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全面聽信醫師的話,懂得自主抉擇醫療方式才是上策
文/陳俊旭醫師(美國執業自然醫學醫師、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一位高齡九十的護士被記者問到長壽祕訣,她的回答是「離醫師遠一點」(stay away from doctors)。雖然這是一語雙關的幽默,卻也隱喻現代醫療對健康長壽不一定有實質的幫助,反而過度檢查和醫療,會加速疾病惡化。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正統西醫出身,卻道出許多令人省思的醫療內幕,很值得一般民眾參考。一門學問若要進步,需要有反思的力量,但若掌權者堅持一言堂,壓抑不同意見,甚至容許財團介入,那可能就會產生許多偏差。
誠如作者所言,主流西醫還在演化中,並不算是成熟的醫學。民眾為了自身健康,必須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在眾多訊息當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知識。尤其在網路發達的現代,如果英文能力夠好,其實就可以看到許多客觀訊息,例如,英文維基百科上對於大部分疾病、療法或營養素,通常都會有正反的論述,並引用出處,行文雖然看似矛盾,但其實是在創造一個客觀平台,讓讀者可以觸及與查證各種訊息,以進一步挖掘真相。
在美國,可以下診斷和開處方的醫師,除了主流西醫(MD和DO)之外,還有自然醫學醫師(ND)。在網路上和書店裡,也很容易看到正統自然醫學、功能醫學、分子矯正醫學、營養醫學等等不同學科,站在各自的專業立場,對疾病提出不同的診療對策。這就是自由社會該有的運作方式,既然你可以在菜市場自由選擇不同的蔬果肉類,那你也應該可以在不同醫療場所,自由選擇不同醫師,接受不同療法。
在我所執業的美國華盛頓州,由州政府所成立的多家聯合診所,看診時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哪一種醫師,例如西醫師、自然醫學醫師、針灸師(中醫)等等,但如果病人初診時選錯了,醫師之間也會客觀轉介病人去看另一種醫師。這是很超然的立場,因為沒有業績壓力,醫師之間不會「搶病人」,更不會「排擠」或「中傷」其他醫師,這在華州看似正常的運作,但在亞洲很多國家,例如日本、台灣,卻是神話般遙不可及。
很多病人將醫師的話奉為聖旨,不加思索地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降血糖藥、降膽固醇藥、安眠藥、抗憂鬱藥、胃藥、消炎藥、免疫抑制劑、抗生素、抗組織胺、痛風藥等,而不去思考疾病的來龍去脈,不參考其他醫學的專業解讀,這樣下去,損失最大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
每一種醫學各有它的優缺點,對於每一種疾病也有不同見解與專長。我強烈呼籲,重視健康的讀者,應該找尋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s),若有可能,身處美國和加拿大,可以去給領有美國正統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專業醫師看診,若在其他國家,則可多閱讀這類醫師所發表的著作或影片,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不足。
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平等與完善的醫療服務,讓自己處在最佳狀態,無病無痛,健康活到老。共勉之。
《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拒絕無效檢查,遏止過度醫療,拿回病主權的66個良心建議》
作者:和田秀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24
購買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