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EMT通報有重大外傷,機車騎士意識不清血壓量不到!預計五分鐘內抵達」是熟悉的專科護理師通知我速速到急救室準備!我快步走入已淨空備戰的外科急救室,急救區的生理監視器及超音波已開機,氣管插管工具已備妥,點滴架已掛上溫的生理食鹽水,住院醫師及護理同仁們都已就定位。

Read more

早安,熱血醫師!

「醫師你有時間嗎?」某個早上,她突然這樣問道,即使不久之後主治醫師就要查房,我還是笑笑的說有。她深嘆了一口氣,然後徐徐地說起自己的故事,說著當發現生病時的恐慌,不敢看西醫而去找替代療法卻發現疾病只有不斷進展的絕望,說著身邊的人和同事的疏遠,和一個人在醫院面對這一切的孤單…..

Read more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誒!我中了!我中了……啊,醫師你剛剛說什麼?」「蛤,我家裡還有小孩,而且我昨天還跟他玩一整天,沒有戴口罩,這樣怎麼辦……」「醫師,我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這樣確診是不是很危險?」隨著台灣第二波的疫情到來,單日確診數在十天之內突破一萬大關,人心浮動,社會也無所適從……

Read more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住院病人無法開放親友探病,而照顧者需要採檢確定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才能陪病照護。有些病患因此缺乏親友的探視,甚至沒有家人陪伴住院照顧的病患也較以往常見,有的時候減少了與病人的親屬溝通的機會,所以家屬可能容易產生誤解,或是對病情急轉直下的錯愕及遺憾。

Read more

說服不想開刀的病人——病人自主與醫師責任

大部分的病人或家屬並不具備醫學專業背景,即使醫療團隊盡量用淺白的方式來說明,也很難在短時間消化大量的專有名詞與相關醫學資訊,更何況是面對威脅生命的癌症,光聽到癌症二字腦中就亂成一團。回去之後親朋好友可能又提供了更多的意見,這些狀況都會讓病人與家屬陷入更大的抉擇困難。

Read more

天堂

小兒科門診,這對夫婦總是手攜手帶一對兒女來看病。一家和樂融融。不幸,太太得了乳癌。 爸爸生性樂觀,總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 。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他太太要走了。他把一對兒女抱在膝上。開始痛哭。女兒抬起頭問:「 爸爸, 你也和我們一樣傷心嗎?」

Read more

點亮醫病關係的溫暖火光

賴其萬,醫學教育的無任所大使

那天的病床上是一位坐骨神經痛的女病人,貝克博士檢查前先回頭請護理師幫他找個小棉被,放在病人兩隻大腿之間。「我當時不懂為何要拿棉被,但接下來教授抬高病人的一側大腿進行拉塞克氏徵象檢查確認坐骨神經是否受壓,那一刻我才驚覺老師是先幫病人遮住最私密的地方,讓她不會尷尬羞怯…」

Read more

無私的禮物

當警察通報媽媽,說兒子發生交通事故, 現在在某醫院 「急救」,媽媽還不太在意,以為只是跌斷了腿, 或者是其他「可以修理」的情況。到了才發現,一個渾身是血的青少年,衣服被撕開 ,被插管, 一群陌生人圍著他,壓著他的胸……

Read more

女兒

李醫師既害怕又興奮。這是他的第一個女兒,名字都取好了。祖父母也買好了嬰兒車和搖籃,等著孫女回家。李醫師開始想像:把女兒抱在懷中,教她唸書寫字,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的快樂模樣……太太感覺這幾天胎兒的動作減少了。婦產科住院醫師朋友,看起來憂心忡忡。無論怎麽調整位置,就是測不到胎兒的心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