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洪邦喻
農曆的初二、十六,是華人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俗稱「做牙」,而十二月中旬是最後一次的牙祭,稱為尾牙。民間企業經常會在這一天宴請員工,醫院也不例外:各科部按慣例會辦場餐會,慰勞大家這年來的辛勤。今年為了防疫,泌尿部取消了忘年會的活動,改在晨會後辦理抽獎;雖然醫學生沒飯吃也沒獎抽,但主任難得卸下嚴肅的表情,讓會議室勉強也有了點節慶的氣氛。
活動後我回到病房,只見人們全擠在某床外面,空氣裡瀰漫著緊張的氣息。「學弟,你也戴手套去排隊,在CPR。」學長把我拉上,我手忙腳亂地套上防護裝備,跟著人們排隊到床邊急救。主治醫師也在裡面,臉色凝重地看著急救中的眾人。
我後來才知道,此時已經壓了半小時以上,病人甦醒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但陪病的家屬就在一旁,不能那麼快宣布放棄。很快輪到我要壓胸了,我跳上病床,心裡快速地複習過胸外按壓的位置和速率──
「等一下,再檢查一次脈搏。」旁邊的醫師把我叫住,隨後按壓了一會兒頸動脈。
「回來了!回來了!」不會吧,如果壓胸也算一種procedure,我連這個都能迴避?在醫師的指示下,護理師替病人量上血壓,等到血氧也慢慢回升後,隨即轉到加護病房繼續觀察。學長說,病人昨天才動完泌尿道手術,早上啃著饅頭去上廁所,剛走到馬桶邊咕咚一聲倒下去,就這麼被早餐噎死了。
「雖然這麼說不好,但那位病人的家屬戒心很重,連開刀前的病解都要錄音⋯⋯而這次饅頭是她自己買的,跌倒也是家屬親眼目睹,不然老師恐怕會有醫療糾紛。」住院醫師事後說道。他打開病人的X光片,指出她喉部狹窄的地方,說這裡有腫瘤壓迫到了氣管;耳鼻喉科檢查後建議密切追蹤,想不到病人邊走邊吃,竟意外成了她的最後一餐。
病人最後還是離開了。在加護病房外的走廊,主治醫師冷靜地說明腦部缺氧的後遺症,建議家屬安寧拔管;病人的女兒則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哽咽地說她明白了,謝謝醫師的照顧。
我想,當時學長口中難纏的家屬,不過只是愛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本文經洪邦喻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路障日記17: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