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的手,創作的手 林錦義,用「美」迎接新生

在台南市,璟馨婦幼醫院是最具規模的婦幼醫院之一,旗下還擁有詠馨婦幼中心、聖帝諾產後護理之家,提供新手爸媽「一條龍服務」。璟馨婦幼醫院創辦人兼院長林錦義不僅醫療事業經營有成,現仍蒸蒸日上,更是藝術界動見觀瞻的收藏家,也曾將自己的攝影、繪畫作品集結成冊出版,並將醫院打造得猶如美術館,讓求診者、家屬身心皆獲療癒。

林錦義不但是台南知名的婦產科醫師,還是藝術家、收藏家。
(圖/高永謀攝)

1957年出生於台北市的林錦義,前半生起伏跌宕,宛如戲劇、電影;他憑著驚人的毅力、意志力,藉從醫翻轉命運,終於成為南瀛醫界的一方人物。成長於大稻埕的他,父系祖先本為鹿港望族,但到祖父一代,已然家道中落,「一直到我成年,我從來沒有自己的房間;就連剛結婚時,也先借住哥哥家中。」

翻轉命運,從小立志習醫

脫離貧窮,成了林錦義從小到大的唯一目標;他回憶道,小學的作文課與高中的作文課,老師都曾以「我的志願」為題,他寫的都是:「我以後要當醫師」。

除了貧窮,他自幼體弱多病、時常進出診間,深覺療疾治病的醫師「很神」,更堅定從醫的信念。自幼腦袋中總想著如何賺錢的林錦義,對帶著聽診器、手寫處方箋的醫師相當崇拜;若有子弟立志從醫,大多數家長應喜不自勝,但他家族多半從商,也希望他克紹箕裘,他只能將志願藏在心裡。

自幼立志從醫,林錦義於學生時代,也展現對生物學的熱愛與天分;他自豪地說,「在班上,無論大、小考試,我的生物科從未考過第二名,一直是第一名。」只是,高中畢業後,他並未應屆考上醫學系,原本想請在中油工作的哥哥代為謀職,但哥哥、姊姊不忍他放棄夢想,湊錢讓他補習、重考。

第二次大學聯考,拚命苦讀的他,如願考取中國醫藥學院(後升格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更是士林高中首位跨越醫學系門檻的畢業生;靠著助學貸款,他刻苦地完成醫學系學業,考取醫師執照。

熱愛新生命,提早規劃人生

成功的人,想的跟別人不一樣。升上大學後,林錦義認真研習醫學系課業,同時還計劃儘速成家、立業,且是「先成家、後立業」,不像大多數醫學系學生、醫師般,選擇「先立業、後成家」。大學六年級時,林錦義步入禮堂,而在他參加醫學系畢業典禮的當天,大兒子出世;結婚、生子,他都是全班第一人。

林錦義高效率地組織家庭,在台中市讀醫學系時,還得擠出時間,到高雄市約會;而在服兵役時,二兒子又來報到。他充滿感謝地說,在結婚後幾年,他先後擔任實習醫師、軍醫,僅有微薄收入,「只能養活自己,其他家庭支出,與照顧幼子等大小雜事,都得仰賴太太。」

在眾多科別中,林錦義獨鍾婦產科。即使執業已近四十年,他對婦產科仍充滿熱情,「我喜歡生命、熱愛生命,在婦產科,最能感受創造生命的喜悅。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見到他的人,不是媽媽、爸爸,而是婦產科醫師」,更自豪地說,有些他早年接生的女嬰,長大後懷孕,依然指定他為主治醫師,擔任新生兒的守護者。

因熱愛新生命而走入婦產科的林錦義迎接過無數的新生兒,甚至有遠嫁荷蘭的媳婦,堅持要回璟馨給他接生。
(圖/林錦義提供)

結緣台南,打造夢想醫院

從台灣海峽另一側返台後,林錦義展開醫師職涯,選擇在先前毫無地緣關係的新竹市落腳。他不諱言,因爲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家計相當沉重,而「這家醫療機構給『菜鳥』醫師的酬勞,約其他醫療機構的二倍」,給了他很大的支持與幫助。休假時,他也馬不停蹄為了家庭繼續「拚經濟」,搭車到台南縣新化鎮(現台南市新化區)一家診所兼差,就此與台南結下不解之緣。

數年後,台南診所的負責人邀請林錦義擔任正職,林家雖然已在新竹市置產,但台南這座城市人親土親,醫療資源也尚未飽和,競爭相對不激烈。與太太溝通了很久,林家最後終於決定舉家南遷。沒想到才到任一段時間,他就發現診所負責人與他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不同調,「負責人出身於醫師世家,頃向維持現狀,但我希望能持續開疆拓土,壯大診所規模」,他默默種下了要自行開業的決心。

1994年,他在台南縣永康鄉中華路(現台南市永康區),創辦林錦義婦產科診所,而現在璟馨婦幼醫院的招牌上,仍鐫刻著林錦義婦產科診所這幾個字,以示不忘本,「希望孫子也看得到」。

對醫療服務品質的追求永無止盡,林錦義決定自行開業,走出自己的路。
(圖/林錦義提供)

受惠於永康人口激增,加上林錦義醫術精湛、服務周到,林錦義婦產科診所迅速立穩腳跟,並將事業版圖擴張至小兒科。2015年,院址遷至永康區東橋七路後,林錦義擘建了規模宏大、內外環境優美的新診間,並更名為璟馨婦幼醫院,之後還將事業版圖拓展至中醫、產後照護;璟馨與台語的「盡心」同音,寓意醫院醫師、職員、護理師凡事皆盡心盡力。

興建璟馨婦幼醫院的過程,林錦義煞費苦心,他邀請林憲慶建築師、唐忠漢建築師,花了五年的時間,共同打造佔地一千五百坪,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的婦幼醫院,堪稱亞洲首家藝術醫院。

璟馨婦幼醫院承載了林錦義的夢,從設計、建築、裝潢,每個角落都像一座美術館而不是醫院。溫馨的氛圍、一條龍的服務,讓患者可以快樂地迎接新生命而無後顧之憂。
(圖/林錦義提供)

用心服務,照顧患者心靈

璟馨婦幼醫院現有三個院區,與數百名員工,但林錦義並未完全退居管理職,仍繼續看診、接生。他自豪地說,璟馨婦幼醫院對孕婦、產婦的衛教相當確實,而他看診一小時,平均只看五、六位孕婦或產婦,「我不求快,但求每位來看的求診者,都可得到最好的照顧,與最充分的資訊。」

將醫院打造得猶如美術館,林錦義說明,主要是為了紓解求診者與家屬的壓力,給予醫師、護理師舒適且自在的工作環境。他懇切地說,一般醫療機構的空間設計,讓身處其間的人都相當緊張,「嬰兒剛出世,就被周遭環境嚇哭了」,「優美的環境,才能讓醫師更融入工作環境中,求診者與家屬得以放輕鬆。」

林錦義自豪地說,歐美國家的醫療機構早就如此做,璟馨婦幼醫院的空間設計、布置,連台大醫院都前來觀摩,「璟馨婦幼醫院沒有閃爍的霓虹燈。我也不在履歷表中,註記曾到美國某大學、某醫院研習,只致力營造優質的醫療空間。醫術是否精湛,取決於求診者的口碑,而非醫師輝煌的經歷。」

林錦義(前排右一)曾到歐美、日本進修,不只精進醫療技術,更將藝術醫院的概念帶回台灣。
(圖/林錦義提供)

涉足藝術創作、收藏,林錦義不諱言,動機是先前制定的生涯規劃,都已全部實現,「想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約五十歲時,事業開展雖順遂,但營運壓力也大得讓他喘不過氣,為了調劑身心,開始投入攝影、繪畫等藝術創作,「行醫、經營事業,得倚賴理性。但理性思考久了,總會彈性疲乏,自由感性、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讓我重新體會到生活、生命的樂趣。」

雖已貴為醫院院長,但林錦義平時仍簡樸過日,休假時外出,經常只穿著短衣、短褲,與一般「歐吉桑」無異。他微笑地說,「每個人享受的方式不一樣,我對其他物質享受沒興趣,只喜歡藝術」。為了攝影,他不惜耗費鉅資,購買各式相機、鏡頭,包括骨董相機,更走遍台灣各地,只為拍到好照片,最愛拍日出、日落與鳥類。

為了拍日出,林錦義常得在凌晨三點摸黑出門,一邊餵蚊子,一邊等待日出;他拍攝日出的地點,遍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二寮部落,與宜蘭縣太平山、台東縣金針山。他認為,拍日出的樂趣,在於不可預測性,每一次的景色、心境都不相同,讓他樂此不疲。

熱愛攝影的林錦義隨身攜帶著相機,常常一拍就忘記時間,只為了捕捉令他心動的一瞬。
(圖/林錦義提供)

車程約四十分鐘的北門區海岸,與西濱公路旁的黃金海岸,則是林錦義最愛拍日落的地點。已是拍鳥高手的他,印象最深刻的經驗,卻是扛著約七公斤的攝影器材,奔赴阿里山奮起湖追尋鳥蹤,沒想到卻迷失山林中,直到四個半小時,才與同伴會合;途中沒看到任何一隻鳥,卻讓同伴急得讓熱鍋上的螞蟻,幸而他平安無事。

被藝術救贖,收藏不隨主流

而在學長的帶路下,林錦義一頭栽進了藝術品收藏的世界,迄今樂此不疲。有次,這位學長來探望林錦義,看到林錦義身心俱疲的模樣,便帶著他一起到台南索卡藝術中心「看圖」;從此,逛藝廊、收購藝術品,成了林錦義另一個生活重心,被譽為南台灣藝術品收藏名家。

在此之前,林錦義也曾購買一位女性求診者先生的畫作,當是他收藏藝術品的開端;而自從養成逛藝廊的習慣後,他才開始努力鑽研藝術史、藝術品收藏的相關知識。雖說藝術創作基於感性,林錦義不擬定收購藝術品的計畫,也沒有任何策略,仍將醫師的理性,充分體現在藝術品收藏上;例如,他堅持不購買骨董,以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為主。

從最熟悉、最大眾的繪畫作品著手,林錦義逐步擴大藝術品收藏的種類與範圍,現更涵蓋攝影、雕塑與裝置藝術等藝術品,大多為台灣、日本、中國藝術家的名作,也有若干東南亞國家藝術家的佳品。不過,因收藏裝置藝術,得有較大的空間,故林錦義收藏量較少,而他雖收藏雕塑,但不購買較易毀損的木雕。

在台灣,不少企業家也熱衷收藏藝術品,骨董更是他們的最愛之一。林錦義直言,在骨董市場,真品、贗品混雜,有時連行家都難以辨別,加上大多數骨董的歷史價值,高於藝術價值,故他始終敬而遠之,「我最喜歡跟我拍過照,或已成為朋友的藝術家。」

生性謹慎,林錦義收藏的藝術品,大多購自畫廊、藝術品拍賣會。但林錦義謙稱,在他所收藏的藝術品中,只要有10%,真的具藝術價值,「錢就不算白花」。而他投身藝術創作多年,也孕育出「藝術家性格」;在收購藝術品前,雖會研究相關資料、評論,若心中已有定見,「就不受其他人言論的影響,包括創作者本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藝術本該融入生活

藝術品的價值無常規可循,甚至毫無邏輯可言,與高度講究理性的醫學體系大相逕庭。林錦義分析,「在藝術中,美醜沒有絕對標準,何況若論價值,美不一定勝過醜」,並以色藝雙全的港星莫文蔚為例,「她曾演出過多部電影、演唱過多首歌曲,但大多數人記憶最深刻的,包括我在內,還是《食神》中扮醜的角色雞姊,其他作品反而印象模糊。」

身處制度森嚴的醫學體系,而台南市醫療機構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但林錦義也能優游自由奔放、崇尚打破規則與禁忌的藝術世界,對藝術界的「異端」,也頗為包容。穿梭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正是他身心平衡的最佳良方。

他頗欣賞台灣中生代藝術家姚瑞中,在璟馨婦幼醫院的櫃檯旁,即懸掛兩幅姚瑞中的畫作。在台灣藝術界,姚瑞中既是創作能量豐沛的藝術家,也是活躍的藝術評論家,尖銳評論學院、政治的種種弊端,還出版過五本記錄各縣市「蚊子館」的專書,讓他得享盛名,又備受爭議;但林錦義雲淡風輕地說,「他只是比較叛逆」,絲毫不以為意。

林錦義的收藏不從眾,也不看經濟效益,只要是他喜歡的作品或欣賞的藝術家,就會想辦法入手。櫃檯旁放置了兩幅姚瑞中的作品,打破了醫院冰冷嚴肅的氛圍。
(圖/林錦義提供)

與其他藝術品收藏家不同,林錦義不會將所收藏的藝術品束之高閣,或囤積居奇、待價而沽,視藝術品為投資商品,期待來日賺取差價。他奉行「將藝術融入生活」的哲學,以買來的藝術品,布置居家與醫院,讓自己生活在藝術品中,也讓到璟馨婦幼醫院的求診者,親炙知名藝術家的名作。

走進璟馨婦幼醫院一樓大廳,最醒目的座標,當是放置在櫃檯前、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巨大雕塑作品;而在地下一樓,璟馨婦幼醫院特為孕婦、產婦,建置數坪大的瑜珈空間,牆上掛的巨幅作品,則是台裔美籍藝術家李小鏡的創作。

「藝術品放在倉庫只會蒙塵。」林錦義大方的將藝術品放在院內展示,讓民眾可以近距離的觀賞,即使留下痕跡也不以為意。
(圖/林錦義提供)

陳列在璟馨婦幼醫院的藝術品,許多並未加裝玻璃框;林錦義不怕別人觸摸,就算留下一些痕跡,他也視為「歲月的印痕」,不會難過,也不會追究。特別的是,在執行長辦公室與貴賓接待室,擺放的則是林錦義的個人繪畫創作;他自承,受中裔法籍畫家趙無極啟蒙,才提起畫筆作畫,可惜迄今尚未能購入趙無極的畫作。

浸淫藝術世界,讓林錦義領悟,醫療可治療病友的身體,藝術則可協助人們超克困境,兩者殊途同歸、相輔相成。原本,他只想透過藝術創作、收藏,舒緩自己的工作壓力,經此領悟後,決定推己及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璟馨婦幼醫院建成後,不僅深受求診者、家屬歡迎,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林錦義的畫作用色大膽,自由的線條與放鬆的色塊充滿了強烈的感情,傳達生命的循環以及物質與精神間轉換的故事。
(圖/林錦義提供)

目標是開美術館

即將步入65歲,即一般上班族的退休年齡,林錦義已完成接班部署;未來,因他的大兒子為自行開業的獸醫,將由二兒子林承叡,與他太太的外甥陳冠廷,共同肩負璟馨婦幼醫院的營運大任。目前,林承叡已擔任璟馨婦幼醫院主任秘書,醫院營運多由他主導,同為婦產科醫師的陳冠廷,日後可望承擔更多醫務工作。

用醫術治療肉體,用藝術療癒心靈。林錦義(右四)希望未來能興建一座美術館,讓大家能藉此讓心靈更健康。
(圖/林錦義提供)

「很多求診者希望我不要退休,所以在65歲後,我仍不會離開第一線,只是會降低工作量。」林錦義透露,日後將投注更多時間、精力,在藝術創作與收藏藝術品上,「我的終極目標是,興建一座美術館,陳列我所收藏所有藝術品,從醫療求診者的身體,擴及醫療普羅大眾的心靈!」


林錦義

CHIN-YI LIN, M.D.


林錦義,台南市璟馨婦幼醫院院長,同時也是藝術家、藝術品收藏家。

在台北市大稻埕出生、成長的林錦義,原為鹿港望族之後。退伍後先在新竹市行醫,後轉至台南市永康區創業,成立林錦義婦產科診所,並於2015年遷至現址,擴大、更名為璟馨婦幼醫院。

中年後,為紓解壓力,林錦義開始投入攝影、繪畫等藝術創作與收藏;收藏的藝術品,涵蓋攝影、繪畫、雕塑與裝置藝術。已是藝術品收藏名家的他,常受邀至藝廊演講,也將璟馨婦幼醫院妝點得猶如美術館,讓求診者與家屬都可親炙藝術珍品。

接生過近二萬名新生兒的他,用同一雙手將生命降臨的強烈能量化為藝術作品,傳達生命的循環與感動。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