題,但是以「疾病」的角度來看待長期酗酒,根據記載,最早是一七八四年的班傑明.羅斯(Dr. Benjamin Rush),他提出長期酗酒是醫師應該治療的問題。一八四九年,瑞典首先提出「酒癮」(alcoholism)一詞,約在同期,醫學開始研究酒癮,一八九二年,萊斯利基里(Leslie Keeley)學院的見解「醫療,而非處罰式介入,改革了酒癮者的人生」,牢牢掌握了後續的科學發展。事實上,酒癮是最早被科學性研究和治療的精神疾病之一。
時至今日,拜科學之賜,我們比較清楚酒癮是一個腦部生理機轉病變的現象,再也不是以一個模糊又抽象的「心理疾病」概念略以待之。「心理」一詞,指的就是腦部功能(不是心臟功能)的表現。簡而言之,其係因負責樂趣的酬償中樞過度活化,而負責控制衝動的理性中樞過度弱化,造成一個「油門有力、煞車不靈」的神經迴路系統,同時對尋常樂趣感受無聊,並對尋常壓力反應過度。酒癮的發展歷程大抵會隨著生命階段而有所改變,種種原因讓酒癮在臨床症狀上之樣態百變,因此若要能夠確實掌握個案的表現,需要長期的專業培養,熟習相關症狀,區辨問題所在。本書作者廖泊喬醫師,不僅符合了這些要求,也在這個酒癮治療的領域展現難能可貴的使命感。
廖醫師完成精神科專科訓練後,在二○一九年夏來到本院接受大多數人望之卻步的成癮醫學次專科訓練。松德院區於一九九五年成立成癮防治科之後,在許多前輩醫師的努力下逐步穩定發展,包括陳喬琪醫師、林式穀醫師、束連文醫師,是北臺灣成癮專業人才的訓練搖籃。訓練期間,廖醫師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中快速累積自身經驗,也透過研究與教學,不間斷地自我精進,曾經代表臺灣南向至印尼,講演酒藥癮之治療原則。不管是例行的案例研討或科學文獻回顧,廖醫師憑著優秀的統整能力,總可將心得落筆速速。然而,其心中甸甸沉沉的是如何將所學緊接地氣,翻轉為大眾理解的語言。
猶記一次在病房,我嘗試以陶淵明飲酒歷程以及後續產生之社會心理問題,作為學生探討酒癮之教材,說明酒癮之憾古今中外皆然,未料觸發廖醫師心中蟄居許久的詩情文意。廖醫師斐然的文采,已受多項獎項肯定,不在話下,但其情抒外又能理切,剔抉眾多資料,撥分詞中細節,涵容專業批判於其中,實令人瞠乎其後。他透過流暢的敘事能力,描繪出每位文人獨特的人生故事,再以活潑的布局導引讀者「觀察」飲酒之各類變化,這種貫穿古今、交織文學與科學的能力,依賴的不只是才情或天賦,更需要創新的黠慧(以全新觀點詮釋文詩中綻露的線索),以及富有挑戰的膽識(畢竟扣上酒癮的帽子,似乎連結了刻板的負面烙印,難為大眾接受)。
本書由「將進酒」談到「將盡酒」,帶讀者領會飲酒到酒癮到戒酒的歷程,同時也加入了青少年和女性專欄,以及酒駕議題。由於行為之發生乃根源於腦部功能之運作,廖醫師除了站在醫者角度循循提醒各類身體的併發症(如糖尿病),更以生花妙筆從容地介紹各類酒癮「症狀」(如戒斷現象、失眠、失憶、失智等),深入淺出地連結這些「症狀」和腦部功能失調的關係,並俏皮幽默地介紹各類酒癮治療方法。
欣見廖醫師出書,這個文學與醫學的跨界作品,嶄新而前衛地將科普妝點出生動的美麗。在詩章中,我們似乎了貼近每位大師的生命,事實上,成癮治療的精髓,也是從每位個案獨特的生命討論出發,共振出改變的能量,彷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裡的酒不再是杯中物,而是酒精溶解下生命的歷歷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