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學

點亮醫病關係的溫暖火光

賴其萬,醫學教育的無任所大使

那天的病床上是一位坐骨神經痛的女病人,貝克博士檢查前先回頭請護理師幫他找個小棉被,放在病人兩隻大腿之間。「我當時不懂為何要拿棉被,但接下來教授抬高病人的一側大腿進行拉塞克氏徵象檢查確認坐骨神經是否受壓,那一刻我才驚覺老師是先幫病人遮住最私密的地方,讓她不會尷尬羞怯…」

Read more

心之所在,就是故鄉

洪德仁,小鎮醫師的健康社區夢

「加拿大以前做過一個調查,影響健康的因子,50%是生活型態、20%是物理環境、20%是遺傳因子,醫療只佔了10%。」洪德仁說,「所以要改善民眾的健康,一定要先從社區總體營造著手!」而除了參與社區大小事務,洪德仁更早在30多年前就成立了「厝邊好醫師聯誼會」,成了現在居家醫療的雛形…

Read more

消弭醫病的鴻溝

蘇軒,打破框架的魔人醫師

絕大多數病人不一定有什麼大病,真正的問題反而是「焦慮」。但去了醫院看診,醫生只能給妳三分鐘,再來就是開藥叫妳回家吃,妳還是滿肚子問號,焦慮依舊。「我不一定會提供什麼新的治療方式,但在這半小時裡,妳會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怎麼治療,或是學會如何跟它和平共處。」

Read more

拚到最後一刻,是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傅志遠,刀尖與筆尖之間

他們師徒兩人就在急診室簡陋的環境裡開胸、拔刀、縫合,短短一個多小時,擔任助手的傅志遠親眼看著儀器上的病人血壓上升了、心跳恢復了,隔著手套,他強烈感受到病人的心臟開始奮力跳動,彷彿在吶喊「不要放棄我」。
「那一剎那,我非常非常感動,原來外傷急症外科可以拚到這種地步!原來只要醫師不放棄,生命就一定有希望、有機會。」

Read more

接生的手,創作的手

林錦義,用「美」迎接新生

「嬰兒剛出世,就被周遭環境嚇哭了」,「優美的環境,才能讓醫師更融入工作環境中,求診者與家屬得以放輕鬆。」浸淫藝術世界,讓林錦義領悟,醫療可治療病友的身體,藝術則可協助人們超克困境,兩者殊途同歸、相輔相成。更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陳列在醫院的藝術品也不怕別人觸摸,就算留下一些痕跡,他也視為「歲月的印痕」。

Read more

貼近患者生活,才能治好疾病

張德明,在診間點亮溫暖心燈

「好的醫生要和病人共同的語言,要有同理心。」張德明說,醫生不能高高在上,「你如果不能貼近他們生活,就治不好他們的病。」就像他不隨便跟病人說「回去要好好休息」,因為他深知很多病人做的是勞力工作,賺的是辛苦錢,「休息」對他們來說是最不得已的選擇。「要讓病人知道,我和你們是一國的!」張德明說得很篤定,臉上閃過一抹溫暖的微笑。

Read more

力能所及,音樂無界

張智欽,懸壺與拉琴共譜今生緣

「拉這樣,你也敢出來比賽?」剛獲得比賽冠軍的張智欽,被恩師澆了一頭冷水,自此虔誠認真地面對音樂。
集結台灣醫師音樂家創立「醫聲室內樂團」,擔任「世界醫師交響樂團」首席步入國際,舉辦個人獨奏會「音樂無界」突破極限。看張智欽如何帶著一把小提琴踏遍世界,用數十場慈善義演,將台灣與世界的心串聯。

Read more

眼前的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

李兆麟,唱入心底的處方

醫院主要是治病,較少提供個別的健康資訊。李兆麟則是從生理功能角度著手,透過個人化的檢測評估與諮詢,給予量身訂製的非精準治療調理療程。
而沒有緣分來診所的人,他便希望透過「創作動聽的旋律及正能量的歌詞加上柔和的歌聲。」幫助他們情緒得到舒緩,讓心靈得到療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