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許多壞人似乎有著第六感,可以認出哪個人失去了保護自己和怪罪不公的能力。如果我們對於傷害性沒有「負面」感覺的反應,就無法知道自己正受到虐待,反而會默默地「原諒」了施虐者,就像我們被迫原諒父母,無論他們持續做出多少虐待行為。
許多壞人似乎有著第六感,可以認出哪個人失去了保護自己和怪罪不公的能力。如果我們對於傷害性沒有「負面」感覺的反應,就無法知道自己正受到虐待,反而會默默地「原諒」了施虐者,就像我們被迫原諒父母,無論他們持續做出多少虐待行為。
一則獨家報導,揭露幕後黑手勢力龐大,把持全台灣的醫療資源。這時新聞快報插播了警察局長被刺殺重傷的消息,就在他擔憂著黑暗的醫療體系又將葬送一條人命之際,他的手機收到了一則神祕簡訊──「#行動代號HOPE:請速至信義威秀影城一樓,倒數第二臺自動售票機,將有進一步指示……」
大家對於癌症已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普遍概念,尤其現今各方推廣「癌症篩檢」之下,我們可以藉此帶來早期療癒的「希望感」。但是,在晚期階段,病人是不是也可以抱持這樣的期待呢?這是目前醫療持續努力的方向。這也是我一直告訴癌友們,不管癌症在哪一個進度環節中,「罹癌並不代表絕望」
你是否曾注意過,如果晚間很晚才進食會發生什麼情況?隔天一早又會有什麼感覺?當你醒來時之所以會感到無力或昏沉,那是因為食物離開胃部之後的同化循環受到了阻礙。就生理上而言,晚餐最好能早一點吃,並在睡前保留至少三小時的消化時間──這是食物離開胃部所需的時間,如此就能準時進行同化循環。
因緣際會我從花蓮慈濟醫院轉調來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我是神經科專科醫師,接觸到的病人多數是老人,不外乎有中風、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病症。失智症在醫學上的治療效果其實有限,但家屬若能及早警覺帶來就醫,不僅有助改善生活品質,也能對失智症有正確認知,進而能有同理心去照顧病人。
某次,在他答錯問題,老師辱罵著他:「你是豬啊!」「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我教狗,狗都會了!」一邊說著,又一邊推了他,「砰!」地一聲,他摔到地上,就在我的面前。我正要去扶他,他自己站了起來,一滴淚也沒掉。看著他的臉,那是沒有靈魂的表情。
「敷料!敷料!」我大叫著,儘管不抱太大希望,仍期盼在場有人可以幫忙。過了好幾分鐘,房內瀰漫著詭異的平靜。手指緊捏著那位男孩的下腔靜脈,但他的脈搏愈來愈弱,我呼叫著麻醉師,但無人回應,又呼叫護理師、呼叫助手,黑暗中卻只聽到自己的回音,我只感覺得到男孩的生命正慢慢流逝。
花蓮慈濟醫院一九九五年成立了「器官移植小組」,二○○二年即開始在李明哲醫師的推動下舉辦「感恩音樂會」。學生時代就投入偏鄉醫療服務隊的李醫師,從住院醫師時期便自願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受訓服務、投入偏鄉醫療,他始終努力不懈地投入器官移植醫學,對臺灣東部的醫療品質帶來極大貢獻。
出門忘帶鑰匙,可能是大腦的記憶力出了問題;看書總是跳行,聽人說話經常走神,可能是大腦的注意力出了問題;工作上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可能是大腦的創造力跟不上工作需求;年紀大了,說過的話轉眼就忘,可能是你的大腦衰老了;睡不著覺,或者剛睡著就遇到了所謂的鬼壓身,你可能正在經歷睡眠障礙……
我們對年齡有固定的制式印象。例如我年輕時,看老醫師手抖無法對準目標、有老花無法拆線,便認定上了年紀的人無法做好外科醫師,早早就規劃要在五十歲時退休。隨著我的年紀一年年增長,習慣了多焦眼鏡,看遠和看近都沒有問題;身體健康,動作靈活,手部穩定。加上外科是我的最愛,至今,我仍持續工作。